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高考,看成績只能上二本,我是花十幾萬讓他上大學,還是讓他出去打工?

大路朝天13

這個問題看上去似乎不需要回答,因為肯定是要去上大學了,但是,從這個問題中我們也能看出家長的擔憂和無奈。

最近的一則報道說,有相當多的本科生進入工廠流水線,成為低端產業工人,和農村出來打工的初中畢業生一起工作。如果要從這個角度看,這位家長的疑問是多麼有道理——辛辛苦苦六七年,花錢十幾萬,卻只是一個打工的,而且還不一定有初中畢業就打工的做得好,這是何苦呢?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關注學生在大學的發展,這是我一直堅持做的事。目前的本科生,四年下來大多數的整體花費就需要十幾萬,其中生活費等是大頭。對於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這筆支出實在不少。

關於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的說法,可以說是存在的。請注意,這裡指的是一般二本大學生,而它正是畢業就失業的主要人群。現在的確有很多的專業,社會需求很少,沒崗位、無用武之地,到頭來只能啃老。比如一個理工類大學畢業的英語專業學生,學校一般成績一般,誰會用他呢?至於那十大過剩專業,一般情況下,二本大學這些專業畢業生幾乎都是過剩的,因為有時候這些專業的985名校畢業的學生也找不到工作。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建議讓孩子去讀大學。

首先、成績未揭曉,一切充滿很大變數。

如果孩子高考成績真的只是二本,比如剛剛壓線,那確實比較尷尬。我的建議是再復讀一年考重點,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個水平的學生,復讀一年提分五六十很正常。

專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真正的塵埃落定要到高考錄取結束後,如果孩子很幸運的被一個不錯的專業錄取,那情況就大不相同。

其次、無論如何,高等教育帶給人的價值是無法被否定的。

還記得那個北大畢業賣豬肉的嗎?現在,他把賣豬肉做成了產業,而當初和他一起賣豬肉的大叔們還在那裡賣豬肉,這就是學歷的差別。

就算是專業和學校一般,只要有信心肯奮鬥,前途照樣一片光明。可以選擇考研直到讀博士,人生的價值就大不相同;可以選擇創業,一開始會非常困難,但只要堅持,會有出頭之日。 而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一般學校的一般專業,你也可以學到非常好,成為佼佼者。每個大學都是廣闊的平臺,關鍵還要看學生的努力程度,北大清華也有畢業不了的學生,事情就是這樣。


優學優考策略

作為一名有多年高校教學經驗的老師,我肯定的告訴你 ,既然能上二本,就一定要去讀書!理由給你100個都不多。說幾個要點:

第一,上個二本花不了十幾萬,上大學和打工根本就不衝突。上大學可以打工,但打工就在也上不了大學了。我從大三開始就沒過家裡的錢了,2006年大學畢業後還剩餘了2000多元。雖然我的家境支持我的學業不算負擔,但是我仍然會做些兼職,比如給高中、初中生輔導功課,做一些翻譯工作、打字工作,現在的兼職應該比我們那時候多很多,加上七七八八的獎學金,沒有那麼大的經濟負擔,你不必太擔憂。

第二,雖說大學生就業難,但是與高中畢業生相比那也是一個質的飛躍。高中畢業生基本所能從事的工作就是臨時工、體力工作者。風險大、社會地位低,關鍵是自我認同感都不強。而本科生則不同,他們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會太自卑,在二三線城市當個城市白領還是足夠資格的。

第三,命運翻轉的可能。本科生命運翻轉的可能性大很多,每年有三分之一的人考上研究生,四分之一的人考上公務員,還有部分人工作一段時間後去讀了MBA。他們有完整的教育生涯體驗,有一些人脈資源(同學、師兄、老師)。而高中畢業除了自己創業,子承父業,還有命運翻轉的多大可能?

第四,婚姻的幸福。一個高中畢業的男生,除非帥的像吳彥祖,有錢的像馬雲,能夠找到高質量的伴侶的概率有高呢?而一位高質量女性對於家庭的重要性,對於後代的重要性,也無需多言。

第五,讀書無用論。有不少人說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去打工,讀完書也找不到工作。為此,我們專門研究了一下,是什麼人說的呢?都是那些既沒讀多少書,又沒掙多少錢的人說的。用一個極小概率去對比大概率事件,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而真正沒讀過書又掙到大錢的老闆們,卻是最重視子女教育的一群人,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其中的箇中滋味也許只有自己清楚。

教育投資是最值得的投資!

家族財富密碼 研究員 趙淨


家族財富密碼

我想,這個問題在今天對於只要智力正常的人來說,都不算問題,因為答案很明顯:上大學。

分析前,先來看一張之前網上瘋傳的照片,看看所謂的“讀書無用論”的真相。現在,你還會盲目地輕信讀書並沒什麼啥用嗎?

