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總有一封,會讓你流淚滿面。

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重讀吉鴻昌張自忠等先烈的家書——紀念“七七事變”78週年

張自忠 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將領、各部隊。

致戰友: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維綱、月軒、綸山、常德、振三、子烈、

純德、銘秦、德順、德俊、迪吉、紫封、

九思、作禎、亮敏、斡三、芳蘭、之喆、

文海、春芳諸弟。

小兄 張自忠手啟

五、一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1940年5月6日,張自忠致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的親筆信

仰之我弟如晤:

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38師和179師)取得聯絡,即率諸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小兄 張自忠手啟

五、六於快活鋪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左權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這封家書是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前幾天寫給愛妻劉志蘭的最後一封信,也是抗戰時期八路軍高級將領的家書代表之作。

信中“北北”即左權將軍唯一的女兒左太北,“志林”即左權夫人劉志蘭的弟弟劉志林。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這些出自左權將軍內心深處的文字,綿綿深情凝結著對妻女的不捨與關愛。

1942年7月3日的《解放日報》發表了劉志蘭撰寫的《為了永恆的記憶——寫給權》一文,寫道:“雖幾次傳來你遇難的消息,但我不願去相信。……或許是重傷的歸來,不管帶著怎樣殘缺的肢體,我將盡全力看護你,以你的殘缺為光榮……在任何困難之下,咬著牙齒渡過去。有一點失望和動搖都不配做你的妻子……”

志蘭: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帶給你十幾個字。

喬遷同志那批過路的人,在幾天前已安全通過敵之封鎖線了,很快可以到達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勢”作戰已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國內局勢將如何變遷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擔心著你及北北,你入學後望能好好的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極需人照顧的。

此間一切如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今年沒有種花,也很少打球。每日除照常工作外,休息時玩玩撲克與鬥牛。志林很愛玩牌,晚飯後經常找我去打撲克,他的身體很好,工作也不壞。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來信時希多報道太北的一切。在閒遊與獨坐中,有時總彷彿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著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重複說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給你受累,不再多妨礙你的學習及妨礙必要時之行動為原則。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願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後衷情。

不多談了,祝你

好!

叔仁

五月二十日晚

有便多寫信給我。

又自本區開始掃蕩,明日準備搬家了,託孫儀之同志帶的信未交出,一同付你。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戴安瀾 獲得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軍團功勳章 崑崙關一役獲得蔣中正"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皮包中發現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妻子的道別信,一封是給朋友的託孤信,其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催人淚下。戴安瀾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致妻子】

親愛的荷馨:

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與後方連[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數年,即可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為念。又我去歲所經過之事,實太對不起你,望你原諒。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專此即頌

心安

安瀾 手啟

三、廿二

生活費用,可與志川、子模、爾奎三人洽取,因為他們經手,我亦不知,想他們必能本諸良心,以不負我也。又及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致友人】

子模、志川、爾奎,三位同鑑:

餘此次遠征緬甸,因主力距離過遠,敵人行動又快,餘決以一死,以報國家!我們或為姻戚,或為同僚,相處多年,肝膽相照,而生活費用,均由諸兄經手。餘如戰死之後,妻子精神生活,已極痛苦,物質生活,更斷來源,望兄等為我善籌善後。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想諸兄必不負我也。手此即頌

勳安

安瀾 手啟

三、廿二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王雨亭 1912年加入同盟會。曾受派運送武器回福建,支援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1939年途經香港和兒子分手的時候,在兒子的小筆記本上留下了自己的臨別贈言。

短短的幾句話,舐犢情深,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以及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躍然紙上。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真兒:

這是個大時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願,

決不能因為“舐犢之愛”而掩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別矣,真兒!

但願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恆七分,達觀三分”,

鍛鍊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四日寫於香港旅次

王雨亭

每一封家書,都將會是臨死前的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