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四輪代步車應該辦什麼駕駛證?

山野50

所謂的老年代步車,是指以電力驅動的四輪電動車。由於它具有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低、手續簡便、不需要駕駛證等優點,在很多城市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並且駕駛它的也不再僅僅是老年人,一些年輕人也在鑽這個法律空子,大量的購買和使用。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



這種老年代步車之所以難於管理,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定位模糊,弄不清它究竟屬於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其實,按照國家最新標準《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 3730.1—2001)中對汽車的定義:由動力(電力或者機械)驅動,具有4個或4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承載的車輛,主要用於:載運人員和(或)貨物;牽引載運人員和(或)貨物的車輛;特殊用途。可以看出,所謂的老年代步車,符合汽車定義的全部要素,是標準的汽車,也就是機動車。


既然是機動車,就應該按照機動車來管理。可是駕駛這一車型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嚴格按照機動車使用標準來管理,會有一定的難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出行便利性。個人建議可以在機動車管理標準的基礎上適度放寬,並作出一定的駕駛限制。

1、必須把這種車型定義為機動車,按照機動車標準登記、掛牌、繳納保險。當然,費用可以適當降低。


2、駕駛員必須持有駕駛證。這種駕駛證可以是專用的,辦理手續上可以簡化,最重要的是讓駕駛員知曉並遵守交通規則。

3、限制駕駛員的年齡,比如必須年滿55週歲或60週歲才可以駕駛,這樣就避免了年輕人來鑽這個空子。年輕人駕駛建議按無證駕駛處理。


4、限定使用區域和行駛速度。比如車速不得高於四十公里/小時,禁止進入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

在中國總是有這樣的規律: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希望這種老年代步車管理不要也栽倒在這個規律之下。不管怎麼說,老年代步車有現實存在的必要,但是也切切實實的影響到了交通安全。只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發揮出高超的管理智慧,讓老年人也能順利出行,平安回家!


老侯解車

現在的駕駛證別說老年人,就是年輕人考試也很難。如果說要老年人考取駕照後才允許駕駛老年代步車上路,那就是等於不允許老年人自駕車。如果真的是這樣我覺得挺慘。這一代老人在年輕時也為國家做過貢獻,那時候別說買車,就是花錢坐車也很少。現在老了,好不容易盼來了好生活,看到年輕人開著鋥亮的轎車很是羨慕。

雖說現在出行的車輛也不少,可是在農村車輛並不多見。特別是老年人出行極不方便。當老人們走個親戚、去集市買東西以及去藥店拿藥什麼的全靠兩腿走路確實太慢。有些偏僻地方去次鄉里靠腿走差不多也得小半天,假如是這種結果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這30多年時間,是不是還和以前一樣沒有進步!所以應該讓老年人代步車上路。

有不少老年人不懂交通法,駕車上路又怕發生交通事故,應該讓老年人接收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法規培訓,然後再發給慢速車駕駛證。同時給老年代步車規定一些禁止通行的路段。比如三環以內、繁華地段,快速車道等。再把老年代步車的最高車速限制在每小時50公里以下為宜。


山野50


老年代步車是個很寬泛的不規範概念,多數人理解應是指低速四輪電動車之類。


近年來,有關老年代步車的爭論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老年人)的廣泛關注。我自己也是老年人,也非常關注老年代步車的合法上路問題,曾在"悟空問答"中多次闡明過自己的觀點(敬請關注)。可以肯定的是,老年代步車(即低速四輪電動車)合法化已不成問題。工信部對《四輪低速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擬立項進行公示,雖有爭論,但同時也表明國家對發展低速四輪電動車是持肯定和支持態度。眾多的專家、學者、專業技朮人士、工程院院士(如楊裕生、周鶴良、魏學勤、劉剛、趙雷)等,也都積極呼籲應大力支持、規範低速電動車的發展,以造福於民。


