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國家婦產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項目”通過科技部組專家組鑑定

​​近日,科技部組織的“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臨床研究協同網絡示範研究”課題驗收會在京召開,以黃荷鳳院士為首的專家組高度評價了課題的實施情況和所獲成果,項目全票通過驗收。

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臨床研究協同網絡示範研究項目於2015年4月啟動,旨在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質,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項目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全國的、運行高效、管理精良的婦產科協同研究網絡,涉及產科、普通婦科、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和計劃生育等亞專業,打造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診療技術研究平臺。在協同網絡平臺基礎上,集成有效資源,對婦產科領域的重大民生問題和科學問題開展高效協同研究,研發適用於基層推廣的新型診療技術,制定系統的診療規範並普及推廣。項目還計劃培養精通臨床和科研的複合型學科帶頭人,提高重點疾病領域的自主創新型臨床研究,促進學科建設,保障婦女健康。

項目著重開展了關於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研究、生殖道畸形研究,以及宮頸癌早期篩查研究。

協和“國家婦產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項目”通過科技部組專家組鑑定

分娩及產科併發症的註冊研究項目組:完成了全國67家醫療機構分娩情況的摸底調查,牽頭制定了包括《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範》、《無創胎兒DNA檢測用於唐氏兒篩查的技術規範》、《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產前診斷中應用的專家共識》和《熒光定量PCR在產前診斷中應用的專家共識》在內的多部技術規範和專家共識。

腫瘤組:牽頭建立了全國多中心早期宮頸癌數據庫,主持“宮頸癌篩查與預防-規範化手術與價值醫學”的一體化防治框架,制定了《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診治指南》和《婦科惡性腫瘤保留生育功能臨床診治指南》,與國內多家協作單位共同探索開展宮頸癌早期篩查工作。

課題組重視人才培養和技術推廣。每年舉辦全國範圍的“婦產科新進展學術大會”、“實用婦科內分泌學習班”、“全國母胎醫學大會”、“婦科腫瘤腹腔鏡手術技巧高級研修班”和“宋鴻釗滋養細胞腫瘤論壇”,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協和婦產科每年固定派出專業人員赴新疆、西藏、內蒙、安徽等地進行醫療扶貧,每年派醫生進行雙邊交流,鼓勵基層醫務人員做好科普和患者教育等工作。

項目驗收籌備期間,在郎景和院士和沈鏗主任的領導下,婦產科成立了以劉俊濤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項目驗收工作督辦小組,統籌各子課題進行成果統計和經費審計。在院辦、科研處、財務處等職能處室的大力支持下,多部門通力協作,優化了科研管理流程,開通了“驗收工作小組-科研處-財務處”項目驗收綠色通道,及時高效地完成了項目驗收工作。

郎景和院士表示,作為國家婦產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單位,協和婦產科將以詳實的臨床科研為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為保障健康、改善民生、促進配套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婦產科 科研處 醫務處 宣傳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