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兩年前,雕爺牛腩創始人說:“正餐的靈魂是溫度,不適合做外賣。未來,正餐一定,也不該是餐飲O2O的主流。”

時至今日,相關外賣數據卻清晰地顯示:當下正是傳統正餐做外賣的好時機。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從價格到品質轉變,正餐外賣新機遇

而美團的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美團點評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外賣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線外賣市場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204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3%,在線訂餐用戶規模接近3億人。

規模雖尚不及3.9萬億餐飲市場的一個零頭,但極大增速和線下門店越來越高的營收佔比,讓餐飲老闆開始積極對待外賣業務。

這其中,外賣呈現出品質外賣快速發展的趨勢,消費者對於外賣的選擇開始從價格導向往品牌導向轉變。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傳統正餐發力外賣的機會來了。

事實上,外賣早已佔據了不少正餐席位。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美團外賣總訂單規模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71.53%,其中除夕當天成交單量是去年的3.02倍。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不管輕餐、快餐還是正餐,外賣都已經是必經之路,只是相對於過去外賣主要以輕、快餐為主而言,現在算是傳統正餐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機。”美團外賣華南負責人李定坤在一次餐飲行業峰會上表示,正餐外賣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外賣業態裡的主力軍。

那麼,既然傳統正餐已經大舉入侵外賣市場,商家們要如何做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從外賣市場上分一杯羹?

01

精減產品:

小份菜+適量SKU——產品

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全國有近2億單身人群,1.3億在美團叫過外賣,393萬人年度訂單數高於100次,平均每週叫2次外賣,其中有8萬人,每天叫一次外賣。除此之外,外賣的主消費場景仍集中在中午時段,最常見的就是公司白領們訂一人餐。

在外賣一人食消費成主流的情況下,一人餐、個性化定製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那麼如何做好一人餐?——做小份菜。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 親測:一個小份菜套餐+一個主菜,至少能滿足辦公室2個女生的中餐

小份菜並不是把之前的一份菜變成半份,而是把一份菜變成三、四個菜品,再配上主食、飲品,讓用戶花同樣的錢,享受更多的美味。”餓了麼副總裁黃念曾對媒體表示,小份菜首先是能保證快速出餐;其次多樣化,讓用戶覺得物超所值。

其實,已經有很多餐飲品牌在嘗試做“一人食”的外賣,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湘菜品牌勇敢的星在新店開業半年的時間內,將外賣的營業額做到了整店的40%以上,其中線上點餐最多的產品,就是其招牌菜“超級小炒肉”單人套餐,月售上千份。

勇敢的星一共推出5個單人套餐,均是兩小份家常菜配合+主食+贈送的酸奶,單價在21—29元不等。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我們一般把外賣備選SKU控制在45個左右,招牌菜、特色菜、涼菜、甜品和飲料互相搭配,保證顧客有一定的可選擇範圍,也留給團隊足夠的操作時間。”遇見湘營銷總監和外賣負責人陳權表示,普通外賣的特點是快、簡單、便捷,相比而言,正餐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溫度”,這兩個要素構成了他們選擇外賣菜品的標準。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 套餐+特色菜+涼菜、點心等,各餐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SKU

西貝的外賣菜則是精選其銷量榜上的頭部產品,SKU從日常的80+減少到36個(包含主食,不包含飲品),刪減了大部分現做的正餐產品,增加了3款適合一人食的特價套餐。

美團外賣華南負責人李定坤也表示,正餐的SKU最好定在30個左右。“消費者點外賣時的考慮時間是5-7秒,最多不會超過10秒,如果太多SKU,劃都劃不過來。”

02

保證服務:

控制外賣佔比或設外賣專門店

外賣影響堂食,這是很多正餐老闆的憂慮所在。

採訪中,一位受訪者表示,由於一開始外賣發力過猛,訂單爆發直接影響了堂食的出餐效率,導致客人投訴不斷,“我們也因此反思,目前正在進行比例的調試中。”

“外賣時效性很強,太多的話,後廚很可能應付不過來。如果衝突,我們還是要優先保證堂食顧客的感受,選擇關閉外賣。”17年砂鍋粥品牌如軒創始人羅龍明也說,堂食和外賣要有所區別,“

堂食店就要把服務和品質做到極致,而外賣店就把效果和產品的匹配度做到極致。”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因此,雖然如軒的外賣營業額佔比在快速攀升,已經達到了20%多,但他並不希望門店外賣的營收比例太高,並設置了專門的外賣團隊負責這一業務。“我們期望把門店外賣比例控制30%就行了”。

同時,如軒也建立了其它渠道解決消費者快速增長的的需求——建立外賣專門店。

“外賣店運營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我們會做一箇中心店,在中心店的周邊設置幾個外賣店,把店做小,把密度做大。”

羅龍明表示,如軒能做外賣專門店,靠的是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的實力,在原料供應、產品調整、運營等方面靈活自如,同時如軒有品牌優勢,這使得外賣專門店也能給消費者極大的品質安全感。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 西貝外賣專門店

而外賣專門店也越來越成為大品牌做外賣的選擇。

去年,西貝將原麥香村改為外賣專門店,專門團隊,所有的設備都是為外賣準備的;金百萬兩年內把外賣從0做到了年銷7個多億,現在正結合線上、線下運營的特點,用共享思維做共享廚房,為傳統正餐提供獨立的外賣操作場所。

03

塑造品牌:

通過包裝、店裝靠攏消費者,維持品牌調性

外賣好不好,送到消費者手裡首先看包裝,如果包裝漂亮、質感好,就能先入為主給人好的印象。

一個外賣包裝,和店面裝修一樣,也是品牌和消費者建立溝通的載體。

包裝和店裝可以突出自己的品牌調性,區分於普通商家,通過品牌特點和性格的突顯,佔領消費者心智;也可以主動融入消費場景,拉攏顧客。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 外賣包裝是品質的體現和品牌調性的表達

“我們外賣包裝即將換新,和之前的有所區別,這次包裝材料改用牛皮紙,更顯品牌質感,同時換了新的slogan,貼近用戶的生活。”陳權表示,遇見湘更希望和消費者建立對等可交流的關係,而外賣包裝就是很好的載體。

可以靈活運用各種元素,通過在包裝上設計走心語言,或是消費者熟悉的次元文化、卡通、流行文化等形象,貼近消費者的生活場景,營造親切感。

其次,外賣菜單裡展示的店裝圖片也很重要。在外賣這一環中,如果不出意外,品牌不會不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因此每一個自我呈現的機會都很重要。

超過1.3億人都在叫外賣!正餐企業終於出招了……

△ 兩品牌放的店裝圖,你會選擇哪家外賣?

結 語

一位阿里高管曾說:如果你得罪了一位外賣客人,令他的用戶體驗糟糕,那麼你失去的將不是一個外賣用戶,而可能是整個品牌。

可見,外賣雖然更賺錢,但相應地殺傷力巨大。而更高成本的正餐外賣,要做到符合消費者高品質要求,甚至超出消費者預期的產品,不比堂食容易。

餐飲經營是一個閉環,堂食和外賣是餐飲的兩種渠道,不管進入到什麼渠道,最終都會迴歸到對品牌、產品和服務的認知上,回到餐飲的本質上。

正餐外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是快餐外賣在品牌、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做還是不做?做到什麼比例最合適?品牌要從消費場景和自身特點出發,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