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1972年上映的《足跡》是一部備受影迷推崇的電影。

影片由勞倫斯·奧利弗和邁克爾·凱恩主演。邁克爾·凱恩我們應該都知道,當今時代的影迷大多熟悉的是他老年時期的形象:典型的英國紳士,舉止得體,又不失幽默。邁克爾·凱恩1933年出生,今年已經83歲高齡了,依舊活躍在銀幕上。老爺子五十年代開始從影,至今已出演超過100部電影。雖然其中很多都是配角,但他的演技絕對是無可指摘的,可謂質量和產量都很高的演員。1986年和1999年分別憑藉《漢娜姐妹》和《總有驕陽》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1992年英女王授予其爵士頭銜。近些年來,他成為了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御用演員,在《黑暗騎士》三部曲、《致命魔術》、《星際穿越》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去年國內上映的《王牌特工》裡,他飾演了一位沉穩卻滿腹心機的角色。以及在保羅·索倫蒂諾的最新作品,就是那部許多文藝青年喜愛的電影《年輕氣盛》裡,凱恩爵士也貢獻了無人能出其右的精湛表演。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本片的另一位演員,勞倫斯·奧利弗,可能只關注當下電影的朋友們對他就不夠熟悉了。他與凱恩一樣,是英國國寶級表演藝術家。他成名於戲劇舞臺,一度是莎士比亞戲劇的表演代言人。奧利弗身上有著英國貴族的普遍氣質,除此之外,他時而憂鬱的眼神和英俊的相貌也令人印象深刻。奧利弗從十五歲起便開始表演,後來轉戰百老匯,聲名鵲起。不久後,他開始參演電影。在故鄉和好萊塢輾轉數年的時間裡,他演出了一系列根據名著改編的電影:1940年的《傲慢與偏見》,1944年的《亨利五世》,1948年的《哈姆雷特》並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影帝,1955年的《奧賽羅》以及《呼嘯山莊》、《羅密歐與朱麗葉》、《故園風雨後》等經典作品。對於熱衷明星八卦的人來說,勞倫斯·奧利弗的另一個身份可能要比他的作品年表更加出名,那就是費雯·麗的愛人。他與費雯·麗長達二十年的愛情持續被人津津樂道。1989年,勞倫斯·奧利弗去世,享年82歲。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在兩位重量級演員的映襯下,《足跡》自然容易煥發出經典的光輝。除此之外,本片的導演約瑟夫·曼凱維奇也是赫赫有名,1940版的《費城故事》、《彗星美人》、《幽靈與未亡人》、《三妻豔史》、《凱撒大帝》等傑作均出自他手。包括那部歷史上著名的失敗影片,幾乎讓二十世紀福克斯瀕臨破產的《埃及豔后》,他也是導演之一。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由此看出,《足跡》的製作陣容足夠硬了。邁克爾,奧利弗與曼凱維奇形成鐵三角關係,令這部影片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兩位英國演員的豪華表演,讓本片具備了頂級的古典藝術感,同時也讓故事的每一個環節都極富張力,凱恩也憑藉本片拿到了一個奧斯卡提名。這是一部充滿懸疑,帶有驚悚元素的雙雄電影,然而此片更顯著的特徵,就是其為一部典型的密室電影。

影片開頭,凱恩扮演的理髮師麥洛造訪一座別墅,在敲門無果後,他聽到後花園傳來播音的聲音。麥洛循聲找去,發現別墅主人將後花園的主要部分打造成了一個用草牆圈住的迷宮。奧利弗飾演的偵探小說作家安德魯正在迷宮中心口述自己作品的情節。麥洛週轉良久,終於與安德魯見面。兩人起初客客氣氣,並因為迷宮中缺少酒水,決定回到屋裡交談。在回屋後不久,安德魯開門見山地指出,麥洛是其妻子瑪格麗特的情人,而且瑪格麗特打算拋棄自己,跟這位理髮師結婚。此時故事開始顯出一絲詭異的氛圍。

