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這是一句名言,也是一個典故。典故出自於《史記》:戰國時期的樂毅善於用兵,輔佐燕昭王攻打齊國時立下了大功。後來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喜歡樂毅,齊國又使反間計,於是燕惠王削了樂毅的兵權,樂毅怕被誅殺,逃亡到趙國。結果燕軍大敗。燕惠王寫信欲治罪樂毅。樂毅回信說:“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絜其名。”意思是說一個君子,如果與人交絕了,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貞之臣離開了國家,亦不解釋自己的高潔之名。後來的結果是燕惠王就不再難為樂毅了。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當你與一個人絕交時,會想起大家曾是朋友,曾經快樂的相交,如今要分手,總是一件遺憾事。不必把它變成一個醜惡的結局。君子絕交當會想起自己也要負部分責任,就算道理全在自己這邊,起碼也是自己擇友不善,知人不明,倒不如自我檢討,又何苦再去傷害對方。君子既決定絕交了,就不再拖泥帶水,要撇撇脫脫的分手,從此再非朋友,卻也不一定是敵人。不要因對方的失敗而幸災樂禍,卻也不要為對方的成功而心懷妒忌。你是你,他是他,一切與你無關。最成功的絕交是漸漸把他從記憶中消除,如果曾經口出惡聲,要忘掉就難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