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視頻中的這個網紅臉美女,只有17歲。被爆出了一系列黑歷史!高一就輟學,泡夜店,輪換富二代男朋友,讓別人給她買奢侈品,頻繁整容變臉。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一個17歲少女的生日會,充滿了奢侈品和人民幣的成熟味道。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看似別人的17歲,什麼都有了。美貌,青春,奢侈品,流量,關注,卻唯獨沒了最重要的東西,學歷。

一個讀到高一就輟學的姑娘,在生活裡就是街頭的小太妹,是被別人家的父母暗戳戳指著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教材,可是因為抖音,一個視頻封神,成了新晉女神,是許多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年輕人羨慕得不行的對象。

如果身邊那些十幾歲的年輕人,從青春期就開始崇拜網紅,想要賺錢整容坐豪車,混跡夜店,渴求各種奢侈品,再沒有人崇拜學霸,羨慕那些靠自己努力考進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的人。這簡直比賣茶葉蛋的看不起造原子彈的還要可怕。多少家庭的教育,敗給了網紅的五官。

抖音是如何毀掉你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有個高票的答案是這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東西之一,便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軟件。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抖音的本質,就是以算法為內核的娛樂APP。你感興趣的短視頻,會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個都是你感興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幾個小時是常事。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日前,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中小學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瞭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絡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學生沉迷遊戲等問題。

而數據則令人驚訝,超過兩成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在刷短視頻,超過四成青少年每天都會刷短視頻,這個沉迷比例已經超過了網絡遊戲。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根據調查顯示,當代青少年網民的觸網年齡愈發提前,

約有超過六成的青少年觸網年齡在6-10歲,且八成以上都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接近半數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都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24%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到2-4小時。有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比例也接近10%。

毫無疑問,抖音的運營機制讓用戶“根本停不下來”。面對15s的五光十色,成年人尚且難以自制,心智還不健全的兒童恐怕更難抵擋抖音的魔力。

就在兒童節的今天,據安徽衛視報道幾位浙江杭州的小學生,在中國少年先鋒隊代表大會上提議青少年不要沉迷這些軟件,而抖音等視頻社交軟件應該分級措施,針對成年人和青少年推送不同的內容,避免“毒害”青少年。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如果成年人還可以用自由選擇來作為辯護,那讓娛樂內容肆意佔據孩子的大腦和時間似乎並不合理。如何在機制上區別兒童和成年人,並在運營策略上做差異化處理,是抖音的當務之急。

模仿帶來流量,也帶來危險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兒童節期間,一位媽媽在朋友圈的吐槽)

抖音們,讓我們的孩子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

除了內容富有娛樂性,抖音好玩之處還在於參與感。從抖音蝦、抖音舞、抖音神曲,到抖音景點、抖音整蠱,流量盛宴的背後是用戶的模仿和跟隨。

越來越多的年輕網友們在模仿視頻中合著同樣音樂跳著同樣舞步時,抖音實現了裂變,收割了流量。然而,15s短視頻的內容極為豐富,稍有不慎就裹挾著危險跳出屏幕。此前,杭州有位抖音網友,模仿“菜換肉”,引來雙方鬥毆;武漢一位爸爸學抖音挑戰高難度,失手致女兒脊髓嚴重受損。

如果成年人可以被指缺乏辨識能力,那辨識能力尚未形成的兒童有什麼錯呢?陝西西安一名8歲的男童因模仿抖音上“膠帶粘門”的整人視頻,導致6歲的弟弟絆倒摔傷;學抖音上的小姐姐濃妝豔抹的小女孩,故作成熟說著“土味情話”。

抖音模仿事故的本質在於模仿本身就是事故。尤其對於這些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孩子。類似於抖音這樣的模仿,讓我們的孩子活在別人設定好的框架裡,停止思考,失去獨立的能力,永遠停留在舒適區。

人類是視覺動物,人生來就會聽、會看,而讀寫技能,卻需要經過多年教育才能掌握。

常常聽家長說:我們這個孩子專注力太差了!在當今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裡,保持專注力實在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一款類似抖音的 APP,背後都是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有著專業的消費者行為學作支撐,用盡最前沿的科技,最詳盡的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在各種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精心打造 ——目的是什麼?為了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時間。

而反過來,無論是學習、閱讀、思考、寫作,這些事情,哪一件有著這麼強大的陣勢?將觸及成本降到這麼低?