奧利弗的表演將安德魯的老謀深算和剛愎自用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勸麥洛不要擔心,由於自己身體的關係,以及瑪格麗特對物質無節制的追求,他同意麥洛將自己的妻子搶走。不過,安德魯提出要麥洛幫他敲詐一下保險公司,好讓自己得到金錢的補償。他指使麥洛行使一次“入室盜竊”,偷走自己家保險櫃裡的珠寶。身為偵探小說作家,安德魯將這場假盜竊佈置的天衣無縫,警察和保險公司絕對找不到作案者。於是收入微薄的理髮師麥洛可以靠偷得的珠寶發家致富,麥洛也能因丟失的珠寶而得到大筆賠償金。年輕英俊的麥洛聽從了安德魯的建議,但事情顯然沒這麼簡單……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全片的劇情就發生在這座別墅裡,但是看似限制的取景並沒有讓影片變得沉悶。攝影指導奧斯華的鏡頭運動大氣華麗,大量的中近景與特寫交織,中長焦鏡頭時不時配合插件視角,這種鏡頭語言可以讓觀眾對別墅的陳設有著清晰的感知,從而感受到詭異陰森的氛圍。安德魯的別墅中,塞滿了大量的機關人偶和過於華麗的裝飾,道具和室內裝潢很好地體現出人物的心理:空虛孤獨、聰明自負。影片的調度也很出彩,麥洛與安德魯二人的空間關係,也是遵循著二人你來我往中的強弱對調來轉換的。剪輯也非常流暢合理,幾個看上去突兀的道具特寫,正是關於暗示人物心理和調動觀眾情緒的點睛之筆。由此來看,《足跡》的攝影、場景調度、剪輯等技術指標幾乎無懈可擊。

本片從始至終只有這兩位演員,所以戲劇張力都集中在兩名角色的精彩表演上, 精彩之處體現在臺詞功力和肢體語言的控制。上面已說,奧利弗將這位老邁狡詐的作家演的活靈活現,通過他似笑非笑的神情、撲朔迷離的眼神和充滿心機的舉止,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疑竇叢生又被深深吸引。凱恩扮演的麥洛,起初被玩弄於股掌時,演出了年輕人特有的衝動和迷惑。在對方的真正想法慢慢被揭開時,那種無助的挫敗感也體現的非常生動。兩位主演唇槍舌劍的對話,以及精心設計,充滿雙關和指向的臺詞,猶如兩名富有個性的西部牛仔決鬥一般,其對聲線和語調的拿捏都具有相當的感染力。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景別的特點讓影片有著古典式的舞臺劇氣質,大量的對白也指涉了文學與藝術。當麥洛穿上小丑服的時候,舞臺風格尤為突出。《足跡》是一個典型的三幕劇結構,分別對應著三場發生在別墅裡的遊戲。第一幕是盜竊遊戲,第二幕是調查遊戲,第三幕是謀殺遊戲。第一幕比較長,穿針引線的劇情鋪墊集中於此;第二幕時間適中,展現的是新的一輪角力,並以雙方的攻防轉換來實現反轉;第三幕時間較短,承載著故事的終極爆發。此階段從基調上延續了第二幕角力的後果,但咄咄逼人的攻方,最終讓整場遊戲節外生枝,走到了難以挽回的境地。

現在看來,唯一的遺憾就是當年化妝術的限制,導致其中某一環節的懸念提前洩底,觀影體驗大大下降。拋開這個因素,影片總共的幾次反轉都設置的非常巧妙。對於密室電影來講,懸念設置的好不好,是影片能否引人入勝的關鍵。《足跡》的故事除了技術條件所限的那段以外,其餘做得都非常優秀。完美的人物表演,合理的情節逆轉和出色的懸念設置,是這部電影讓無數影迷奉為圭臬的主要原因。因此,過了這麼多年,它仍舊是IMDB TOP250中的一員。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足跡》已經被公認為密室電影的翹楚,看了上面的評析,如果引起了興趣,不妨找下資源或買個碟來看一看,領略一下古典室內劇和戲劇式表演的魅力。我們也不妨在這裡借題發揮,延伸談談這種不是類型片的類型片,並且介紹幾部值得一看的密室電影。

