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錢富養孩子,不如用“家規”教養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最有教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用語,成了大多數父母“唯恐誤了孩子一生”的魔咒,強逼著父母用盡心思、傾盡財力,將最棒的、最滋補的養分澆灌在孩子身上,深恐孩子“先天失調,後天又培訓不良”。

被愛盲了目,使得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免人云亦云。一些聽起來似發生在電視小品、相聲裡的段子,此時就在我們自家或旁人的生活中上演。

衚衕裡有個張爸爸,年過四十喜得麟兒後成了“育兒專家”,什麼國內外的育兒新知他都能朗朗上口,並且實踐在他兒子身上。

聽說外國孩子都趴著睡覺,頭和臉部才會“立體有型”;萬一吐奶也不容易被噎到;孩子較不容易受驚。因此,兒子一出生,就被迫像個小龜似的在小床上趴著。

用金錢富養孩子,不如用“家規”教養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最有教養

但當張小娃幾乎要把中式大餅臉給趴成洋人的長瓠瓜臉時,張爸爸突然又把兒子來個大翻身改成仰睡,原因是某位外國醫學專家警告,趴睡較仰睡易造成嬰兒猝死綜合徵。

已經習慣趴睡的張小娃,哭鬧了好些天才總算認命仰睡,但卻仍不得安寧靜息,因為張爸爸打從獲知“小兒會睡著睡著就忘記呼吸”的新信息後,只要在家,就會不時地把兒子的鼻頭捏一下,以測試他是否“暫時停止呼吸”。

張小娃經由這一番“父愛”的折騰,由一個原本可以一覺睡到天亮的乖寶寶,變成了一個經常會受驚大哭的磨娘精;小肉腿和圓胳膊,也一下子瘦去一大圈。

每個聽到這事的人,都認為張爸爸肯定是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但對不起,這張爸爸可是個留美拿到雙博士學位的“海龜”呢!

記得當自己還是新手母親時,經常去聽有關孩子教育的演講。

某次在聽到一位教育專家又提出一套新教育法時,我實在忍不住了:

用金錢富養孩子,不如用“家規”教養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最有教養

“一會兒提倡不準打罵孩子,說只要多愛多稱讚孩子,孩子就會開成好花好朵;一會兒又提出小樹不扶大樹不直,認為從小就得給孩子立規矩,才能讓他長大後不犯錯誤;可又有人反對嚴教嚴管,說只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環境,由他自由去思想、發現,選擇他自己認為對的答案與行走的方向……個個說得頭頭是道,可累得我們做父母的,成了那騎驢進城的父子,怎麼做都不對了……”

臺底下聽講的父母們,立刻像炸了窩似的笑起來響應:“到底該聽你們哪個的才正確呢?”

專家到底是有能耐的,很快就化解了這尷尬局面:“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沒錯,但並不是用在每個孩子身上都管用,也不是每個父母都適合用同一種教育方式。所以觀念歸觀念,真的要用來教育孩子,還是得因材施教,且要看父母對這種教育法的認同及堅持執行的程度如何。”

用金錢富養孩子,不如用“家規”教養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最有教養

又說每個孩子天生性格、智愚皆不同,教養孩子就好比藝術家搞創作,父母是無法依照別人家孩子,甚至是自己另一個孩子的教養方式的;更不能以趕時尚心理,認為有樣學樣,就能治得住、養得好!

我這下總算弄明白了: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只要照書養,自然就成才”的教子秘方。

只有生養孩子的父母,才是最懂得自己孩子的人,孩子究竟“吃哪一套”,做父母的最清楚!所以,不管照書養還是照豬養,做父母的都得用點兒心思,琢磨出一套自己的“家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