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導讀:高陽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聰慧,備受寵。嫁給宰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夫妻不諧。後與會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辯機私會。數年後,事發,辯機被腰斬,高陽公主身邊的侍女均被處死。後來李治登基,高陽公主開始與僧人尋歡作樂。三位僧道慫恿高陽公主推翻李治造反,被賜死,年僅二十七歲。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公主本是世界上最好混的一個職位,既不用像王子們一樣,為了爭權奪利,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也不用像嬪妃們一樣,為了搶後宮裡惟一的一個男人機關算盡,多數人還得終生守寡;公主只需要在宮廷裡吃香喝辣,吆五喝六便夠了。但是,她們享受了皇室帶給她們的尊榮和富貴,就必須分擔皇室的風險和危機,必要時還得作為一個政治籌碼,去交換邊界的安寧,籠絡寵臣的忠心。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高陽公主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她是老爹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天生活潑,毫無保留地綻放著自己的熱烈性格,在眾女兒中最得唐太宗寵愛。高陽就像鮮花一般驕傲。但是,高陽公主還是被許配給丞相房玄齡之次子房遺愛。嫁人嫁的不是人,嫁的是家世,房玄齡是凌煙閣上的大功臣,唐太宗把高陽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是出於對高陽的抬愛。——可惜,房遺愛和他以學識、識才知名的父親太不相同,不學無術,只有一身蠻力。氣憤之餘,高陽公主從結婚那天起就不接納丈夫。但是,多情人總是會遇上煩惱的。她在領地打獵時遇到了辯機和尚。這是他們的初戀。那時,公主16歲,辯機二十一歲。年輕人犯錯誤,連上帝都可以原諒他們罷?

可笑的是,駙馬房遺愛居然像盡忠的良犬,在外面給他們看門。投桃報李,公主特別送給房遺愛兩名年輕、美麗的侍女。

史上,太后、皇后與和尚宣淫的很不少,例如武則天、胡太后等都是。可看官都知道,那些和尚不過是女王們的性奴,人品卑劣,有汙清門。可辯機不是。辯機是玄奘的高足,是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學問僧,翻譯了《大唐西域記》。從事譯著的綴文大德九人中,二十六歲的他最年輕,譯的經也最多。作為一個大德,他的名字已和玄奘一起流芳萬載。當然,才華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的人品,但一定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價值和份量。這足以說明年輕的高陽絕非貪圖情慾,而是真心愛慕。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就這樣過了八九年了。在自我情感中四處逃避的辯機被選去譯經,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再見到高陽了。但是,他藏匿著高陽贈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來,他與高陽的私情也就大白於天下。唐太宗大怒,立刻下詔,將辯機處以腰斬的極刑。高貴的辯機,就在市井小兒幸災樂禍的圍觀中,迎接了最汙濁和最慘烈的生命終結方式。

死亡在這邊,愛情在那邊。已經悲慟至瘋的高陽,活著,是出於慣性。辯機之後,高陽公主的少女抒情時代結束了。不承認愛情。放棄靈魂。忘記追求。耽迷肉慾。相信權勢。以及,好死不如賴活。正像經歷了蘇麗珍之後的周慕雲,在《2046》裡已經流不出眼淚,也不再被眼淚打動。

半年後,最疼愛她的父親去世了,她一滴眼淚都沒有掉,一點都不難過。弟弟李治當上了皇帝,高陽更自由了。她開始公開納其他和尚為面首,穢亂春宮,甚至縱容和信任他們,打算宮廷政變。房氏兄弟出賣了高陽公主,她終致毀滅。

“辯機是我的驕傲,房遺愛才是我的恥辱。”高陽公主這麼說過。那時,辯機已死,她已經不再驕傲了。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唐太宗的21個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十一位公主雖貴為天女,但也這是因為生活在權力的旋渦,所以註定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能善終的沒有幾個。前塵已枉,成敗、悲喜,一切留由後人評說。

襄城公主:下嫁蕭瑀子蕭銳。性孝睦,動循矩法,帝敕諸公主視為師式。有司告營別第,辭曰:“婦事舅姑如父母,異宮則定省闕。”止葺故第,門列雙戟而已。蕭銳卒,更嫁姜簡。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喪次故城,唐高宗登樓望哭以送柩。