一般來說,我們將故事主體發生在某種封閉空間,且至少影片鏡頭長期聚焦在此空間的電影稱為密室電影。這裡的“密室”是廣義的,它不特指為地下室或小房間之類的地方,而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隔絕效果,可令人物陷入困鬥的環境,例如一個鮮為人知的孤島、一座戒備森嚴的監獄,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一架雲端之上的飛機等等,都可成為密室電影的取景地。此類創作思路往往利用格局的限制,來激發強大的故事張力。

密室詭計最初在推理小說領域大行其道,許多本格派的推理作品都熱衷描寫密室殺人手法,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幾部著名小說(名字會在下面的片單裡提到),比如約翰·迪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歪曲的樞紐》,《猶大之窗》,比如福爾摩斯系列的《斑點帶子》,日本推理大師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魔法》,以及暢銷作家東野圭吾的《放學後》等等。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由此來看,密室總是離不開陰謀詭計和困獸之鬥,密室電影自然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懸念的設計是密室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然而,密室電影並不是類型片中正經的一個分支,這個名稱的使用大多來自於民間。主要是因為密室電影雜糅著太多既有類型片的元素,比如科幻、恐怖、驚悚、犯罪等等。即是說,雖然密室電影如許多類型一樣,是按照角色所處的境地來歸類的,但密室電影的劇作框架仍舊沒有與已有的類型電影區別開來。所以我們在討論密室電影時,討論的實際上是一種相似的影片體裁,而非類型片下的某個子類型。

密室電影常常包含以下特點:

1.封閉式:前文已經提到,密室電影首當其衝的是將故事設置在一個封閉式空間裡,無論是一棟房屋、一座孤島、一種交通工具、甚至一個無人星球也好,環境將不會與外界產生太多的聯繫,處於一個隔絕的狀態。這種封閉式往往能集中觀眾對劇情的注意力,在閉塞中讓劇情富有強大沖突和張力。當然也有特例。

2.小格局環境限定住之後,故事就只能在有限的場地中展開,敘事空間自然就是小格局了。因此故事的格局是不可能像其他體裁的電影那樣多元。當然,有一些密室電影會以閃回、聯想等手法交代許多場景之外的情節,來豐富密室中的故事內容。如果密室外的情節佔比過多的話,我們可能不會將它劃分為嚴格意義上的密室電影。

3.懸念至上:試想,在觀眾觀看了許多場面恢弘、景觀多樣的電影后,要如何忍受得了90分鐘甚至120多分鐘的電影只發生在一個場景中呢(《足跡》就有142分鐘之長)?於是懸念成為了吸引觀眾最大的法寶。絕大多數的密室電影,突出的都是劇情中懸疑成分的設置,強調對謎題的解釋或對真相的探求。

4.恐怖/驚悚元素:密室往往代表著見不得光的角落,這種地方是醞釀陰謀詭計和恐怖故事的最佳場所。所以除了懸疑以外,恐怖元素或驚悚元素是密室的絕佳搭配,當然,恐怖驚悚通常以暴力的姿態展現。這樣做也可以在有限空間裡對觀眾形成感官刺激,不至於使故事變得過於晦澀沉悶。所以許許多多的恐怖片,驚悚片,都發生在密室裡。當然,也有一些科幻類和罪案類的密室電影,沒有大量添加這兩種佐料。

5.反轉/逆轉橋段:除了懸疑和恐怖驚悚之外,密室電影為了拍的富有吸引力,為故事加上了第三層保險,就是反轉和逆轉橋段。密室電影常常塑造陷入困獸之鬥中的人物,他們或面對著一個難以解答的謎題,或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因此,反轉和逆轉總是必不可少的。在密室電影的結尾,我們總是能看到已經揭曉的謎底,卻包裹著另一層真相;或者看到已經敗下陣來的主人公,依靠某種伎倆成功逆襲。

