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做設計,不要被標籤定義,但要有自己的“靈魂”。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室內設計師沈雷,

一個經常被業內人士提及的名字,

從阿里巴巴總部到光線傳媒辦公室,

再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接待區,

他的設計作品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精品空間,

尤其是給外婆家做的幾十家餐廳……

個個都有“噱頭”。

這位拿獎拿到手軟的設計師,

以自己出眾的才華,

向人們展示了室內設計無限的可能性。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爐魚設計主打朋克風格,黑色背景牆面以金色鏡面不鏽鋼材質雕鏤出巨大的魚形標誌裝點,機械的工業感中仍有對細節的把握與追求,節制的誇張造型製造出最具力度的視覺焦點。作為青年人聚集地,這裡沒有外婆家的清新淡雅,酒吧風的餐椅設計與汽油筒吧凳的加入,帶來更多自由不羈的氣息。

“不安分”是沈雷人生裡最鮮明的“標籤”。

出生於江蘇南通的他,

18歲考入浙江美院環藝系,

畢業後被分配到浙江建築設計研究院做建築師。

工作光鮮,收入穩定,

但捧了6年“鐵飯碗”之後,

沈雷卻選擇了去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

攻讀室內設計碩士學位。

他說:“人不能就這樣混吃等死。”

在此期間,

他結緣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室內設計雜誌《ID+C》,

為其撰寫專欄,

並在回國後擔任該雜誌主編。

可“不安分”的心,

沒有讓他在《ID+C》這裡停留太久,

2003年,

他又與設計師孫雲一起創辦了“內建築”。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做室內設計的人大多不愛寫文章,喜歡用圖說話,

但沈雷卻是個例外,

他不但喜歡寫作,而且擅長寫作。

擔任《ID+C》主編時,

他以精準的文字推介室內設計項目,

國內“最專業室內設計雜誌”的美譽;

做“內建築”時,

他也不忘玩一把“文字遊戲”。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內建築”這個名字,

是他在英國讀書時就想好的。

在他看來,

“內字特別有意思,人處在內外之間進退兩難。

室內設計就是建築在內部空間的延伸,

由內做始點,

卻又不完全僅僅侷限於建築內部。”

內建築與建築內,

文字上的翻轉,

卻更為準確的表達出沈雷眼中

人與空間、建築與室內設計的關係。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的設計想法,

不僅留在“內建築”這個名字裡,

也被他落實在每個設計作品裡。

做“外婆家西溪天堂店”的時候,

他把杭州當地的老建築直接請進了屋裡。

他說“什麼是外婆家?

就是小時候家裡的院子、睡覺的閣樓、

河邊的烏篷船、院子裡的那棵老樹……

有時候人要做一個東西,

江南也好,杭州也好,就是你對生活環境的映射。”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浙江音樂學院,以音樂之門為設計靈感,用最簡單的材料,銅質、木質表現音樂帶給人的歡快和沉重,同時用材質、色塊來分割空間,實現空間功能轉換。

沈雷的設計效率奇高,

他每天工作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自稱“一上午可以想出兩個外婆家的設計”。

靈感從何而來?

“內心有感受,就會有設計。

設計是一種舉重若輕、蜻蜓點水的方式,

一個影像、一部電影、一本書、一首歌……

都能成為靈感的來源。

如果設計師思維枯竭,

或許是因為你太忙了,已經沒有想法了。”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他為外婆家設計了40多間店鋪,

沒有一間是重複的,

他總能找到一些新的特質去詮釋這家餐廳,

或者說是去詮釋外婆家所代表的江南文化。

比如許仙與白素貞相遇撐的“油紙傘”;

比如江南書生人人必備的“摺扇”;

比如烏篷船和漁網……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為外婆家的高端品牌“宴西湖”餐廳做設計時,

給他帶來了設計的靈感。

“北方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有兩個代表,

一是蘇州園林,另一個就是西湖。

我想把西湖邊的感受帶給食客,

卻又不想簡單地用中國傳統符號來反映江南。”

恰好他的好友潘傑花了三年時間,

拍了西湖的日暮晨昏、四季流轉。

他便在餐廳內設計了三塊LED大屏,

循環播放西湖的美景。

隨著音樂的節奏,

食客可以看到西湖的春雨冬雪,花落花開,

如同就在西湖邊。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黑衣、長髮的沈雷,特別藝術範,

但他自己卻稱“不是藝術家”,

“藝術家可以獨立完成一件作品,

而我只是個設計師,

我的設計需要甲方,

需要施工單位等共同完成。”

但這並不妨礙在眾人眼中

他是個才華橫溢,灑脫不拘,

具有浪漫氣息,

又帶一點憂鬱氣質的藝術家。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其實,生活裡的沈雷也確實很“仙”,

每週去公司的時間不超過三四個小時,

剩下的時間就隨性地享受生活,

買菜、做飯、讀書、旅行……

發表自己的旅行隨筆、藝術感悟等等。

對他來說,

“構建是職業屬性,離騷是浪漫心性。”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正午文化:您的設計觀是什麼?設計的價值在哪裡?

沈雷:設計是被時代、市場裹挾著前行的一種話語。作為設計師,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存狀態,堅持自我與從善如流,或隨波逐流。基於這樣選擇的可能,我的設計觀是不重複別人與自己,冷靜地看待世界的變化與設計,並與時下的設計界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距離可以產生美好。

設計的價值,我認為在當下被相對放大了,放大就會產生畸變,這對市場和設計師未必是好事。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很多人認為的價值與價格的相關:價值越大價格越高。我卻堅決認為離價格越近,離設計就越遠,從物慾裡獲取的快感不是樂趣。

正午文化:您的設計風格有被限定嗎?或者說您希望您的設計被人貼上什麼樣的標籤?

沈雷:我們一直在摒棄標籤化的東西,就像有人曾經建議過我說“給你們的設計風格定個名字吧”,我說:“我沒有辦法定名字,因為我覺得我們是變化的。”但是從內行人的角度來講,他們很容易看出哪些作品是我做。為什麼?因為我骨子裡面就是這些東西,我做出來的作品,可能根據項目的功能、類型有所區別,但是我們靈魂的東西不會變。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正午文化:設計在你一天中大概佔多少時間?

沈雷:我是比較高效工作的人,我在公司假如待三到四個小時,基本上可以讓我公司的人消化一個星期了。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作為設計師,你同一個方案可能有三種想法,而三種想法你在糾結到底是哪個好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把三個想法都賣給三個不同的人,或許效果會更好,所以說我們不糾結,而且效率高。我覺得設計只是一個職業,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我們該有更多的時間去生活,比如買菜、做飯……人總是需要有一些渠道,是讓自己可以平衡的。

正午文化:設計之外,你還有什麼興趣愛好?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沈雷

內建築創始人之一,畢業於浙江美院環境藝術系,曾留學英國在愛丁堡藝術學院獲得設計碩士學位,從事室內設計20餘年,主要作品有阿里巴巴集團總部室、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接待區、外婆家餐廳系列設計、隱居酒店系列……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設計 · 將建築延伸到室內,設計師用“不安分”解讀江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