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在以往,這是每個家庭不得不算的經濟賬:四年本科下來,各種花費需要十幾萬,哪怕上了個名牌大學,也不能保證找一份好工作,還不如早點就業,不僅省下十幾萬,而且也許等孩子的同學大學畢業了,孩子已經擁有自己的公司了,網上曾經有不少這樣的逆襲勵志故事。這樣一來一去,孰優孰劣,大家都能算到。尤其對於家境不好或者貧寒家庭而言,這是不得不直面的問題。但今天,政府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輟學,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大學,各級政府設立了各種貧困補助、政府助學金、助學貸款,可以確保孩子上學無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不好的往往在大學期間會積極從事勤工儉學,不僅不需要家裡負擔,反而能反哺家庭。

第二,從某種層面來說,如今的大學入學率可能高於高中入學率,只要願意,高中畢業生幾乎都能上大學,最起碼是高職。在這種大潮下,大學學歷幾乎成了標配,如果沒有,你拿什麼跟大學生在同一平臺上競爭。

第三,二本雖然只是普通本科,從2017年原先的三本併入二本後,二本的含金量更低了,但它再低也比普通的專科更被世人認可。更何況如果是學有專長的二本,哪怕是之前三本層次的,也比某些名牌大學強。還有,在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你的學歷、眼界決定了你跟哪類人在一起,也進而決定了你將來的發展格局。有個女生成績本來不太好,通過自主招生考試上了北師大,寒假回母校看望老師時說,她找了個清華大學的男友。老師隨後感慨,如果她考的只是個普通地方院校,幾乎沒有找清華大學男友的可能。雖然這種說法不免偏頗,卻非常現實。

第四,節省了十幾萬的大學費用提前讓孩子步入社會去打工,固然可以更早更快地獲取收入減輕家庭負擔甚至發家致富,但賺到的是眼前的小錢,輸掉的卻是孩子長遠的人生。讀書無用論曾經蠱惑了很多人,也成就了一些人,但真正不讀書而成功的人所佔比例幾何呢。好些沒有大學學歷的人參加工作後可選的崗位和可提升的空間相當有限,貧窮會限制人的想像力,學歷也會限制人的想像力和發展空間,這並非妄談。尤其在今天網絡訊息呈幾何級增長、人工智能日臻完善、萬物互聯觸手可及的時代,沒有一定的學歷和相應的專業知識,遲早會被時代潮流毫不留情地淘汰,這絕非危言聳聽。

所以,你還會糾結是花費十幾萬和四年時間讓孩子上普通二本,還是省下十幾萬再讓孩子打工賺回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個問題嗎?

俗世飄鴻

我是一個剛二本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用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你的問題。

本人上的也是一個普通的二本,而我父母送我上大學是從來沒有猶豫過的。說來慚愧我還是我們小村莊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高考都恢復這麼多年了,我10年考上的大學,還能成為第一個,可見我們那邊學風並不大好,而且升學難度很大,全縣只有一所高中。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業待遇非常差,過年就只剩下最後一個月工資回家那種。

我們小村和我一起上學的有5個人,兩個初中沒讀打工去了,一個混社會被抓進去關了三年,現在出來後,在老家工作,我們能看到他洗心革面了,很欣慰。另一個全國各地都去打過工了,人很本分什麼工都做過了,現在還是一個普工,平平凡凡的生活。上高中的其中一個高中沒讀完,現在在縣城開挖掘機。另一個高考上了三本,畢業後現在在省城從事教育培訓工作。而我現在在上海從事設計工作。



畢業四年了,初中出去工作的,十年工作下來還是拿著工廠的平均工資,高中開挖掘機的同伴在縣城維持生活,不好不差。過得比較悠閒。和我一起畢業的在省城的同學,都是標準的白領階層,就待遇而言,我現在的工資是最高的。


不說以後的發展空間,起碼四年大學的價值,肯定比工作四年的工作經驗,更有增值潛力。所以一定要送他去上大學!