6.有限的人物與人物關係:格局不大,角色數量也就不可能很多,往往三到五個個主要人物就已經足夠形成矛盾衝突了。只有兩個人物或有十個以上人物的密室電影少之又少,但不乏經典(《足跡》就是如此),人物安排的越少或越多,就越考驗編劇的創作水平。相對來講,人物關係和角色背景往往會安排的比較複雜,因為這是醞釀懸念與反轉的有效手段。

7.時間跨度短:在戲劇領域中,“三一律”創作模式運用廣泛,即發生故事的地點一致、時間一致、主線一致。比如著名的《雷雨》就是貫徹“三一律”結構的經典之作。而在電影領域裡,由於蒙太奇等手法突破了時空的侷限,所以“三一律”看起來並不普遍。但是密室電影往往具有舞臺化的風格。當然,許多恐怖片和驚悚片看上去可不像我們平時所見的那種舞臺劇,但其實它們也具有一定的舞臺式敘事風格。所以許多密室電影遵循“三一律”的古典戲劇結構,故事的時間跨度都很短,情節主線大多是在一天內發生的。《足跡》這部作品雖然講的是三天內發生的故事,但對於其他題材的電影來說,時間跨度已經非常小了。當然,如一些科幻類的密室電影,尤其是那些玩時空旅行和多元宇宙的作品,時間跨度也有比較長的,因為這類作品對時間的概念會更復雜些。

下面介紹幾部值得一看的密室電影,排名不分先後: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十二怒漢》(1957)

這是一部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愛的好萊塢經典作品。西德尼·呂美特導演,亨利·方達、馬丁·鮑爾薩姆等共12人主演。本片講述了一場刑事案件在庭審後,這12位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所組成的陪審團,在一間屋子裡,對案件最終判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精彩辯論。

人們喜愛這個片子,主要是受到主人公強烈的法治觀念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感染。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喜聞樂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除此之外,西德尼·呂美特本就是一名極富人文關懷的、立足於反映社會的現實主義導演。因此,片中那種對正義、公平、人權的探討,非常具有感召力。這就是一部“三一律”的密室電影,故事時間與影片時長對等,且有著出色的懸念設置,和精彩的逆轉橋段。同時,這也是一部有著12名大量角色的密室電影,但通過導演出色的調度和情節編排,12名角色各有各的鮮明性格特徵,觀眾絲毫不會感到混淆。

本片問世之後,取得強烈的反響,是影史不可多得的經典。後來各個國家的導演不斷翻拍本片,但也都僅僅到達只能模仿,無法超越的地步。即便如此,由於感染力很強的故事,翻拍版大多口碑也不錯,去年上映的中國版《十二公民》,即便礙於我們國家沒有陪審團制度,導致顯得有點空中樓閣,但一眾人藝演員的出色發揮,仍舊讓影片得到高度讚揚。不過在我心裡,最好的版本還是這個1957年的黑白版《十二怒漢》。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奪魂索》(1948)

此片一經推出爭議不斷,一個是因為影片是用幾個長鏡頭拼接而成的,挑戰了一下當時觀眾的欣賞習慣。我想如果不是礙於當時條件所限,希區柯克一定會只用一條長鏡頭拍完此片。第二個原因,是兩位主要演員,詹姆斯·斯圖爾特和約翰·達爾飾演的主角,看起來真的像一對同性戀。後來經證實,此片就是將二人設置成了同性戀關係,但由於當時審查嚴格,處理的比較曖昧。如今看來,《奪魂索》已成為希區柯克的又一個經典。老希是公認的懸疑電影大師,玩玩密室電影自然不在話下。所以他不滿足於講好一個故事,一定會玩玩長鏡頭、同性戀等元素。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無人生還》(1945)

阿婆的這部小說被改編了無數次,但1945年的這版是知名度最高,也被公認最經典的一版。雷內·克萊爾將小說情節忠實反映到銀幕上,是從文字化到影像化的一次成功改編。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

仍舊改編自阿婆的經典小說,仍舊由西德尼·呂美特導演。自然而然的,就像我描述前面那幾部作品一樣,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公認最棒的一版。本片星光熠熠,有阿爾伯特·芬尼,勞倫·白考爾,馬丁·鮑爾薩姆,肖恩·康納利和英格麗·葆曼等大牌演員。這部影片就是典型發生在交通工具上的密室電影,且其中的殺人手法也是撲朔迷離。懸疑和反轉橋段都設置的很好。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趣味遊戲》(1997)