可以說,低速四輪電動車合法在即。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合法化之後的上路管理問題,如走什麼道,上什麼牌,用什麼證,等等。本人以為,根據低速四輪電動車的技朮參數和現階段的道路、交通狀況,

一、低速四輪電動車應納入機動車管理。同機動一樣憑生產許可證、產品質檢合格證、保險憑證等相關手續,在交管部門登記,並上綠色電動車牌號。

二、上路應在機動車慢車道行駛,沒有劃分慢車道的,應儘量靠右側臨近非機動車道行駛。

三、駕駛人應當進行必要的交規和操作技能培訓,方可獲取駕證,準於上路行駛。考慮到該類車低速、便捷、操控較簡單(如無離合、無檔位、無油路、水路等),應增設一類較簡易的駕證,以適合老人、女同志等弱勢群體。

四、對現有社會上在用的不合規車輛,建議設置適當的過渡期,通過責令廠家退貨置換或政府補貼報廢等措施,逐步加以規範。

以上回答有否可取之處,請賜教。


顧品德

老年代步車需要什麼駕駛證,我的看法是:他們年齡偏大學習機動車駕駛證有一定的難度,是難度很大,受文化程度限制,考科目一也是難題,就算死拼硬打,在汽油浸泡中,反覆磨練拿到機動車駕駛證,上道路行車家人不放心,必競年齡大手腳不靈活,反應慢,駕駛車輛動作生硬不協調,如遇緊急情況,無從下手,很容易發生事故。不如這樣即能讓老年人開上車還拿上老年代步車駕駛證,其不兩全齊美嗎?



公安部制定符合老年人駕駛車輛的駕駛證,在此駕駛基礎上學習一星期可以考試,簡單易學,學習交通法規,一般的交通常識,考考理論常識再考一下場地駕駛和道路駕駛,便可拿到老年代步車駕駛證。考老年代步車駕駛證難度不能太大,老年人好不容易剛學會電動車,便不讓上路行駛,他們心裡不平衡,他們已習慣了騎電動車出行生活,全國有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兩億多,這一龐大數字,畢竟有機動車駕駛證的人很少,多數以電動車為伴。



什麼是老年代步車,我自己的理解是:不管電動三個輪、四個輪,外殼像汽車,有離合,有制動,方向盤,當然可以加電,左右後視鏡,外觀與汽車相似等功能。但最高行車速度不能超標,這是核心,是主題。
老年電動四輪車必須符合老年人騎行,因老年人比年青人頭腦反應慢,動作不協調、遲緩,在設計老年代步車時必須嚴控最高車速,這也是為老年人行車安全著想,本人的想法最好每小時不超30Km為宜。駕駛老年代步車大都五、六十年代以及中年婦女以上的人,那時候受經濟條件制約,連最基本生活保障,吃飯,都成問題,那有閒錢學開車,吃不飽,上不起學。現在生活好了,想學駕駛證人老了,不行了,手腳不靈活了,走路時間長也費動,出門辦事不方便,那就需要有一種不費勁而且還跑的較快的電動交通工具來代替,那就是老年人三、四輪電動代步車。你有啥觀點,歡迎討論,共同學習。


馳騁汽車達人

啥叫老年四輪代步車,代步就是替代步行的簡單工具,真正的老年代步車可謂是輪椅式四輪車,只是替代殘疾人的步伐,為行走不方便的人提供的幫助的。



可現在所說的老年代步車,可謂大小、形狀五花八門,但整車的構造原理都是一樣的,都以電動代替動力,電瓶超負荷,時速達50公里以上,在城區道路行駛不比小汽車跑的慢,可以說老年代步車與現在能上牌的新能源汽車驅動裝置一樣,新能源汽車也被正式推廣,只是老年代步車生產廠家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在國家車輛產品生產目錄,不能登記入戶掛牌,在上路行駛時大多為老年人和婦女,對於牌證管理上,大部分地區暫時還沒有很好的管理辦法。