楊天根

有一句話講,讀書是一個人脫離貧困的唯一方式。這個不是說讀書就一定不貧窮,而是從精神層面上,上學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改變自己的開始。請您一定要用變化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一個家族的興替是一代人一代人積累起來的,如果你讓孩子去打工,他可能在短期內能夠為您掙錢,但是從長遠來看,可能通過打工,孩子的成長渠道就阻塞了,我不是說打工的就是低級的,而是整體的氛圍在那裡,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是無法和學校相比的,打工可以讓人成熟的很快,但是不一定能成長為你或者他想成為的樣子,所謂的成熟,就是過早的瞭解了這個社會的發展脈絡,瞭解了社會的人情冷暖,可是從孩子本身來講,這個社會又是殘酷的,你過早的把孩子推入了社會,而孩子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還不能應付社會發展的需要,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為他的人生定型,他不知道知識對他的重要性,即便知道去改變,也不知道從何做起。

第二,大學給人的教育,不是像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大學一塌糊塗,學生來到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睡大覺,不學無術糟踐錢,一所好的大學首先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塑造,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是很重要的,他給人的是健康的心智,是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得以讓自己存活於世間的必要技能, 讓他有一種行走於世間的自信和心內的安穩。

第三,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你要讓他擁有自己的生活,讓他明白自己對自己負責的道理,男孩子更應該有更多的歷練,大學的學費,可以讓他兼職獲得啊,比如說,你可以提供第一年第二年的學費,但是生活費讓他自己解決,現在大學的獎勵機制非常多,學習棒可以拿獎學金,課餘時間自己可以兼職掙一部分,只要自己不亂花,總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需要的。

所以我想說,在成年的孩子來看,您需要放手,多多引導孩子的成長,參與他的成長,而不是決定或者干預他的成長,他是您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的建議是讀大學,讓孩子更獨立的去完成。

預祝您新年快樂。。。


大野澤的風

你說的是本三獨立院校吧!二本大學或學院一般是國家公立院校,每年學費加住宿費與一本類院校或同一大學的本一類專業沒有多少差別。本三獨立院校/學院大多為民辦或民辦公助,光學費每年動輒2—3萬,有些更貴。

如果你孩子的成績僅夠本三分數線,強烈建議不要選擇醫藥類專業!

第一,貴!死貴!!我05年上的大學,當年我們學校本三專業學費每年2萬多,05年啊,那時我們當地的房價才7000不到,現在還不知學費要多少。

第三,畢業證和學位證,本一本二的兩證都是大學簽發的,署校長的名,蓋大學的章。本三是學院簽發的兩證。

以上,就是我對自身專業的瞭解。雖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但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學醫也是學一門手藝,憑本事吃飯,沒有那麼神聖,也沒有一些媒體所報道的那麼不堪。如果你的孩子想學醫藥類專業,而成績能達到本二學校/專業的分數線,最好去上學。如果僅達到本三分數線,建議換專業,不要讀醫藥類的本三,找工作時很尷尬;也不要讀醫學類的專科,實在太累了,不值得!

至於你說的直接去打工,我不知道你所指的具體工作,如果家裡有關係可以學著做生意,或者通過工作能學到一門手藝而安身立命,那倒也不失為一種出路。如果僅僅是去工地搬磚,或者幹一些重複勞動之類不能提升自己的工種,那大可不必!好歹分數線夠本三,不會差到哪裡去,選擇其他專業,或者讀專科,好好學一門技術,去哪裡都有飯吃!


懶畫睂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題目是: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認真讀書!她在開頭這樣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我相信,你看到這段話,一定深有感觸!

目前中國發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有句話說的好,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考並非唯一的出路,但是絕對是最好也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讀書無用論的聲音,諸如此類:“寒門再難出貴子”等,都在質疑讀書的初衷和意義。我在這裡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讀書學習,將來上大學都是很有意義,也是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事情。

你說,你的孩子有可能只能上二本,但是我想說的是,就算是三本,也應該讓孩子去上學。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他現在就是應該好好上學,努力讀書的時候。可能對於你來說,孩子上四年大學,需要花費你的金錢,但是為人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有學識,有修養,有眼界,有風度,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最重要的,而恰恰,上了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還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四年的積澱,也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



我們可以看看現在的招聘門檻,隨隨便便的企業,都要求是本科學歷。你說你不讓你的兒子去上大學,你覺得不上大學,他以後會發展的很好嘛?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只有小學學歷當老闆,本科都是打工仔”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劉強東,馬雲,李彥宏等等互聯網大佬,哪一個是隻有小學文化?馬雲當時上的杭州師範大學,也是二本學校,最後創立了阿里巴巴!可以想一下,如果馬雲當初不上大學,他就不會選擇英語專業,以後也就沒有機會當老師,也沒有機會去美國,更不會在美國受到啟示創辦阿里巴巴!

所以,讓你的兒子去上大學吧,二本也不錯,或許10年之後,他會是下一個馬雲!