奧地利出品,邁克爾·哈內克導演的這部驚悚犯罪片,是一部殘酷的暴力範本。影片講述了喬治一家三口來湖邊小屋度假,結果遇到了兩個年輕人登門拜訪。起初兩人彬彬有禮地借東西,聊天,然後事情急轉而下,兩個年輕人開始釋放他們的暴力因子,對一家三口進行蹂躪虐待。這部1997年的《趣味遊戲》是洞悉人性之惡的顯微鏡,觀影體驗會相當不舒服。本片十年後被哈內克本人翻拍了一次,基本是原作照搬。總之,這是一部非常極端的故事,但無論從表演、主題還是驚悚元素的安排上,其很難不被視為傑作。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戰慄空間》(2002)

本片由大衛·芬奇指導,朱迪·福斯特,暮光女克里斯丁·斯圖爾特主演。講述剛剛與丈夫離婚的單親媽媽,帶著女兒搬進了一幢新宅子,不料頭一天晚上就遭到不速之客入侵,於是母女二人為了自身安危,與壞蛋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本片反響尚可,是典型的密室驚悚劇,各種橋段的設置現在看來都有些程式化了。但仍不失為芬奇履歷表裡值得一看的作品。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怪形》(1982)

這是一部約翰·卡朋特導演的,令人極度不適的科幻恐怖片。講述一支科考隊在南極營地的險惡經歷。在這部影片中有大量聳人聽聞的場景,各種斷肢殘臂、噁心的怪物、變異的頭顱等等無處不在。此片算是在特效化妝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從意識形態上來講,本片可以被歸為那種常常渲染暴力血腥的B級電影。同時,這也是一部標準的科幻類密室電影:與世隔絕的南極,恐怖驚悚元素的使用,以及如困獸一般的絕望人物。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如月疑雲》(2007)

2007年好像湧現了許多密室電影,比如西班牙的《極限空間》,根據史蒂芬·金改編的《1408幻影兇間》,俄羅斯版的《十二怒漢》,口碑很差的驚悚片《記憶的倒影》以及這部《如月疑雲》和接下來要提及的一部科幻懸疑片。《如月疑雲》講述了一名叫如月美紀的明星自殺一年後,幾名網上互相認識的粉絲在一所房屋裡探討如月當初是否是自殺的故事。本片絕大部分時間發生在這所房間內,且角色不多不少有五名,是一部標準的密室電影。如片名概括的那樣,本片的懸疑成分主要集中於發掘明星死亡的真相。本片是當年日本相當賣座的電影,口碑也非常優秀,其中小栗旬、香川照之、中山裕介等大牌明星奉獻了水平極高的表演。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

這是2007年另一部非常傑出的密室電影。講述一名叫約翰的歷史老師辭職前,同事和好友來他家聚會,並試圖理解他為何辭職。不想撒謊的約翰告訴他們,自己一直以來有一個秘密,由於這個秘密的存在,自己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待上超過十年。這勾起了同事們的好奇心,最終他們與觀眾一道,在真相與謊言之間充滿迷茫。本片的鏡頭語言平平,但劇本非常精巧。由於全片都是在一種充滿疑惑的氛圍中展開的,因此演員的表演和情節的設置都讓觀眾時時刻刻處於迷霧之中。除此之外,影片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觀眾可以選擇相信約翰的故事,也可以選擇不信。但無論如何,看罷電影的我們,很難不花點時間回想他的說辭是否是真的。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2013)

這部電影建立於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將“薛定諤的貓”影像化為一個故事,因此得到不少科幻迷的青睞。兩年多過去了,此片基本已經在小眾範圍內有了一定推崇度,大概可以歸為Cult電影了。影片講述艾米麗驅車來到朋友家聚會,途中奇怪的現象連連發生,當晚更是有彗星劃過。當她與朋友們相談甚歡時,一場停電帶給了眾人更多的詭異事件。雖然表面上看,影片發生在一戶人家,但實際上結合了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的話,故事的發生地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影片其實存在不少的瑕疵,但由於創意太過新穎,因此並不影響它在影迷群體內的口碑。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恐怖直播》(2013)

