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去幫扶農戶,甚至聽課幫扶,你怎麼看?

八哥0601

身為國家公職人員,也是扶貧隊員。筆者有“4戶的幫扶任務”,已經幫扶快兩年了,現在此談談感受。

扶貧該不該扶,筆者認為的確應該扶。下到農村,就可以看到的確有很多農民很苦,有的是孤寡鰥獨,年老體弱,沒有收入;有的因病致貧;有的苦於孩子眾多,撫養無力;有的苦於勞動能力弱,由無法出外打工。從人道上說,應該扶助,幫他們渡過難關。



但是扶貧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扶貧任務指標化。我校所得的村是一個大村,戶籍人口近3000人,在最初確定村裡確定的貧困戶數量為88戶,後來按指標任務要確定150戶。按村委人員所說,原來八十多戶是真的貧困,而後期增加的有湊數之嫌。而湊數的農戶很多並不是真的貧困的,是因為好吃懶做導致經濟不寬裕。也有老父親幾個兒女不贍養老人,老人貧困從而當上貧困戶了。用有些人的話說,有點“扶懶扶不孝”之嫌。

2、扶貧工作資料化、紙質化。紙上扶貧成了主要的工作任務。資料搞了一遍又一遍,一種形式換成另一種形式。有人說,倘若將買打印紙的錢拿去扶貧,不知道要幫助幾多戶。

3、扶貧任務形式化。按要求每個月扶貧隊員必須到農戶家走訪一次,並做好記錄,拍好照片。作為教師,入戶只能是宣傳一下政策,詢問一下情況,除此之外還能做什麼?有些農戶看到扶貧隊員一次次空著手來宣講,竟怪老師耽誤他的時間了。



筆者認為,對於農村的無勞動能力的農戶和突發天災人禍和重大疾病的的確應該幫扶,但不應該幫扶懶漢和不孝子孫。扶貧也不應該只重資料而忽視產業扶貧。扶貧也不應該影響正常的單位工作。扶貧應該重在產業扶貧和智力扶貧。作為老師可以幫助貧困戶孩子加強學習幫扶,而讓老師到農戶家裡去幫扶,老師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幫扶工作,任重道遠!


文軒閣

前些天,有幾個做教師的朋友和我聊天,大倒苦水,說他們被安排在扶貧,真心覺得現在教師真難做,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是什麼了,真是哭笑不得。



但實際上教師扶貧的效果是怎樣的呢?

1.教師扶貧變成了資料扶貧

自從教師扶貧以來,不分休息日加班加點做各種扶貧資料上,扶貧考核變成了考核資料,有佐證資料就證明做了事情。

2.擾亂了教學計劃,打亂了作息時間

有的地方甚至讓教師停課,花許多時間深入一些村進行走訪調研,對村裡的五保戶、低保戶、無產業貧困戶等進行結對子扶危幫困活動,還要捐錢捐物。

3.教師變成了種養人才

有的地方要求教師為農戶介紹務工場所、指導管理果樹及各種農作物栽培,這對於沒有系統學習種植、管理專業知識的教師來說,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真是難為教師們了。



國家實行教育扶貧,目的是發現教育事業中的貧困現象予以扶持,而不是讓教師去鄉下作扶貧的指導員,他們應該要做的是對學校的貧困子弟家庭情況瞭解,採取一些減免措施。

精準扶貧,全社會有責,這是共識。但不能一說全社會有責,就不分青紅皂白把什麼毫不相關的部門都硬往理面塞,把拿手術刀的非要整去搞原子彈,把獸醫非要弄去給人做手術,把教師非要變成養殖能手莊稼漢,這不亂彈琴嗎?我們有些地方領導幹部總是好大喜功,急於出成績,急於要數據,流於形式。教師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萬金油,他們只是在教育行業術有所長,扶貧工作讓他們是力不從心,也沒有辦法扶得了貧。扶貧工作應該由各級鄉村幹部,政府部門去精準核實,制訂具體扶貧措施,向貧困戶授之以漁,教之以技,才能讓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應讓教師為了完成了上級考核任務,用做資料來扶貧,這樣的扶貧只是欺上瞞下,不如不扶貧。



讓中小學教師長時間離開崗位,去下村調查瞭解貧困情況,脫離了自己教書育人的崗位職責,還怎麼辦培養出優秀人才? 據我所知,不少中學教師本身工作就已十分辛苦,早上七點多就要到校,晚上十點才回到家,畢業班的教師更是壓力山大,還不被社會理解,認為教師一年假期多,工資高,人們只看到教師光鮮的一面,但他們的苦他們的累又有多少人明白?

