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有三個,泰山之南屬古魯國,太行山之南屬古晉國,伏牛山之南屬古()?

思思

首先是這個名稱為什麼相同。我們知道,古代地名,常常和山水名有關。比如晉國的國君唐叔虞在初封時的國名為唐,後來因為依靠晉水,就改稱了晉。又比如楚常常被稱為“荊”,就是因為楚地有荊山。同時,也因為地名和山水方位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名稱。古代地名中的“陽”,指的是山南水北;地名中的“陰”,則指“山北水南”。比如晉陽,是在晉水的北岸。那麼“南陽”這個名稱,自然就是因為其在某山的以南了。

先秦時期名為南陽的,一共有三個地方。第一個是古晉國之地,指的是太行山以南、黃河北岸的地段,大約相當於今天河南濟源至修武一帶。這個地方在戰國時屬韓魏之地。後被秦國攻取。

第二個地方是泰山以南、泗河上游的一帶。這個地方在魯國被滅之前屬魯國的地界,戰國時歸齊國。

第三是伏牛山以南的地方,相當於今天河南西南部的南陽盆地一帶,一直向南包括了今天湖北的襄陽市區以北。古屬於南陽盆地的一些古國,比如鄧國、鄂國、申國等國家,當然,這裡最終又屬於楚國的地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