除了《彗星來的那一夜》,2013年韓國有一部更加經典的密室電影——《恐怖直播》。整部片的劇情主要發生在播音室中,講述一位功利心很強的播音主持偶遇一起恐怖襲擊事件,並試圖藉此重振自己的播音生涯,卻意識到事態已經嚴重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這部電影在韓國當年創下了非常棒的票房成績,並被封為韓國罪案懸疑題材的又一神作。影片從一開始就直入正題,並且毫不停歇地一直將劇情的溫度升高在升高,通過熱線電話、電視直播、匿名信和廣播信號等手段,將播音室內的情況與外界的事件緊密結合,營造出了高度緊張的快節奏敘事氛圍,觀賞性和娛樂性都很爆表。河正宇在影片中更是被贊為“頭髮都能演戲的男人”。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電鋸驚魂》(2004)

溫子仁指導的恐怖電影經典。當年它的出現基本革新了日漸式微的恐怖電影。影片的情節主線發生在一間廢棄的廁所內,兩位男主角醒來後發現自己被困在此處,腿都被拷在管道上,地上還有一個被爆頭的屍體。隨後他們通過錄音帶的提示,意識到自己被迫加入到一場死亡遊戲中。雖然《電鋸驚魂》一部比一部爛,但第一部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傑作。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狙擊電話亭》(2002)

我當初是因為這部電影認識了科林·法萊爾的。本片導演是喬·舒馬赫,此人一生中執導過不少爛片,但這部科林和基弗·薩瑟蘭聯袂出演的密室電影不算此列。影片講述了法萊爾扮演的主人公被某個神秘殺手困在電話亭裡的故事。本片作為密室電影,場景的選擇非常另類,是一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電話亭。影片通過主人公與路人的各種互動,警察的包圍網,時不時發生的流血事件來製造情節張力,最後不忘反映一下社會弊端,整體來說頗為精彩。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活埋》(2010)

這部作品在密室電影裡都算是極端案例。影片只有一名演員,那就是死侍的代言人瑞恩·雷諾茲。影片發生的場景也並非列車、房間或孤島,而是在一個深埋於地下的棺材裡。影片沒有任何的閃回段落,因此鏡頭永遠對準了方寸之間的棺材內部。整部電影的劇情,幾乎僅以雷諾茲手邊的一部即將沒電的黑莓手機推展前進,期間再夾帶著一些諸如火光滅掉,蛇突然鑽進來和棺蓋塌方等危急時刻。雷諾茲在棺材裡翻身都很困難,看得人相當憋屈。這口棺材對於密室電影來說,都顯得過於擁擠了。但影片就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用極端手法講故事講得扣人心絃,全片也貫徹著反戰的主題,可謂是立意和手法都非常驚豔的作品。

驚天逆轉,頭腦風暴、一波三折——這就是密室電影

《風聲》(2009)

最後說一部國產密室電影佳作:《風聲》。這是一部純正的諜戰劇,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影片百分之九十的場景發生在一幢陰森的建築物內,講述了汪偽政權和日本皇軍司令部找“老鬼”的故事。拋去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有些生硬的結尾,影片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非常高的水準線上,表演到位,情節抓人,懸念合理。周迅、李冰冰、張涵予和蘇有朋的人的表現都有章有法,將各自性格塑造得非常可信。作為國產片來講,影片在當年尺度不算小,一些嚴刑拷打的場面基本都給足了時間。雖然陳國富和高群書近些年的作品良莠不齊,但是《風聲》的確是罕見的拍得非常透徹的諜戰片,不應該被忽視。

當然,還有許多傑出的、或值得一看的密室電影沒有列在這裡。如果對此類體裁的作品感興趣,網上的片單數不勝數。許多時候,我們能通過這類作品,看到人們在極端的環境下,所迸發出的人性的光輝和醜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