熱切希望教師扶貧這種社會現象引起政府高度重視,莫讓教師心有餘而力不足,扶貧者變成瞎指揮,勞命傷財。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唯有尊師重教,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就應該以才以德,教好書,育好人,而不是停了課,去扶貧。


穀子熟

1、教師入戶幫扶,甚至聽課幫扶,是教育扶貧中的工作內容,但確實非常辛苦。

教育扶貧中規定,要入戶調查建檔立卡戶的孩子教育問題,有沒有享受到的教育扶貧資金。特別是開學前後是教師幫扶人員最忙碌的時候,這些幫扶人員需要去入戶調查,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在哪所學校上學,有沒有享受教育補貼,還要填寫申報教育扶貧資金。教育扶貧的教師們,有各種扶貧會議要參加,聽課學習相關政策,再到農戶家裡宣導宣傳,讓用戶瞭解相關政策,甚至還要組織專門的課程去培訓建檔立卡戶。這些教育幫扶人員除了有平時的教學工作,還要參加各種扶貧會議,又要入戶到農戶家裡宣導,甚至還要給農戶上課培訓。這些幫扶人員確實非常辛苦,向他們致敬!



2、國家重視扶貧工作,教師幫扶人員確實很辛苦

2020年全面脫貧,是我國的對扶貧的決心。其實不止教師辛苦,還有很多幫扶人員都非常辛苦。他們都有本職的工作要做,還要入戶幫扶建檔立卡戶,遇到配合工作的農戶工作進展還是非常順利,遇到不配合的就有些頭疼,上面都有考核指標的,幫扶工作宣導不到位是被挨批評的。

作為建檔立卡戶,應該積極配合幫扶人員的工作,有什麼困難可以向幫扶人員反應,讓他們幫忙解決,不要去為難幫扶人員。對於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幫扶人員,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


昕瑞生態

“讓教師去幫扶農戶,甚至聽課幫扶,你怎麼看?”這其實不管是一種什麼形式,對於農戶來說,如果是通過教師的幫扶能夠很好地促進收入增長,那麼,其實還是完全可以予以支持的!這不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事實上,其實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學,是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有自己的教學計劃要做的,被安排進行扶貧,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格格不入的,所謂的扶貧也不是簡單的講講課,給農戶宣傳知識就可以實現的,所以還是應該要能夠進行合理的安排才說的過去;

談到扶貧,現在有很多問題,很多所謂的數字脫貧,真正的扶貧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更不是所謂的簡單幫扶,重點是要能夠落到實處,表面功夫是沒有任何用的,最好還是就是能夠腳踏實地扶貧,幫助貧困人員脫貧!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這問題我是第185個回答,拜讀了朋友的答題,深有感觸。我是一所較大規模的普高資助主任,順理成章負責教師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和駐村工作。開始對結對幫扶持消極態度,但仔細思考也真有別樣的感覺。

小時候,教師下村是與農戶同吃住同勞動的。我的父母是農民,但思想純樸熱情好客,隊裡有駐村幹部多安排在我家吃飯和住宿。記得剛上學那會,我家住了一位年輕老師,在吃飯或休息的時間裡和我講了許多人生的道理,這是我的父母一輩子也說不出來的,對我的人生有良好的啟迪。他離開我家時贈給我十二支鉛筆,後來在一次車禍中這老師不幸遇難了。但我至今仍記得他,因為他讓我比同年們更早地懂得學習的重要意義。

教師與貧困戶的結對中,意義不在於教師真正為貧困戶送多少錢做多少事,特別是休息日去掃院子合個影。而是讓貧困戶透過我們看到社會進步的一個窗口,以我們感情的聯絡改變他們守舊的三觀。當然還可以宣講政府的扶貧政府和爭取政策對他們的支持。我所駐村有一戶貧困戶,大女兒出嫁,就小女兒和母親兩人。母親生病勞動能力有限小女兒升職院讀護理專科,大女兒雖嫁本村但也不富裕對妹妹資助有限,小女兒由於家庭經濟來源有限一度想放棄上學。我知道後在縣扶貧辦為其申請”雨露計劃“每年三千元,國家開發銀行政府貼息貸款每年七千,聯繫所讀學校依國家政策免除每年學費五千和給予貧困生生活補貼。儘管我沒直接給錢,但讓她享受了該享受的所有政策幫扶,能夠安心將書讀下去,而這些政策在我去駐村前她們是並不清楚的。

