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什麼把步槍綁在高射炮上?是什麼操作?


把步槍綁在高射炮的炮管上,一般是用於高炮的訓練,俗稱“槍代炮”。這種做法的學名叫做“外膛槍”,主要用於裝甲兵和炮兵武器的訓練,

槍代炮比較適合直射武器,譬如小口徑高炮和坦克炮

“槍代炮”訓練不僅僅使用外膛槍,也應用過內膛槍,我軍最早槍代炮的內膛槍和外膛槍,誕生於六十年代的全軍大比武,坦克槍代炮訓練裝置。

採用槍代炮的訓練方式,主要還是為了節約訓練經費。我們知道,子彈的成本比較低,每發子彈只有幾元錢。而炮彈則相當貴,一發小口徑高炮的炮彈,都需要幾百元上千元。坦克炮的殺爆榴彈最便宜,一發125毫米的坦克殺爆榴彈,大概一萬元。穿甲彈就非常貴,價錢相差好幾倍,一發125毫米的尾翼穩定鎢芯脫殼穿甲彈,需要六七萬元。所以作戰部隊的坦克或高炮實彈射擊的機會並不多。上世紀90年代,我軍最精銳的坦克部隊,最好的年月,每臺車每年只有4發實彈射擊的機會。

於是大家在各種現役武器上面安裝外膛槍,高炮部隊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實施槍代炮,以步槍機槍替代炮彈來實彈打靶,訓練時都是槍代炮,在炮管上裝一挺班用機槍,機槍的扳機與二炮手的擊發腳蹬用鋼絲連接起來,射擊空靶就可以了,其他炮手操作如常。

由於機槍與火炮的彈道差異太大,射擊修正規律不同,瞄準鏡表尺設置也不同,射程過遠就無法起到模擬作用。再加上火炮身管上不能打孔鑽眼,更不能電焊,機槍架在炮管上,只能使用夾具固定,在火炮射擊的巨大震動下,夾具經常鬆脫,牢固性始終未能解決。所以,採用外膛槍的槍代炮訓練,多是在火炮的直射距離內。

外膛槍的另一個應用領域,是反坦克火炮的試射。二戰以後的很多坦克炮和反坦克無後坐力炮,都安裝有一支試射槍,可以在火炮開火之前,用試射槍發射一發子彈,這發子彈的彈道與火炮的彈道相仿,如果子彈命中了目標,那就可以立即發射火炮,增加了火炮的命中率。隨著激光測距機和火控的應用,這種試射槍已經消失。

例如上圖的美製M40型106毫米無後坐力炮,炮管外部剛性並聯一挺

12.7毫米試射槍,採用彈匣供彈,配備曳光穿甲彈

中國造的75式105毫米無後坐力炮,就是裝在北京212吉普車上的那種無後坐力大炮,當年是解放軍步兵團炮兵營反坦克連的主力火器。

該炮與美製M40式106毫米無後坐力炮很有淵源,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兩炮的炮彈都是通用的。只是沒有試射槍,我軍指戰員不喜歡那玩意,我們用測瞄合一的光學瞄準鏡。


科羅廖夫

最大的可能性是我軍傳統“槍代炮”訓練。各種炮的槍代跑,以及空軍的“箭代彈”都是早些年缺乏訓練經費、手段和設備時的無奈的選擇。早年炮兵部隊,無論是地炮、坦克炮還是高炮,受限於場地和經費,想要在縮小的靶場進行炮械模擬實彈射擊,最好的辦法就是“槍代炮”。坦克兵最初是同軸機槍直接上,你說的直接綁槍一般是小高炮喜歡玩的,叫作為“外膛槍”,口徑較大的火炮,例如坦克兵後來後改出來的內膛槍,除了訓練實用瞄具外,裝填手也能得到鍛鍊,車組可以練配合。內膛槍應該最初是以空軍的航炮為基礎,在85毫米坦克炮的炮膛裡設計,後來就越做越細了。算是1964年大比武的一個副產品。


外膛槍看著比較容易安裝,但實際上伺候起來不容易。炮管上不可以打孔,所以都是用膠固定夾具或者乾脆用捆紮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對震動的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但是反過來說,大口徑炮至少可以直接聯繫表尺射擊,甚至裝填手都能同步使用教練彈練習裝填。80年代很多部隊認真搞相關的土造模擬器,現在看來一方面得佩服部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說咱確實太苦了。

除了這種改裝外,有部分火炮是自帶外膛槍的。比如美製106無後坐力炮。我們的仿製版本上也有外膛槍,主要用於測距,也可以方便地用於訓練。


強武堂

其實這是在軍事訓練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做法。

將步槍安裝在高射炮等這些武器上,然後將扳機等和高射炮這些武器的開火機構相連接,這樣一來在訓練時就能通過步槍來模擬高射炮射擊訓練了。而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費用更低。普通的步槍彈成本一般在幾塊錢,而一發小口徑高射炮彈就要高達數百元了,如果所有訓練都用高射炮彈實彈進行訓練,那麼訓練花費將會大大增加。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武器的損耗問題。高射炮等這些武器,也是有使用壽命的,尤其是炮閂/身管等這些容易磨損的部分,如果使用的是實彈,實彈花費巨大不說,還會加速消耗高射炮的使用壽命,這又會增大裝備維護方面的開銷。

