做14年包子師傅“巧”改行,一天收入2000多元,還是野生原材料


安徽安慶天堂鎮的胡師傅截止到2017年,已經做包子有14個年頭了,可是就是在這一年,胡師傅卻改行做起當地一種特色小吃,生意異常火爆,銷售最好的一天居然一天就收入了2000多元。

原來,在當地農曆二三月間,大別山山區有種常見的鼠麴草長出嫩芽,在當地人們習慣把它叫作毛香。鼠麴草又名鼠耳、毛毛頭草等,是一味中藥,全草可入藥,具有化痰止咳,祛風除溼,解毒的功效。

做了14年包子的胡師傅從中看到了商機,就把採來的毛香嫩莖葉,再加入米粉以及臘肉,做成了墨綠色的毛香粑,通過微商出售。

毛香粑,口感香,味鮮色美,為安徽大別山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的三巴節,陰陽之界大開,這一日民間有食用毛香粑習俗,據說可巴魂。

由於胡師傅做的毛香粑口感鹹香軟糯,風味獨特,一經上市就受到顧客的稱讚。胡師傅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量就達到了1000多個,每個毛香粑胡師傅賣2元,這一天下來胡師傅毛收入就達到了2000多元。

做14年包子的胡師傅改行做的毛香粑,一個賣2元。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換種方式,改變一種方法,或許就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胡師傅的成功不是偶然,日常留心的觀察和善於發現商機才使他有了可觀的收入。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鄉拍鄉土】用鏡頭記錄老百姓的生活,用文字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