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說起國外的動畫大師,很多80、90後一定會想起宮崎駿。宮崎駿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不只只是童年的動畫片,還有如今的滿滿回憶。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

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1985年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

2014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宮崎峻的動畫片是與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重要東方力量。

有一種作品叫宮崎駿的成長系列

宮崎駿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經典之作。

每一部作品總是用精緻的畫面留給我們太多的哲學思考。

《風之谷》(1984)

生命是黑暗中閃爍的光!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人類,就是一直在重複過去的道路。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然後就由罪惡衍生出更多的罪惡,

悲哀衍生出更多的悲哀,

永遠找不到出路。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天空之城》(1986)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謝謝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龍貓》(1988)

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

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

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

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千與千尋》(2001)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

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

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

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

我一直在躲避,但我終於找到要保護的人了,那就是你。

愛上某人,不是因為他給了你需要的東西,

而是因為他給了你從未有過的感覺。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起風了》(2013)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我甚至覺得,與其說是我忘記了時間的先後,

不如說是我們在重複著這相似的每一天的過程中,

不知不覺地完全脫離了時間的掌控。

……

有一種動畫叫女權主義的“宮式少女動畫”

在宮崎駿動畫中,《幽靈公主》《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哈兒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少女主人公具有柔情狹義,她們自立自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不再是需要保護的弱者,甚至還擔負起救世主的重任。這種情況,正是宮崎駿男女平等思想所致,可以說他有一種潛在的女權主義。

日本很多動漫,很多打“美少女”牌,少女們身材發育成熟、性感嫵媚,擁有這樣的形象設定,其實是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女性滿足男性慾望的男權主義思想。

宮崎駿的作品絕非這種“美少女”形象,她們大多擁有不同尋常的能力,會飛、能看見神靈、有法力等,她們的身材單薄健康,不性感,打動人的是她們的智力和性格。這些少女是男性欽佩學習的榜樣。

宮崎駿這種尊敬女性,提倡女權的思想使他的作品充滿情感和人文關懷,所以說有一種動畫叫女權主義的“宮式少女動畫”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有一種人格叫日本應該反省侵略戰爭

作家秦剛說:“宮崎駿對電影情節的構思,一方面反映了他自身的歷史認識與現實思考。另一方面,也代言了一部分戰前出生的日本人對於歷史問題的負疚感,以及希望歷史問題早日得到解決的願望。”

宮崎駿在一家媒體刊登了批評安倍政權要修改憲法的文章,在日本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他表示,二戰期間日本政府不太重視日本人,因此對他國國民也不大重視。日本早該處理好慰安婦問題,日本應當向韓國和中國謝罪。

宮崎駿批評推動“戰爭立法”是逆時代潮流。他認為,現在一部分日本人希望忘記過去的歷史,但是日本當初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絕對不允許被遺忘,更不容否認。他表示,任何國家都不能為尋求自身利益而發動侵略戰爭,這是每個國家都應遵循的最基本原則。

這就是宮崎駿,集作品與人格為一身的世界級影響力人物。他帶給我們的遠不止教科書級別的經典作品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一個人和一個民族該有的責任擔當。

—— End ——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蜻蜓FM

搜索節目名稱《宮崎駿和他的世界》即可收聽

宮崎駿:有一種女權,叫“宮式少女動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