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時,為什麼不給每個士兵都發一枝狙擊步槍,這樣不是可以提高勝率嗎?

阿標192915325

一、二戰表明,戰鬥大都是遭遇戰,步兵摟火互射時,大都從400米開始,一直打到30-50米,手榴彈都可以扔到的近距離。

這個距離,雙方士兵,都殺紅了,即使平常很膽怯,聽到炮聲尿尿的,但為了保命,都會舉槍摟火,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

400米,剛好是一般步槍的有效射程,儘管一、二戰的栓動步槍,有許多有效射程在800米,李-恩菲爾德步槍則高達900米,但那太遠了,看不清目標,也射不準確,沒什麼鳥用,在這個距離,打擊的都是高價值目標,才適合用狙擊步槍。

近距離,射擊時,火力,永遠是第一,誰的火力猛,誰就能贏得勝利,至於精準射擊,就退而次之了,不是最主要的。

況且,戰場上都是運動目標,射中的概率高,傷亡率高,全靠單位時間內噴出的子彈多。

狙擊步槍,是用來殺傷1000米距離內,高價值的有生目標,所以各國軍隊很少用狙擊步槍打一般步兵,當然陣地對壘戰時,打冷槍比較多,以擊殺對手,讓對手防不勝防,心驚膽顫,起到震懾敵人的效果。

步兵交戰,大都發生在百米距離,也即軍訓打靶的距離,會一直打到扔手榴彈距離,此距離射擊時,全靠火力猛,已無必要用狙擊步槍了,此其一。

其二,狙擊步槍,畢竟是把昂貴的槍械,比一般步槍不知道要貴多少倍,所以很金貴,因為要保持射擊精度,對其保養維護就十分講究了,不像一般步槍,只要可靠性好就可以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誰會一天到晚擦洗槍械呢。

綜上,戰鬥時,就沒必要給每個士兵都發一枝狙擊步槍,以提高勝率,勝率,靠戰術運用得當,靠軍官指揮有方,靠士兵戰鬥精神,但最主要靠手中的槍械,單位時間內火力猛,射出的子彈多,就能提高命中概率和殺傷概率。


當然,以上論述撇開了諸如空中打擊,地面火炮覆蓋,坦克、步戰車的突襲等因素,而僅以步兵槍械作戰得出的基本結論。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其實二戰的栓式步槍,只要年限不太長(中國戰場上打幾十年的老套筒就不要拿來說事了),其實都可以看做是狙擊步槍,比如毛瑟98K,比如三八大蓋,比如水連珠,甚至精度高的衝鋒槍比如索米衝鋒槍,都可以看作是狙擊槍呀!並不是只有帶狙擊鏡的才是狙擊槍。

題主是想說的是發給士兵那種帶瞄準鏡的狙擊步槍,但是這樣士兵大批量配備的話:

1、價格高導致投入太大,近戰火力不足,不如按遠中近配備士兵武器系統,遠距離有步兵炮,重機槍,高射機槍,狙擊槍,中遠距離有迫擊炮,擲彈筒,栓式步槍或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近距離有衝鋒槍,手槍,手榴彈,霰彈槍等,多出來的錢還可以裝備反裝甲武器。這樣的話步兵才能打得更遠,打得更狠!才有可能成為長勝之師!(沒有查到二戰狙擊槍的價格,所以無法直觀比較其和普通步槍價格,但是由於其特殊性,價格不菲因該是肯定的,裝備越多,投入越大!)

2、不是拿狙擊槍就是狙擊手,狙擊手一看天賦,二看練習。很多人特別是受教育程度低的軍人,大部分可能連計算彈道都不會,在他們手裡,狙擊步槍和也就是栓式步槍。

3、其實二戰步兵作戰的火力主力不是狙擊槍這種,比如德國步兵主要火力是MG機槍,日本步兵主要火力是歪把子加擲彈筒,美軍是加蘭德加BAR。步兵作戰距離大多也就在200-400米,普通步槍也夠用了。

4、戰爭,特別到了二戰時期,不僅僅是士兵手中武器的競爭,更是兩國綜合國力的較量(生產能力,資源,人口,受教育程度,國土縱深等等)。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問這個問題的小朋友可以花點小錢去買個8倍的望遠鏡,再花點時間做個小實驗直觀的感受一下。

你端著望遠鏡先找好兩百米左右的一個行人,看準後,你隨意移動到另一個行人,觀察兩秒後,你再用望遠鏡把第一個行人給找出來試試看,你就會發現非常困難。

狙擊鏡觀察目標和這個場景非常類似,困難度更高。在實際的戰場環境,敵人在不斷的奔跑、隱蔽、還擊,你要在這種壓力環境下用一個視場只有4~5度的東西搜索跟蹤目標,擊倒目標後再迅速的找到下一個目標,這是神不是人!!!

既然都已經是一群大神湊在一堆了,那還要啥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