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農產品容易滯銷?

大媽早市

5月份的時候,正是大蒜的豐收季節,但蒜農們卻一直高興不起來,因為經銷商的收購價太低,去年的收購價達到2元,但今年的收購價卻只有5毛錢,這樣的話農民連本錢都轉不上來,基本上大家都是愁眉苦臉的樣子。而大蒜的滯銷聲音剛走,現在桃子又開始滯銷了,今年的桃子收購價依舊只有5毛錢一斤,但在去年都是兩三元一斤,很多地方的桃子都處在被積壓的狀態。

前段時間新聞爆料稱10000多斤的桃子已經被丟棄在魚塘中,路邊到處都是腐爛的桃子。大家都知道桃子屬於鮮活易腐食品,尤其是天熱的時候更容易腐爛,而這麼低的價格,農民放在冷庫裡虧損更大,因此最無奈的選擇就是丟棄,這樣才能減少成本。為什麼今年的桃子會出現滯銷的聲音呢?

1.種植面積擴大

因為大家嚐到了桃子的甜頭,這幾年內種植桃子的都大賺一筆,因此很多人都開始擴大種植的規模,果農手裡的桃子都集中在今年的時候開花結果,這樣一來市場上的桃子供應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在供大於求的關係下價格必然會走低。

2.天氣影響

今年的桃子價格出現兩種趨勢,南方桃子沒人要,北方桃子價格卻一直堅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的原因就是南方近期的陰雨天氣多,連續的陰雨導致桃子的品相和口感都出現了影響,因此現在新出來的桃子價格都比較差。而北方的桃子行情就比較不錯了,首先就是上市期略晚,受天氣影響不大,所以價格上更有競爭力。

那麼怎麼才能讓滯銷的影響最小?

1.抱團模式

雖然經銷商從果農手中收購的桃子價格很低,但超市中的桃子價格卻和去年相差不大。這就是因為果農們的發展不報團,和經銷商定價中處於劣勢。如果是成立專項合作社,那就能掌握更多的籌碼。

2.擴展銷售、深加工渠道

桃子的銷路太過於單一,很多人都只能依靠經銷商的上門回收,這樣的話自然價格就會由他們所掌握著。但實際上市場中並沒有受到桃子產量過多的影響,所以建立起多方面的渠道才能保證自己的利潤。但在擴增銷路的同時,最好的方面就是促進農產品的深加工利用,這樣才能幹保證有更多的需求。

農業想要發展,那就要依靠更多的先進技術,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利潤,並且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力,這樣才能保證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新農村的日與夜

回答這個問題,本人感覺,以下幾種農產品容易滯銷:

1、產品質量不好的農產品容易滯銷;

這個好理解。任何一種產品,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生產出來的。質量是產品的根本,如果質量不好,哪怕前期的營銷做得再好,最終還是會被市場所檢驗,所淘汰。最後淪落到滯銷的地步。

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褚橙。很多人說,褚橙的成功,是其IP,是精神,以及互聯網的營銷手段,等等。但是,後來有業內人士指出,褚老在褚橙生產過程中的精益求精,所花費的精力和心血,才是褚橙在產品層面成功的奧秘。

2、大宗農產品容易滯銷;

很簡單,大宗農產品,如果沒有特色品牌,容易受國內外市場的影響,波動很大。一旦市場波動過大,或者受到國外同類產品的低價傾銷競爭,就很容易陷入滯銷的境地。

3、沒有品牌的農產品容易滯銷;

中國農業已經基本解決了數量的問題,正進入質量提升的時代。中國的消費者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現在不是吃不飽,而是吃不好的問題。沒有品牌的農產品,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也沒有忠誠的消費者,完全靠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客戶的認知度、認可度和凝聚力都得不到保障,自然很容易滯銷。

4、在食品安全上出過負面新聞的農產品容易滯銷。

現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越來越高。互聯網時代,傳播也變得更加容易。一旦一種農產品、或一個區域的農產品冒出來過食品安全事件,對於此後的農產品銷售都是災難性的打擊,在食品安全上,冒出過負面新聞的農產品,都難免會如同曾經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一樣,淪落到滯銷的狀態。


農學谷

沒有什麼農產品能滯銷,同時所有農產品也都會滯銷,滯銷跟農產品本身並無太大的關係,最主要的是跟市場有關聯,農產品現在會出現滯銷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再加上盲目跟風種植,導致產量過剩,如果能有有效的對接信息,農產品本身怎麼會滯銷,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商都的南瓜滯銷了,一個大戶好幾萬斤南瓜就要爛到地裡了,當地政府找到了一家從事農產品上行的農業互聯網企業社員網,通過他們線上信息匹配,幫助這個農戶解決了他的南瓜的所有銷量,滯銷其實並不可怕,但是沒有能解決這種問題的組織才可怕,但目前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農產品會滯銷的問題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