椰子熟了

目前我也正好有一個即將高考的兒子,成績也不是特別好,但是我的選項里根本就沒有讓他打工這一項!為什麼?我說說個人的看法。

先以我自己幾兄妹的實際情況為例吧,家裡有三個大學生,兩個哥哥一個是85的北大生,一個是92的湖南大學碩士研究生,一個我,當年搭上末班車,讀的是師範專科。其餘人高中畢業後參加工作。我就是別人口中每個月只能賺幾千塊錢,再累也無法發家致富的那種。我一直呆在農村初中教學,而哥哥則在一線城市落戶。這是讀好大學和一般大學的區別。而家裡沒有讀大學的哥哥姐姐生活和工作又相差了不少。這是讀了大學和沒讀大學的區別。

在我看來,讀大學雖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但是隻要孩子能讀大學,那就毫不猶豫讓他讀!當然讀一所好的大學家長可能不用愁孩子的工作問題,但是讀一所一般的大學孩子就一定沒啥出路嗎?這位家長可能是受網上各種關於大學生在大學玩遊戲,翹課,掛科等負面的新聞影響,尤其是大學生畢業以後的就業問題困擾了很多家長。畢業即失業的人數量也不算少,所以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特別奇怪。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也多多少少反應了當今社會一些不良的現象。可是一個高中畢業的孩子,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在外生活過,沒有任何技能,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沒有更多的生活閱歷,那他出去打工能做好的工作有哪些呢?

大學生失業是一個大家都普遍關注的問題,這方面的新聞多了以後容易導致某些人大肆宣揚讀書無用論。而沒有讀大學的人,只是人們的關注度較少而已,並不代表他們整體過得會比大學生好!

經過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以後,一個人的處世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思考問題的眼界,能夠提供給他的平臺,都比一個高中生來得更多一些。如果要自己的孩子去打工,早幾年晚幾年差別也不是很大。而讀完大學後,孩子面臨的選擇和機遇肯定會比一個高中畢業生多一些對吧?而且現在很多招聘的起點文憑都要求本科,一本和二本在文憑這個層次上是一樣的。

很多人總是以某些個例來說明問題,誠然沒有讀大學的人也有不少過得很好,但是你的孩子會不會就是那個個例?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社會需要的是能更快適應社會發展速度的人才。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長應該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讀書和就業問題,不能因為家長的短視,而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遺憾!


江水瀲灩2

我是一名普通二本院校的大二學生,座標河南,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消費情況

現在二本學費普遍都比三本低,價格大概在5000~10000,加上生活費一年大概15000~20000。我家裡條件很普通,大一我每月生活費600,有一段時間一個月只花了400多,後來慢慢我爸每月給我1000。

校園環境

二本是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名氣比不上一本,條件比不上三本,普通二本的師資力量,教學環境完全不能拿出去跟其他院校抗衡。

我所在的普通二本,平日裡活動很少,各種比賽更是少的可憐,省級的比賽一年可能只有幾次,國家級的比賽我們很多都沒有聽說過,就不要說參與了。

圖書館大多是陳年老書,更新很少,到現在我們幾個院系共同擠在一棟樓裡,今年我們學校終於有了獨立的創新創業園區...

宿舍環境一般,水管一年會壞幾次,從外邊看像是某工廠的宿舍樓,根本沒有大學校園應有的活力。

師資質量良莠不齊,有的老師確實高學歷經驗豐富講的好,有的老師上課啃啃巴巴講到最後發現講錯了,錯誤是不可避免,但經常啃啃巴巴的講課就受不了了。

對於愛攝影的我,學校沒什麼好拍的,只能拍拍學校裡的花花草草


綜上

我給您幾點中肯的建議:

1.讓孩子回去復讀

努力一把,拼上一本,雖然過程艱辛,但結果總歸是好的。

2.呆在二本,考研再戰

考研壓力比高考更大,沒有人督促,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自制力又不太好的就不要考慮了

3.退學打工

會收穫一些社會經驗,但只有高中文憑在當今社會還是不太穩定



綜上,我給您的建議是,讓孩子接著讀書吧,在讀書的過程裡他會找到自己想要的想走的那條路。父母不應該事事替孩子做決定,也該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聽聽他想要什麼,再加上您的閱歷,中和一下做出選擇。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做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就好,人生苦短,開心就好。


是橘子味橙汁兒呀

二本大學生,座標河北張家口,既然你猶豫這個問題,說明你家家庭肯定不太好,歸根結底還是錢,今年土木工程這個專業,應聘一般都去了中鐵中建,第一年七八萬(包括各種補貼)左右,十年員工絕對都能到月工資15000以上,年收入二十萬,而且只要努力前途無量,假設以後成為項目經理,以後一年分紅都是幾十萬。

我說這個並不是說這個專業很好,相反的,這個專業很累,但是一個大學專業最起碼給你提供了一個努力方向,你知道我熬幾年就能成為什麼什麼了,而回家打工,一輩子都是這樣這樣,對未來沒有一點規劃,很多人就廢了。

最後,因為你孩子只是二本,而且家庭條件並不太好,選一個工科好就業的專業很重要,有的大學專業很難找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