教書育人是我們的主業,與貧困戶結對也讓我們更貼近社會了解社會的一種體驗。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當我深入貧困戶家庭中就會多一層理解。有一個學生夏天來了還穿冬季校服(抽掉內膽),50元夏裝一直不願購買。學校查著裝時扣班級分,班主任找學生讀話學生始終一句話也無回應,班主任常做為現在學生難教育的典例。其實我們收入再低50元也不算什麼,但對於特殊人群,50元也要特別計劃。我們只有深入社會才有體驗,才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學生。


楚天959

我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去年為了脫掉貧困縣的帽子,全縣上下大動員打脫貧攻堅戰。在如火如荼的精準幫扶戰役中,各個事業單位從基層到幹部都要參加,教師群體也加入了這個幫扶隊伍。

讓教師去幫扶農戶,甚至聽課幫扶,這個本來沒有什麼好說的,課程可以跟其他老師對調。我的看法不重要,我就說說我認識的幾個鄉中的教師他們怎麼看吧!

他們私下嘮叨說去農戶家幫扶,發現有些農戶並不貧困,他們的收入比那個老師的工資還高。其實縣裡要摘掉貧困縣的帽子,要脫貧只是在還原真實數據。以前是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有很多政策優惠和扶貧資金來幫貧困縣扶貧。為了證明縣是貧困縣,很多數據其實有誇大成分,其實俺如今的貧困戶標準誰家出去打工的收入不超過這個標準的,如今只是要把真實數據還原就行。

還有教師埋怨幫扶對象素質不高,對他們不理不睬,教師去幫扶對象家自掏腰包買些日用品和吃送去,他們反而嫌棄給的不夠分量,直接當老師的面給扔了。幫扶人員只是上傳下達扮演跑路的角色而已,他們本身只是一個聯絡人的角色。貧困戶對他們的態度真不敢恭維,有時候什麼事情就罵幫扶人員。幫扶人員夾在中間真心不好做。


村姑小楊

我校老師百忙之中也被安排去扶貧,實在是有點形式主義的感覺。老師不應該安排走鄉入戶去扶貧,而應該依據教師特點來實實在在幫助困難群眾。

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善待貧困家庭的子女,態度上和藹可親,至少一視同仁;知識講述上細緻耐心,至少不要用各種隱形手段逼著對方補課,對貧困戶子女要多加鼓勵讓他們努力學習改變處境,實在要補就免費補。學習資料免費給予。班主任積極聯繫和幫助申請各種幫扶補助費等等。

其次是老師可以向學生宣傳貧困幫扶政策,我們學校是把這些政策印刷出來,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手中有政策明白卡。

至於讓老師去幫著貧困戶掃地、搬柴之類的,還真覺得不恰當。認真教書的老師就連自己的工作都忙不過來啊!


邊河靜靜流1

首先,我是一名東南沿海的鄉鎮教師,我也被選去扶貧。


精準扶貧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實實在在貧困的走出貧困。關於教師聽課去幫扶我想說的有以下幾點:1.扶貧力度很大,也有人收益。2.精準扶貧還在路上,需要再精準。3,教師去扶貧,弊大於利

1.今年是扶貧力度很大的一年,鎮裡面,學校也多次召開會議。現在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手冊,幫扶人員都有app詳細記錄每年四個季度的幫扶記錄。要求我們每季度都要進行掃碼,確認去過了。同時國家對於貧困學生的幫扶也很大,有幫扶手冊,免學費,有助學金,這部分學生基本上唸書沒問題了。對於孤寡老人,五保戶,國家也有很好的政策,蓋房,低保等等,真正貧困的也得到支持。

2.精準扶貧還在路上,需要再精準。通過一年的觀察,我們這裡實際貧困的數目應該更少,我們這裡貧困戶的標準是人均年收入不超過6000元。現在社會,只要不是家裡有特殊原因,有正常勞動力的農戶,三口之家,一年一萬八應該是沒有問題了。所以現在的貧困戶裡面還需要再精準。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貧困戶,不想貧窮也是我們認真讀書,努力工作的動力之一。我們應該幫扶的是因病致貧,孤寡老人峰類型的貧困戶,而不是好吃懶做,整天無所事事然後貧困的農戶。最明顯的就是2018一到,很多貧困戶已經脫貧了。

