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外國武術,每一種都超過傳統武術!卻有一半受到傳統武術影響

因為中國武術與外國搏擊發源地不同,受到不同的文化影響,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民族性格。

西方的文化強調個人,崇尚力量,人與自然是對立的,要征服自然,突出個人價值。

泰拳

泰國拳風鼎盛,俗話說:“十個男人,九個打拳。”可見拳鬥在泰國普遍流行的程度。雖然時代進步與社會商業化令拳壇風氣腐敗,道德淪落,惟其拳術角義精神始終不變。

古時候王侯供養武士,讓他們角鬥為戲,這和如今泰國拳迷熱愛拳賽是發自同一種追求刺激的心理。

泰拳當然是武術,而且堪稱格鬥技中的極品。技術成熟的拳師,能運用全身武器於俄頃間擊倒對手。泰拳師決勝條件是技藝、氣力、智謀及精神力量的總結合,其最高領域為機巧圓通,變化無常,而不侷限於任何拳術技法或招數。可見泰拳是一門獨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學體系。

在泰國,有超過500家拳館,註冊拳手高達2萬多人,但是在別人眼中它一直是神秘,並且威力巨大的武術。

4種外國武術,每一種都超過傳統武術!卻有一半受到傳統武術影響

巴西柔術

柔術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在現在流行的巴西柔術中使用的眾多打鬥技術,可以在傳統的中國功夫,印度、希臘角鬥術,埃及打鬥技,美索布達米亞搏鬥術中找到蹤跡。

實際上,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中,有很多的壁畫,其中描繪的武術技術與現代的巴西柔術如出一轍。

有些學者推測:武術從亞洲的中國等傳播開來,由僧侶及士兵帶到世界各地。這些戰鬥技術成為封建統治者在戰場使用的、武士階層擅長的格鬥技。

巴西柔術源於日本柔術,柔術擁有大量格鬥技術,包括打、投、關節技及絞殺技。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武士們已精通武術,在戰爭中使技藝更精湛。19世紀以來,日本共有700多種柔術門派。

4種外國武術,每一種都超過傳統武術!卻有一半受到傳統武術影響

菲律賓短棍術

菲律賓短棍術又稱菲律賓魔杖杖擊術,在日常自衛不限於使用魔杖,也可使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之物品,例如:雨傘,網球拍,木杖,原子筆,捲起的報紙或雜誌,作為自衛之用。 目前在世界各地,菲律賓魔杖已十分流行。

在香港,一般人對菲律賓魔杖的認識,只是一枝短棍,其實,菲律賓魔杖只是菲律賓武術系統中其中一種器械。

菲律賓魔杖是由古代菲律賓刀劍搏擊術所演變出來的一種兵器技擊法共有三門派分別為Arnis,Eskrmia及Kali之名稱,菲律賓魔杖可單棍或雙棍使用,由於李小龍在戲中和丹尼依路山度有一場生死戰是用魔杖對打,因此有人稱之為“李小龍短棍”。

4種外國武術,每一種都超過傳統武術!卻有一半受到傳統武術影響

日本忍術

忍術,是800多年前從日本的慄山和簡屋山區興起,興盛於距今年前,即17世紀的日本幕府時代。

在日本戰國年代,社會動盪不安,一些封建小國經常發生戰爭。在這些爭鬥之中,有發生于軍隊與軍隊之間的群體搏殺,也有官員坐鎮觀看的一對一的決鬥,因此,忍術就逐漸成為那些兵士必不可少的訓練項目。

4種外國武術,每一種都超過傳統武術!卻有一半受到傳統武術影響

中國古代的移民對忍者的發展也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大名鼎鼎的服部半藏就是中國人,他姓秦,秦氏家族是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從中國吳國(日本和服的傳統稱呼是“吳服”,正是取自秦氏家族出身的吳國)漂洋過海到了日本定居,之後就改了個日本姓服部。

服部半藏投靠於德川家康門下,後來移居江戶。作為德川的家臣,服部半藏率領伊賀忍者所向披靡,戰功卓著。至今日本還流傳著“鬼半藏”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