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永春,古稱“桃源”,置縣至今已經1000多年。這裡是“中國香都”,是余光中魂牽夢繞的故鄉,也是永春佛手茶的原產地。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清水一灣舞白鶴,風光兩岸映桃源。”祖籍永春的詩人余光中將故土印刻心間,融進詩裡,令人動容。永春位於泉州市西北部,古稱桃源,一灣桃溪穿城而過,串起了民居、街道、公園,伴著潺潺的溪水聲,漫步縣城,猶如置身山水畫卷。



永春:种得香橼供佛前,从来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余光中

還是余光中寫家鄉的詩句: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

永春佛手,烏龍三小強之一,因其葉大如掌,形似香櫞柑,始種於佛寺,故稱佛手。因其形似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主產於福建永春縣蘇坑、玉斗和桂洋等鄉鎮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處。乃佛手品種茶樹梢製成, 是福建烏龍茶中風味獨特的名品。佛手茶樹品種有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以春芽顏色區分),紅芽佛手樹姿較披張,嫩芽紫紅色;綠芽佛手樹姿稍直立,嫩芽淡綠色,以紅芽為佳。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永春佛手茶外形條索肥壯、捲曲較重實或圓結重實,色澤烏潤砂綠或烏綠潤,稍帶光澤;內質香氣濃郁或馥郁幽長,優質品有似雪梨香,上品具有香椽香;滋味醇厚回甘,品種特徵顯;耐沖泡,湯色橙黃、明亮、清澈;葉底肥厚、軟亮、紅邊顯。飲之入口生津,落喉甘潤。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民間俗語說:“茶佛一昧”,蓋始於佛手茶,因與佛教密切相關,稱之為禪茶也是名正言順的。相傳很久以前,閩南安溪縣騎虎巖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 他突發奇想:佛手柑是一種清香誘人的名貴佳果,要是茶葉泡出來有“佛手柑”(香椽)的香味多好哇!於是他把茶樹的枝條嫁接在佛手柑上,經精心的培植,終獲成功,這位和尚高興之餘,把這種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間傳授給永春縣獅峰巖寺的師弟,附近茶農競相引種得以普及,有文字記載:“僧種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彌谷被崗,一望皆是”。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縣山清水秀,朝霧夕嵐,泉甘土赤,所生產的佛手茶質量歷來為本類茶葉之極品,為別於其他地區的佛手茶,故稱“永春佛手”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20世紀40年代末,每年銷往海外只有幾十擔,如今,永春佛手得以迅猛發展,栽培面積和年產量更是全國第一。全國著名茶葉專家張天福先生贊曰:“永春佛手,點滴入口,齒頰留香,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為茶中名品。”中國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駱少君題詞贊曰:“永春佛手,名振神州。”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永春位於福建泉州境內,然而其知名度遠遠不如在西南方與它遙遙相對的另一個縣,雖然兩個縣都是產茶大縣,而且都在晉江上游。那個縣是安溪,生產大名鼎鼎的鐵觀音。

我們都知道,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但這個起點的具體位置在哪兒呢?
永春:种得香橼供佛前,从来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海上絲綢之路”,一般被認為是泉州港,其實是福建古直隸州永春五里街許港。原泉州港是色目人大船裝運的海港碼頭,而永春五里街是“溪州船運碼頭”的起點。


古代海上港口貿易,即海上絲綢之路,其出口的商品就是以德化縣陶瓷為最主要的貨物,加上一點所謂的“絲綢”產品。在元明清時代,色目人的船運比較發達,在亞洲各國沿海到處遊弋,當然也逛上了福建沿海的晉江縣城(泉州),看到地攤上擺著許多日用陶瓷,陶瓷碗及罈罈罐罐等等滿是喜歡,就用白銀或者香料來換取,把極其便宜的日用陶瓷製品拉運回阿拉伯國家出售。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永春五里街許港,是古代閩中商賈貨物南往晉江沿海的唯一河流運輸通道,也是唯一的古棧道。德化縣的陶瓷產品,在元明清時代只有兩三個小陶瓷燒窯,產品單一,主要生產日用陶瓷,大小碗碟及罈罈罐罐,極少有所謂的陶瓷雕塑品。而色目人當時日用陶瓷比較稀缺,故就從沿海晉江乘船沿著晉江河流古道到永春五里街許港,再爬涉山路到達邊遠山區德化縣城,看樣及日用陶瓷的造型要求。

德化縣古代直至民國時期,都沒有所謂的公路,與外界的商貿聯繫,只能從永春的蘇坑吾峰走羊腸小道,通過肩挑背扛到永春五里街,送來陶瓷產品及換回鹽巴和一點海產品。古代山城德化縣,其小河流是通向永泰縣直至福州閩江,不過小河道彎彎曲曲落差極大,絕不能使用所謂的小船運,從陸路到福州要500公里以上。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永春作為福建古直隸州,在元朝明朝時代,桃城五里街石鼓鎮基本算街市連成一片,當年車水馬龍萬家燈火,商店客棧林立,是閩中南最熱鬧的商品貨物集散地。歷史上特別是五里街許港碼頭,是閩中南通向晉江出海口,包括人貨混裝的“溪州船”小港口,也是通向海上貿易的唯一河流通道,桃溪河流最鼎盛時期,其“溪州船”數量達到300多艘。到民國時期,永春五里街及桃溪河流,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真正起點。

