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版!黨報長篇深度報道洪湖市鄉村振興工作!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引言

昨日,《荊州日報》專版“洪湖浪裡踏歌行”為題深度報道我市“鄉村振興”工作。

文章截圖

↓↓↓↓↓↓↓↓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一起來看看吧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洪湖在下一盤“大棋”:2519平方公里廣袤大地為棋盤,從關鍵處落子,不斷創新思路,開拓新實踐。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以“結構調整、質量升級、科技支撐”為重點,大力推進質量興農;以“富美鄉村、三項革命、汙染治理”為重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土地流轉、產權改革、人才培養”為重點,激活農業農村活力;以“碧水行動、安瀾工程、創森工作”為重點,大力推進生態安保工程;以“市場培育、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為重點,做大做強產業;以“三鄉工程、壯大經濟、農民增收”為重點,全力打造活力鄉村;以“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精準扶貧”為重點,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以“夯實黨建、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為重點,促進鄉村繁榮穩定。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有力,這正是洪湖市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的“八個三”三年行動計劃。

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響全國的洪湖,是農業大市、全國淡水水產第一縣市、全省唯一一個以農產品加工入選自貿區改革創新的試點縣市,而今正瞄準目標,向紅色洪湖、綠色洪湖、金色洪湖進發……一步步走來,洪湖靠的正是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洪湖浪裡踏歌行。新時代新作為,賦予了洪湖鄉村振興戰略新徵程上全新的意義。在這裡,農村正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業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美麗家園

3月30日下午,洪湖市老灣回族鄉珂里村。楊柳河清淤工程接近尾聲,沿河堤小路正在鋪設。不久後,這裡可以環村划龍舟,沿河觀盛況……

美景的背後,正是洪湖市因地制宜,結合珂里平原特點、水鄉特色,做足水文章的“一河兩岸三村”規劃引領。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堅持多規合一、規劃先行,正成為洪湖鄉村振興的主旋律。目前,洪湖已確定聘請國家級團隊編制《洪湖市鄉村振興戰略全域規劃》,確保以規劃引領戰略的實施,久久為功、有序推進。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洪湖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潛力還是生態。

按照“一線串珠、集中成片”思路,洪湖實施了“環境整治、綠化美化、綜合配套、產業發展、文明提升、美麗示範”六大工程,推動富美鄉村示範片帶建設,江灘公園、老灣“民族風情小鎮”、珂里“旅遊文化名村”等一批示範項目相繼建成,洪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鄉一體競進提質,洪湖的綠色“基座”和“底盤”更加厚實牢固。

走進烏林鎮葉洲村,草木蔥蘢,一路一景緻,全村一幅畫;驅車仙洪公路,汊河鎮西池村路段寬林帶沿路佇立,盎然春意掛滿枝頭;小港管理區3萬畝養殖基地林網漸成規模……在生機勃勃的春色中,極具洪湖特色、擁有“顏值”“價值”“氣質”的生態田園新村莊煥發出強勁生命力。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據介紹,洪湖市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環境衛生工作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範圍,對全市94個科局和21個鄉鎮區辦進行評比,每兩個月評選20個優勝單位,6個警示單位。實施中,還積極引入市場主體,將城鄉垃圾清運一體化項目作為洪湖市首批PPP項目。

與此同時,洪湖強力開展“汙水革命”“垃圾革命”和“廁所革命”。著力推進洪湖大湖修復,大湖養殖圍網永久性拆除;全面推行市鄉村三級河湖長制,開展碧水保衛戰“迎春行動”,對774條主幹河流集中整治;全面加強畜禽養殖“三區”劃定和管控,禁養區內養殖場全部關閉;積極推進“創森”工作,去冬今春投入1.5億元,全域開展綠色示範鄉村建設,植樹540多萬株,完成造林綠化近10萬畝。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欲上蒼穹攬明月,我為盛世織華衣”。成績已是過往,未來仍在前方。

按照“八個三”行動計劃,洪湖將繼續以“富美鄉村、三項革命、汙染治理”為重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夯實黨建、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為重點,進一步促進鄉村繁榮穩定,全面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產業發展有勢頭,農民致富才有奔頭。