3.教師去扶貧,弊大於利。一是耗時長,我們停課去扶貧,停課是不可能的,只能調課,課唯大。由於學校距離幫扶村較遠,每次去都得20到30分鐘,來去就得一個小時,平均三戶人家,相距又遠,所以每次去基本上都得半天,然後回來繼續上課。二是效果差,教師擅長的是教書,而面對貧困戶,我們能夠提供的主要就是適當的錢,偶爾的對孤寡老人的陪伴,宣講政策,很多時間起不了效果,還得每次請農戶簽字,拍照等等。三,麻煩村幹部,去的時候還得請村幹部聯繫,或者村幹部帶著我們去。因為每個季度都去,人家農戶要麼打工,要麼在地裡幹活,還得和農戶取得聯繫預約。同時經常去人家也厭煩,老師也不能每次去都給錢帶東西的,就得需要村幹部解釋這次什麼情況。

扶貧永遠在路上,我們也希望真正貧困的人通過幫扶,通過努力脫貧致富。


90後不成熟胖大叔

讓教師下村去扶貧幫“貧困戶”,其實許多學校領導知道老師有負面情緒,專門由行政組織“隊伍”到農戶家中端茶送水,打掃院壩,擔屎砍柴,指導田間管理,講解科學養殖,,但如果讓每位教師丟下課本去“貧困戶”家中去扶貧,這應該是學校領導安排不妥,普通教師情商低,社會性差,甚至“摳門”,怕“恨鐵不成鋼”發生肢體衝突,到時法律到底保護誰?



畢竟 讓教師長時間離開崗位下農村調查瞭解貧困情況,加之事後補寫煩瑣的扶貧資料,脫離教育的陣地,教師還怎能專注培養人才? 大家都知道,中小學教師本身工作就已十分辛苦,早上六七點就要到校,晚上十點才回到家,畢業班的教師更是壓力山大,熬更守夜還不被社會理解,高喊教師一年假期多,工資高,人們只看到教師光鮮的一面,但他們的苦他們的累又有多少人理解?


話雖如此,然而教師還是應該服從安排,顧全大局,把任務當成義務,把被動變為主動,既符合國情民情,又把人生演繹得簡單而快樂,幸甚至哉!


酸辣粉叫花雞

教師扶貧不可取。

1 教師本身職責就是教書育人,不務正業甚至是停課扶貧有違有關規定。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豈非倒行逆施?

2 教師是傳道授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是開展扶貧工作的責任人。現在扶貧工作基本是在農村開展,那麼有扶貧任務的教師多半是農村地區的初中和小學教師,這些人的知識面大部分是教育知識而非農業致富技術知識。所以從這點上說,叫教師去扶貧,不知是扶貧還是去看扶貧。據我所知,有些貧困戶看到教師扶貧就頭痛,說,他們又不懂農活,來了還要我陪著說話,耽誤我做事,盡是幫倒忙。

3 現在社會給老師的期望過於高,一堆諸如 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 人類靈魂工程師 之類的高帽數不勝數,或許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教師就活該不計回報地奉獻,就該是一個聖人形象。可是殊不知教師本質上也是一個人,也有人的需求,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社會給教師的經濟收入不如人意,想要馬兒跑得好,又想馬兒不吃草,可能嗎?何況是要求他們心甘情願不計回報地增加工作量呢?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即使有能力扶貧,效果又能當幾何?

4 教師每天的工作就已經十分辛苦,特別是農村地區教師更是如此。農村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各個學校只好把一個老師當做幾個老師來用。我所在地區村小目前情況十分困難,按照縣教育局做出的艱難決定,一個班需配置1.5名教師,可現在是一個班最多隻能配一名包班教師!有的教師在包班(班主任並教授本班語數外音體美德科技)之餘,還要義務擔任許多學校職務,甚至有些一二年級教師由於學校需要,還要擔任三四年級英語教學工作。這些教師一週課時量在25節左右,加上備課上課及各種上級常規、衛生檢查,教學比武等等更是疲於應對,何談扶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