永春值得玩 - - -


牛姆林生態旅遊區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遊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公里,是國家4A級旅遊區、福建省首批自然保護區,福建省生態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及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牛姆林,又稱姆林山,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牛姆林是名人仙蹟薈萃勝地。宋朝永春進士陳知柔詩:“霜後綠筠仍舊色,雲中金磬出新聲”。都是描寫臼尖牛姆林的旖旎風光。1929年8月-率三千紅軍進駐福鼎村時,也到牛姆林一帶勘查,稱它是:綠濤奔牛,仙泉流韻。

牛姆林是迴歸自然的樂園。牛姆林雖然沒有寺院香火,但它那獨特的森林景觀,魅力無窮,當你踏進牛姆林,彷彿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走進一個神奇的森林世界;穿行林中,那透過樹冠的道道晨曦,讓人心曠神怡,清新的空氣和無盡的芳菲,沁人肺腑,令人流連忘返。正如詩人筆下的“海上蓬萊島,人間桃花源,山中牛姆林,快活勝神仙。”

毓秀流韻的牛姆林,春天,山花爛漫,百鳥歡唱,處處蒸騰著向上的生機;夏天,流水淙淙,蟬聲不絕,綠樹掩映著沁人的涼爽;秋天,山紅澗碧,清風徐徐,霜葉吟唱著大自然的妙語;冬天,群鳥棲息,百獸雲集,臼山湧動著神奇的樂園。可謂“松濤竹舞花競開,蝶飛鳥歡春常在”。

獨特的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型的區域優勢,使這裡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是人們認識自然、陶冶性情綠色樂園。

自然生態是牛姆林最大的特色。它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群體,裡面的生物多樣性超乎人們的想象。作為一個森林生態旅遊區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那就是要以大片森林為依託,還必須遠離繁華和喧囂的都市,只有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稱得上生態旅遊區。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中國香都達埔鎮

永春,有“中國香都”的稱譽,永春達埔鎮有300多年的制香歷史,為當地支柱、重點支持產業。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發達,泉州成為了東方第一大港,阿拉伯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香料,在泉州定居並經營香料等生意。明末清初,在泉州的阿拉伯後裔因避難來到永春縣達埔鎮,他們利用當地豐富的竹子、香料等資源,製作和販賣篾香,以制香為生,開啟了永春縣達埔鎮的制香史,永春香實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舶來品。

300多年來,達埔制香技術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全縣共有制香企業近300家,規模較大的有50多家,制香人超過3萬人,產品達300多種。2006年,“永春篾香”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在全國香製品的地域產品中率先取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7年開始建設中國永春篾香城。漢口制香廠、彬達制香廠成為全國衛生香行業標準起草單位。全縣香產業累計獲得省著名商標8枚,市知名商標7枚,通過ISO認證13家。

永春香產業已經過300多年的傳承洗禮,是中國生產燃香類產品六大主產區之一。永春達埔與廈門翔安區、廣東新會、河北古城並稱為“中國四大制香基地。2013年,永春整個香產業鏈實現產值27.3億元,產值增長達35%。在永春“中國香都”授牌儀式上,星雲大師為永春達埔獻上一幅“中國香都”墨寶。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茂霞村

踏著田間小路,漫步于山間小巷,體驗古老的遺韻,感受厚重的閩南歷史。永春縣茂霞村,如一臺時光機,帶我們穿梭回數百年前的生活。

茂霞村大約始建於956年,村裡保留有大量的古厝,還有五百年曆史的古寨、騎樓式古街。田園風光、百年古樹園林、蜿蜒流淌的金溪,自然與人文相融,互相映襯,整個村落樸質幽雅,古韻悠悠。

在茂霞村裡穿梭,你會發現,村裡的古厝多是獨立的。這是因為古厝一般都比較有規模,戶主們都喜歡在自家門前挖一口小水塘,在閩南人眼裡,活水代表“風生水起”或“聚財”。幾乎每座古厝的大門牌匾上,都冠以“堂”的別名,村裡人說,這也與村裡的習俗有關。隨意進入一座古厝,打開大門後就能看見廳堂裡擺放著許多戶主祖先的牌位,“堂”也是用來祭拜祖先的地方。

茂霞村人喜歡紅色,因紅色象徵吉祥,所以村裡的建築多由紅磚、赤瓦、白石基建造而成,百年以上的古厝有70多座。建於1312年的祥奏小宗、1496年的敦庸堂、1512年的聚美堂、1632年的唯德堂,還有同在1712年建的福春堂、赤路厝、貽福堂、美池堂、井居厝、貽華堂等老屋就在眼前,讓人不禁感慨時光易逝、歷史斑駁。而在茂霞村,荔枝樹幾乎遍佈房前屋後,其中百年以上的荔枝樹有600多株。當地人說,因為荔枝樹長相好、長壽,果實好吃又可以賣,是再好不過的“風水樹”,這些宅子也就被稱為“荔枝宅”。


永春:種得香櫞供佛前,從來淡然是桃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