但老年代步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且由老年代步車直接引發的責任事故的,交管部門可能會依據有關電動車規定,電動車時速每小時不能超過20千米,車身總重量不能超過40千克,超出這個標準,可認定為機動車,參考機動車交通肇事處理,照樣追究刑事責任。



可見老年代步車還是參考新能源汽車,掛不了牌,可先辦理相應的駕駛證,比如自動擋的辦個C2證,手動擋的辦C1駕駛證,現在考C2、C1駕駛證年齡放寬到69週歲,考取駕照後年齡超過70週歲的,每年只需提交體檢證明,只要身條件允許,可以長期擁有駕駛資格,有了駕駛證最起碼經過駕車培訓和交通法規學習,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安全保障。



以上只是個人對老年代步車的一點粗淺看法,若朋友們有其他看法,請大家發表評論,共同學習!


小城哥么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題主這個題目問的好。答主覺得老年四輪代步車也應該歸屬於“機動車”一類,既然是機動車,則必須要有機動車駕駛證。



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上一輩的老人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加上年齡偏大,反應能力較慢,如果讓老人們和中青年們一樣去考取正規機動車駕駛證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剝奪了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駕車資格。



但是反過來想,是不是因為老年人的特殊情況就可以“網開一面”?不能,絕對不能。我非常不贊同大幅度降低考試要求或者說用培訓之類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其一道路安全交通法律法規、交通信號等都不是可以“打折”的規則,一個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如果連最基本的一些交通知識都不清楚,讓他們開車上路,往大了說是危害公共安全,往小了說是至自身安全於不顧,拖累家人。其二老年代步車就一定是老人開嗎?我看不是,現如今有多少中青年們也堂而皇之的開起了老年車?我想大家都見過不少。而且我相信以後也不會減少,只會更多。對於這部分沒取得正規機動車駕駛證的年輕人怎麼辦?



因此答主覺得如果僅僅因為老年人情況特殊,就降低標準或者根本就不設標準,是對公共安全極不負責的表現,在安全上面絕對不能講同情心,安全無小事,小事講安全。答主覺得可行的方案是國家應該對老年人考證的給予適當比例的補助,增加2-3次補考次數。此外針對老年代步車的特點,可以減少一些不涉及老年代步車範圍的理論知識考試點,如高速、隧道等交通知識點。此外應該指定專門的駕照校開設培訓班,最大程度幫助老年人考取駕駛證。



當然在公共基礎上也可以增設一些醒目的標識和設施來規範和關愛老年司機們。而且必須嚴格審查老年代步車準駕資格,身體狀況不符合的絕對不允許駕車出行。總而言之我覺得真正的關愛不是放縱,而是嚴格,老年人本身身體條件就不如年輕人,因為我們氾濫的同情心而遷就,最後將不是幫助他們,而是傷害了他們,也傷害了公眾。




海闊田空

現在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老年人也確實是需要一種可以合法使用的電動代步車。反而騎電動自行車更加不安全。現在各個城市老年代步車的保有量非常大。接送小孩。平時代步的挺實用。說到合法上路行駛,首先已經不是持有什麼駕照的問題了。



首先,現如今的老年代步車,都是買回來就可以開。並沒有明確的禁止法規。管理上算是空白吧。而且沒有牌照,無法繳納保險。我見過四十來歲的也開這樣的車在路上行駛。

那麼既然無法上牌上保險的車,也就談不上應該持有什麼駕照才合適了。

但是目前的老年代步車不論燃油還是電動的,如果嚴格劃分的話,應該屬於機動車範疇。



第二,再來說生產廠家,目前的狀況是魚龍混雜,行業沒有一個質量標準和控制。畢竟是關係到安全的問題。再者,既然全國各地老年代步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就應該及時的出臺政策。確認駕駛資格,以及車輛的安全標準。別等著出現交通事故,就集中治理,沒收什麼的。我們這裡年年都是全國文明城市,但凡評比期間就開始上路抓電三輪,載客三輪,老年代步車什麼的。