其實,除了高射炮,像一些反坦克炮、火箭筒等武器,也是專門有類似的訓練設備的。比如俄軍就有在反坦克炮炮閂內加裝一個小炮閂,用發射14.5毫米槍彈來模擬練習坦克炮的使用。像一些先進的火箭筒,由於使用實彈練習過於昂貴,於是誕生了訓練版,比如美軍的M136AT4火箭筒訓練型,就能多次使用,達到降低訓練成本的作用。

當然,即使再怎麼模擬,還是不如實彈訓練更為有效,因此往往是將模擬和實彈訓練相結合,這樣能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僱傭兵

這是一種檢驗炮兵訓練的方法,適用平射炮直瞄訓練。因為檢驗炮兵的訓練成果不能像步兵那樣實行實彈射擊,受場地等條件的限制,所以只能才去這種以槍代炮的做法,一般都是用半自動步槍用專用卡子卡在炮管上,步槍扳機連在炮的拉火繩上,這樣就可以拉動繩子向遠處射擊了!高射炮也可以用自動步槍和輕機槍代替步槍!


陳武152286927

步槍綁在高射炮上這個操作並不始什麼騷操作。也不算是什麼稀奇事件。甚至可以說步槍綁在高射炮上開火算得上是自古以來或者由來已久。買得起用不起存在於很多裝備上,而部隊裡這點也非常常見。高射炮的彈藥其實算不上什麼高精尖的彈藥。不過高射炮這種裝備通常都是集群使用。短短几秒十幾秒就能打出去幾百上千發彈藥。如果是戰時這樣的消耗沒什麼的奇怪的,而平時訓練這樣的開銷就顯然讓人無法接受了。

一發高射炮彈百來塊到兩三百塊不等,要是訓練時期全部用真傢伙那這成本確實高了點。更何況防空部隊訓練時也主要追求的是反應速度,相比用高射炮的實彈進行演習把步槍機槍等輕武器固定在炮管上用來模擬相應的彈道和開火是非常實惠的。這些輕武器彈藥便宜很多而且維護方便,補給簡單。

採用曳光彈的輕武器也能很好的展現防空部隊訓練的成果。另一方面輕武器的射程會小很多,對於演習場地的限制會小很多。35mm口徑的高射炮炮彈哪怕是大角度開火如果彈頭未爆搞不好能飛出去十幾公里,那麼部隊演習就需要封鎖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而用小口徑武器靶場就不需要那麼大了,在演習訓練的時候封鎖一個方圓十幾公里的地方就好了。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實類似的操作還有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大口徑遠程火箭在很多訓練的時候會在大口徑炮管裡套一個小管子,訓練時主要使用便宜的小口徑彈藥。理由和上面差不多。總而言之一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量啊。


兵器次元

槍代`炮訓練用。我是72年入伍的75炮連的瞄準手,第一次訓練時是在完成瞄準訓練後再扣槍扳機擊中靶標,經常打幾發後就打不準了,後來我向連長提出改成內膛槍,用教練炮彈中間按裝一根槍管,子彈隨教練彈裝填,用火炮擊針擊發,我在團軍械所研究了半年成功。當年底參加福卅軍區在同安召開的技術革新現場會。內膛槍適用直瞄火炮,炮管不能過長。我當時遇到的難題是火炮擊針過粗過長,一擊發就把底火擊穿,火炮擊針又不能破壞。雖然成功了,但2年後75炮淘汰,改用82無後座力炮。40多年過去,但操作75無後座力炮的程序永遠記在了腦子裡。


一陣清風謝竹生




錫兵中士

各位大神,不用瞎分析了,我來告訴大家答案:測試炮位雷達用的。

高炮、榴彈炮、艦炮等配備雷達的火炮,平時訓練時為了節省彈藥,先用槍打幾發,如果雷達捕捉到子彈的彈道,說明雷達工作正常,這個時候炮就可以正常射擊了;如果雷達捕捉不到信號,就要調整雷達了,反覆試幾次,直到正常為止。


大灰狼yyj

這種槍帶炮主要是為了訓練的時候,節約經費的一種做法,主要把機槍安裝在高射炮的炮管上,但是也可以用高射炮的瞄準裝置,由於機槍和高射炮在一定距離內的彈道是差不多的,所以是可以利用機槍來進行這種訓練,不過這種訓練不能完全取代實彈射擊。

高射炮的膛壓很高,如果大量使用高炮進行實彈射擊,對於炮管的燒灼十分厲害,一根炮管很快就會報廢了,所以使用機槍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訓練方法。一個是機槍的子彈也便宜,槍管怎麼也比炮管便宜。


有痰

這咱種情況,主要用於平時的訓練考核,或演習; 利用步槍的射擊代替高射炮的射擊,這樣可以節約彈藥,一線官兵可以有機會更多的進行實彈訓練和檢驗。

步槍綁在高射炮上, 經過實際射擊對比,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彈道軌跡相同或偏差不大。

如果運用實戰,也可以通過步槍射擊的偏差,來修正座標,使高射炮首發命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