汝南公主:名李宇,早亡。墓誌銘為虞世南所作,《汝南公主墓誌》虞世南傳世真跡。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嶺南,更嫁劉政會子劉玄意。公主行婦禮事公婆始於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遂安公主,下嫁竇逵(竇皇后族孫)。竇逵死,又嫁王大禮。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名李麗質,以美聞名又雅擅丹青,聰慧開朗、柔順恭謙,加之德行垂範、仁愛孝友,李世民夫婦自然是愛得如珠如寶。貞觀二年(628年),年僅八歲的李麗質成為最早受封的公主之一,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正式下嫁宗正少卿長孫衝。長樂公主遺傳了父母的氣疾,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長逝,是年二十三歲。太宗痛惜女兒青年病亡,多次痛哭後仍然感到哀思難以抑制,悲傷不能自已。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幼年喪母,長孫皇后收養了她,皇后對她比自己所生的孩子還要痛愛。後來,豫章公主嫁給了開國功臣唐儉的兒子唐義識(又做善識),她曾在貞觀十五年(641年)出資建造了龍門石窟南壁兩小龕,為了“求自身及子平安”。根據《魏鄭公諫錄》記載:唐太宗對豫章公主十分痛愛。豫章公主死後,太宗穿了十多天的素服。

北景公主(巴陵公主):她的丈夫柴令武是柴紹與平陽公主的兒子。把北景公主嫁給柴令武,顯然是一樁很不錯的聯姻。不過北景公主在永徽三年與高陽公主、房遺愛一同謀反,被賜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賜死。顯慶年間,北景公主追贈巴陵公主。未陪葬昭陵。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普安公主:貌似是個被父親遺忘的孩子,老公史仁表名不見經傳,封號“普安”,這地方也不見得怎麼有名。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晉陽公主:字明達,母長孫皇后,喪母后由唐太宗親自撫養,十二歲夭折

東陽公主:下嫁高士廉子高履行。唐高宗即位,進為大長公主。龍朔二年(662)冬,其妹新城公主的丈夫韋正矩虐待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暴卒,東陽公主因為介紹韋正矩,被唐高宗斥徙集州。永隆元年(680年),又因為與章懷太子李賢有過來往,連封號都被剝奪了,也不再享有國家俸祿,成了一個連生活來源都找不到的貧婦。就這樣,武則天還不肯放過她,武后一直惦記著她是長孫無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垂拱四年(688年)六月十六日,東陽公主再次遭到貶謫,已是垂垂老矣的她連同自己兩個兒子高璇、高瑾一起,被趕到了巫州(今湖南湘西黔城鎮)。武周長安元年(701年)八月十九日,東陽公主病死巫州。

臨川公主:韋貴妃所生。下嫁周道務。主工籀隸,能屬文。高宗立,上《孝德頌》,帝下詔褒答。永徽初,進長公主,恩賞卓異。永淳初薨。道務,殿中大監、譙郡公範之子。初,道務孺褓時,以功臣子養宮中。範卒,還第,毀瘠如成人。復內之,年十四乃得出。歷營州都督,檢校右驍衛將軍。諡曰襄。

安康公主:唐太宗第14女,也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年少時鐘情於隋朝王子慕一寬,卻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結合,最後嫁給了始終無怨無悔愛她的獨孤謀,最終建立起相濡以沫的感情。在複雜變幻的政治角逐中始終著眼大局,她鎮定自若,成為父親不可多得的知音和助手。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新興公主:貞觀十六年許婚薛延陀真珠可汗,第二年(643年)悔婚,令公主下嫁長孫曦。

城陽公主:下嫁杜如晦子杜荷,杜荷參與因太子李承幹謀反被誅,城陽公主又嫁薛瓘。麟德初年,薛瓘歷任左奉宸衛將軍。城陽公主因巫蠱獲罪,薛瓘貶為房州刺史,城陽公主薛瓘去房州。咸亨年間,城陽公主、薛瓘去世,兩人靈柩運還京師。子薛顗,封河東縣侯、濟州刺史。幼子薛紹在永隆二年(681年)七月娶唐高宗女太平公主。在琅邪王李衝起兵時,薛顗與其弟薛紹以所部庸、調招兵買馬,響應琅邪王李衝。李衝失敗,薛顗殺都吏以滅口。事洩,薛顗與薛紹下獄俱死。