李育慶介紹,他們也曾因找不準定位而面臨虧損,但自從依託洪湖豐富優質的水產品資源實現轉型後,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水產品加工行業的核心企業之一。如今他們全年消化白鰱魚原料約5萬噸,小龍蝦原料約2.5萬噸,同時消化全市淡水水產品加工廢棄物6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6.2億元,為社會創造了2700餘個工作崗位,為農戶直接增收8000萬元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產業得以快速發展,依託於洪湖對鄉村發展新動能的強力培育。

近年來,洪湖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大力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科技農業。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70萬噸,穩居全省前十。水產品總量達50萬噸,實現漁業產值78億元,全國淡水水產第一市地位持續鞏固。

完成土地流轉82萬畝,流轉率達52%。新創建省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1個,“洪湖清水”成為“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水產品企業品牌”,累計榮獲農業“三品一標”標誌125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標誌數和馳名商標數均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方陣。

著力招大引強,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總部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2017年,全市共簽約引進項目52個,投資總額42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2家,上市公司6家,央企國企4家,外企2家,洪湖綠色發展動力明顯增強。

立足洪湖生態底色和享譽全球的知名度,大打生態牌、紅色牌,突破性發展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與鄂旅投簽訂百億級戰略合作協議,“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正式啟動;成功舉辦生態荷花節、第四屆清水螃蟹節,匯聚了人氣商氣,紅色生態旅遊區成為首批省級現代服務業品牌建設示範園區。村淘交易額突破億元大關。“贏在洪湖”“荷創空間”成為“雙創”工作新品牌。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時不我待。拉昇標杆,強力作為,是對新時代召喚的最好回應。

按照洪湖制定的“八個三”行動計劃,該市將以“結構調整、質量升級、科技支撐”為重點,大力推進質量興農。即:培育特色產業,建成一批優勢農產品聚集區。推動農業質量升級,開展標準化基地環境監測工作。強化科技支撐,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綜合作業率每年提高1.5%。

以“市場培育、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為重點,做大做強產業。著力培育市場主體,2018年至2020年,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每年分別新增100家。壯大龍頭企業,做實“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示範基地+職業農民”四位一體產業鏈。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峰口鎮塘咀村,是一個村莊,也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文化園,是城裡人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然而,曾經的塘咀村卻是一個負債近100萬元的貧困村,“村民的日子過得沒有盼頭,更沒有奔頭!”眉頭緊蹙的村支書白大建介紹,十多年過去,在經歷了“凝支部、集民智;爭項目、強基礎;穩農業、建特色;引鳳凰、興企業”四部曲後,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

讓農民富起來,洪湖的目標是2018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過5萬元的村達到100%。到2020年,5至10萬元的村達到50%以上,過百萬元的村達到10%以上。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在這個目標下,最重要的是“人”。洪湖將全力提升農民創業就業能力,力爭每年培養400名新型職業農民、300名以上電子商務人才、600戶以上農業科技示範戶,同時每年創建10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廣角鏡頭下,不難發現,近年來洪湖還一直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打造生活富裕的寶地。

以培育壯大“四水”特色產業為抓手,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以全力推動“能人回鄉、市民下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為契機,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平臺,引導農民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勞務性收入;以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為依託,推廣“三農”政策性保險,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確保2018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達到17000元。

专版!党报长篇深度报道洪湖市乡村振兴工作!

2017年,洪湖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1+9”精準扶貧系列方案,整合財政精準扶貧項目資金4.92億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12個。落實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兜底扶貧等優惠政策,貧困戶患者“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模式在全省推廣。

百尺竿頭更思進,洪湖市還將加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現2018年土地流轉率達70%,2020年土地流轉率達到80%。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與此同時,以“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精準扶貧”為重點,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2018年確保5個貧困村出列,脫貧5602人。2019年確保10個貧困村出列,脫貧8773人。2020年對脫貧成果全面鞏固。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洪湖,定能在鄉村振興這份大考卷上,為我們留下不一樣的精彩答案。

—— 實施鄉村振興 建設三個洪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