第三。應該是持有老年證,並且身體健康的老人通過適當的培訓,經過考試之後可以駕駛老年代步車。同時頒發一個專用的駕照。

現在的老年代步車在路上行駛已經是絕對的王者。很多交通安全意識非常差。同時即使是違章駕駛,也很難追責。畢竟任何車輛上路行駛就意味著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第四。無法取締。缺少法規引導。實用,便宜,環保等現狀就是目前的老年代步車生態。希望儘快出臺相關管理方案。


南橋老王

所以,目前這種車是沒有合法身份上路行駛的,真是要用這種車,只能在交通管制盲區使用,一般多見於城郊和農村地區,這些目前沒有還有大力查處低速四輪電動車,只要別進城一般沒問題。

後續這種車能不能獲得合法身份,就得看國家政策了,會不會對低速四輪代步車出臺相關生產標準,只要能達到最低安全碰撞標準,相信這種車也能獲得合法身份,能夠上牌買保險了,至於駕駛證因為是面對中老年人,標準不會太高,只要經過相關培訓應該都能獲得駕駛證。

當然這都是後話,看國家政策吧。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天和Auto


鐵漢

目前對於老年四輪代步車的行車和管理還處於起草和徵求意見階段。至於到底需要辦什麼駕駛證也沒有明確規定,以目前狀況來看四輪代步車仍處於灰色監管地帶,主要還是以本地政策為依據。四輪代步車起初由浙江,山東,河南等地興起,因其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又是老年人代步辦事的好幫手,隨後便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因為起初國家對新興的代步車沒有明確的管理規定,加上各大廠商以助殘,代步,助老的宣傳口號迅速得到廣大老人的響應,隨後的需求可以說是越來越旺盛。記得代步車剛興起的時候各地政府壓根也沒在意老年代步車,一般被查都是教育和引導。但隨著購買人員進一步增多,代步車造成的交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例如隨意上快車道,上高架橋,車速可達到80嗎,出了事故沒有保險,車身質量,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證,出了事故廠家推諉等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新規中70歲以後的老人是不允許開車的,那麼問題來了,他們需要單獨出去辦事怎麼辦?難不成和年輕小夥擠公交?還是靠雙腿挪過去?如果是這樣也太不現實,太不人性化。雖然代步車有弊端,但不能因噎廢食。社會需求量大代表了其潛在的發現趨勢,國家應該在合理的區間規範其生長,不能一刀斬斷也不能任其野蠻生長。


對於去年九月分32位人大代表提出的規範四輪低速電動車,國務院給出的回覆是,對於低速電動車相關問題將按照國務院“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簡單的說就是國家已經重視這塊,就要著手去規範。如果規範化管理也是給一個大方向,細則還是需要各地政府根據本地情況進行制定。

我認為四輪代步車在沒有政策補助的情況下能以如此迅猛的勢頭髮展離不開旺盛的需求量支撐,說明其市場潛力是很大的,有市場就有經濟,有經濟就能催化發展和技術升級,國家應該支持其規範發展。

對於代步車的規範化規定,國家應該重點站在老年人和車輛安全性立場考慮。源頭規範廠家生產合格,達標的車輛,對車輛使用的條件也應人性化,達到條件的老年人可通過合理的學習和基本操作才允許上路。四輪代步車可以上路,但也得規範化上路,有人性化的管理也得有對蔑視規定的處罰,這樣才能更和諧的發展。

國外有什麼規定呢?國外規定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基本都涵蓋以下共同點

  1. 都需要持相應的駕駛證。
  2. 購買車輛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標準,一般都有最高限速標準
  3. 需註冊,登記,不可隨意改裝
  4. 走固定的車道

我認為駕駛證是准入標準,這個得有。不然說難聽點色盲,色弱,視力不達標就能隨便上路那可不光是自己不安全。至於其他標準我認為還是更人性化更好。


我不是鍵盤客,我天天和車打交道,分享全是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