金山公主:(早薨)

常山公主:唐太宗打算嫁給魏徵之子,未及下嫁,顯慶年間去世。

新城公主:(悲慘的公主)唐太宗最幼女,長孫皇后所生。下嫁長孫詮,長孫詮因長孫無忌牽連發配巂州。新城公主在東陽公主的介紹下,嫁給奉冕大夫韋正矩,韋正矩待新城公主無禮。龍朔二年(662年)冬,新城公主暴亡,唐高宗詔三司共審韋正矩,韋正矩不得申辯,伏誅。新城公主以皇后禮葬於昭陵旁。

高陽公主(合浦公主):早年喪母,由長孫皇后撫養長大。高陽公主得唐太宗寵愛,故禮異其它女婿。高陽公主負所愛而驕縱。房遺直以嫡長子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房遺愛,唐太宗不許。房玄齡卒,主導房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房遺直自言,太宗痛責高陽公主,乃免。從此稍疏於外,高陽公主怏怏不快。一次,御史劾盜,得和尚辯機金寶神枕,辯機說是高陽公主所賜。起初,辯機住在高陽公主的封地,高陽公主與房遺愛會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辯機私通,更以二女子從房遺愛,私餉億計。至御史上奏,太宗下詔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所以,高陽公主在唐太宗去世時沒有哀容。又有和尚智勖迎佔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皆私侍高陽公主。高陽公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永徽年間,與房遺愛謀反,賜死。顯慶時追贈合浦公主。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蘭陵公主:李淑字麗貞,唐太宗第12女。下嫁兗州都督、太穆皇後族侄竇懷悊,顯慶年間病逝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賢,下嫁程懷亮)清河公主的名字叫做李敬,字德賢。。她的丈夫名叫程懷亮,是程知節(程咬金)的兒子,歷史上的程咬金挺有才的。他的本名叫做程咬金,後來不知怎地改名叫知節了。演義裡用的正是他的本名。不過很奇怪,公主傳裡稱程處亮是“懷亮”。程處亮算是子承父業,封為終寧遠將軍。清河公主於麟德年間去世,陪葬昭陵。

名人介紹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原文翻譯及賞析

拂霞疑電落,騰虛狀寫虹。屈伸煙霧裡,低舉白雲中。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念茲輕薄質,無翅強搖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你飄拂若霞似電,你飛揚絢麗如虹。你飄逸在煙霧裡,你飛騰在白雲中。

依依地你隨意招搖,悠悠地又隨風而去。你這無翅的輕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騰?

註釋

①幡:寺院中常用之物,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狀猶如大將之旌旗。亦有為祈福而立者。

②寫虹:描繪彩虹。整句意為:飛騰在空中像描繪的彩虹一般。

③紛披:和緩。依回:往復迴環。

④掣曳:牽引。

【作品鑑賞】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表現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

唐太宗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為史家所稱道,這首詩所表現的大乘空觀,對這位明主而言,應是很有意思的現象。詩歌首先極寫殿前幡的千姿百態:她豔麗,如虹若電;她生動,低飛高舉;她依依隨人,又飄飄隨風。然而,作者的一雙慧眼卻早看透了她本質的輕薄,她的招搖全不過是弄空而已。由此,對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種大慈大悲的憐憫之心。

這首詩詩中的殿前幡,成為塵世裡萬法之象徵,該詩也就表現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這首詩,令世人想起《壇經》所記載的一段公案:時有風吹幡動,一僧雲幡動,一僧雲風動。惠能雲:‘非幡動、風動,人心自動。’印宗聞之悚然。唐太宗詩未如惠能悟得透徹,但該詩卻自有一種禪悟的智慧。

他的二十一個女兒都是誰?李世民的女兒為何會愛上一個野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