這就是“短視頻”為我們創造的牢籠。而我們心甘情願地,一步步走進去,順便也帶上了我們的孩子。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階級固化,不是努力沒用,而是努力的人太少!你時間花在哪兒,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天,我們身邊,刷段子抖音四五個小時的人數不勝數:各種無腦的跟風,看到段子就要模仿一下;捉弄孩子、家人;跳著抖音上新學來的毫無技術含量的舞蹈;小學生濃妝豔抹扮成熟……

必須承認,這些東西剛剛看的時候,是很有趣。但是當你刷累了,關上手機屏幕,迎接你的就是空虛。你的時間被他一點點壓榨乾。然後接踵而來的是缺少時間的焦慮和頹廢,逐漸陷入了死循環。

在認知的舒適區裡樂不思蜀,忘記了世界的多元和寬廣。娛樂的方式有很多,不要浪費在遊戲、搞笑短視頻、還有娛樂性綜藝上了。

很多人說,現在階級越來越固化,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得到的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少。其實他們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不是路不好走,不是努力沒有用,是努力的人少了!

每當在抖音裡看到小學生搔首弄姿,就可以想象他們的身後有多少個每天刷抖音的家長。

當孩子遇上高刺激閾值,他們不再閱讀、思考和學習

再回到文首的網紅班主任王老師的感嘆:

“雖然原先也知道他們玩遊戲,但親眼看到他們的投入,還是讓我很震撼的,跟我們語文課本里的《城南舊事》、納蘭性德詞選真的距離太遠了……

如果說,玩抖音、玩遊戲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那麼王老師所說的《城南舊事》、納蘭性德詞選就是“高投入”的事情了。

事實證明,人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

有家長會抱僥倖心理:不就是上短視頻看個笑話嗎?不至於吧!要知道,當孩子的大腦長期被這種“高刺激閾值”包圍,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他們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久而久之,這種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他們還會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 —— 比如學習,閱讀,思考 —— 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

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後果?

抖音,模仿帶來的流量也帶來危險

抖音短視頻有哪些孩子不能入的坑?

以下幾種類型的短視頻,是孩子不能入的坑:

1、炫富。在抖音上炫富的視頻比比皆是,最常見的是曬豪宅、曬豪車、曬豪華旅行。這類炫富視頻對孩子的價值觀養成很不利。課長剛剛在抖音上隨便一刷,就刷到一個四五年級模樣的小學生在炫耀一隻媽媽給她在韓國帶回來的包包……

2、罵髒話。抖音視頻裡經常有人罵髒話,家長根本防不勝防!這些髒話常常就不經意間從孩子嘴裡冒出來,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

4、自虐和苦情戲。在抖音上,雖然很少有那種吃燈泡、吃死豬肉這樣的視頻,但也經常會出現自虐或者玩苦情的視頻,比如女孩發佈了剃光頭的視頻,引發很多人競相模仿:美其名曰:為了流量,豁出去了!

5、無底線的惡搞。在抖音上,惡搞的視頻太多,整老公、整孩子、整老人……還有在電梯門上粘膠帶的,如果真有老人出來,後果不堪設想。孩子看了不學才怪!

6、宣揚早戀。在抖音上,流傳一系列的“小哥哥你網戀嗎?我蘿莉音。”的視頻,抖音官方在挑戰活動中,還做了推薦。如果一些青少年看到此類視頻,並進行效仿,很可能會導致早戀行為。

7、老師惡搞學生。一些年輕老師熱衷於把自己學生的視頻上傳到抖音,比如,不會做簡單的數學題、上課打瞌睡、課間出洋相等,更厲害的還會導演搞笑段子,讓學生充當演員……你問過孩子的家長嘛?人家答應了嗎?

在這裡,課長強烈建議,抖音儘快刪除那些兒童本人或兒童家長、老師上傳的,帶有不良導向的視頻:如小學生化妝、老師、家長無底線惡搞孩子、危險動作示範……並建立分級制度,限制對未成年的註冊和視頻上傳。

抖音們,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家長,請別給孩子玩抖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