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傷疤”變“名片”

让城市“伤疤”变“名片”

【無所不能 文|歐陽劍環】6月武漢園博園風光正好。在承辦了第十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後,這裡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隨處可見悠閒散步的遊客,5月底園內還舉辦了2018年度草莓音樂節。風景宜人的景色,讓人很難將其與廢棄垃圾場聯繫起來。

在合肥,該市第一座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合肥清溪淨水廠及其配套管網PPP項目的建設已處於收尾階段。相關負責人介紹,淨水廠上面會建成一座公園,預計再過一兩個月就能竣工,屆時將向市民免費開放。

位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的龍窩湖是當地的重要水域,由於周邊眾多小型工廠、農業養殖以及生活固廢的大量排汙,該水域生態環境曾經遭到破壞。經過治理後的龍窩湖如今煥然一新,恢復了生態功能,可有效減少三山區內河洪澇、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流域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城市傷疤”變身“城市名片”,離不開金融機構大力支持。比如,清溪淨水廠工程總投資5.3億元,興業銀行除提供1.4億元融資支持以外,還為項目公司提供了建設履約保函8000萬元;龍窩湖水利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為43465.4萬元,2016年2月興業銀行給予該項目3億元貸款支持,目前工程全部完工並進入運營期。清溪淨水廠項目從報批到項目落地用時不到三個月;在業務擔保措施方面,該項目收費權由於後續項目貸款需要無法辦理質押,興業銀行合肥分行決定以項目公司股權質押作為替代,並追加集團差額補足。此外,鑑於該項目的節能環保屬性和巨大的社會效益,銀行方面提供了相較其他同業優惠的利率,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綠色項目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長、經濟效益外部性強的特點。金融機構在發展綠色金融時需更加註重風控。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參照“赤道原則”這一國際金融機構廣泛採用的風險管理工具篩選優質項目。所謂“赤道原則”,是參照國際金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與指南建立的一套自願性金融行業基準,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環境和社會風險,倡導金融機構對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盡到審慎性核查義務。

從資產質量來看,我國綠色信貸整體表現良好,不良率處於低位。以五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所在省區為例,截至一季度末,綠色貸款不良率為0.12%。此外,據原銀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主要銀行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不良貸款餘額241.7億元,不良率0.37%,遠低於同期各項貸款不良率。

當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設立滿一年,試點成效顯著,產品和服務創新迭出,預計未來綠色金融發展將進一步提速。不過,綠色金融發展仍存在一些瓶頸。安徽省蕪湖市金融辦主任王幹勁表示,以龍窩湖治理項目為例,環境改善之後讓周圍居民受益,但是這些人群不會為該項目還款,政府需要承擔更大責任。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應持續探索適當商業模式,找到政銀企合作的最佳結合點。同時,在政策層面需要更完善的激勵制度和頂層設計。

本文不代表無所不能觀點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