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法國經濟怎麼樣?

I伯伯

法國經濟的基本概況:

法國的經濟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約佔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五分之一。目前,服務業是該國經濟的主要貢獻者,佔該部門7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製造業方面,法國是汽車,航空航天和鐵路行業以及化妝品和奢侈品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此外,法國擁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也是歐洲每千名工人中理科大學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國家。

在對外部門,法國最接近的貿易伙伴是德國,佔法國出口額的17%以上,佔進口總額的19%。法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航空航天設備和塑料,而主要進口品包括機械,汽車和原油。此外,法國是世界上被訪問次數最多的國家,使旅遊成為經濟中的重要來源。

現在仍然面對的問題:

與同行相比,法國經濟相對較好地承受了經濟危機。部分原因是由於對外貿易依賴程度低,私人消費率穩定,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在2009年萎縮。然而,經濟復甦速度相當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青年人的失業率仍然是決策者日益關注的問題。危機開始後,經濟停滯不前,該國不得不面對若干經濟挑戰。政府稅收收入減少,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政策制定者試圖使經濟現代化;然而,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前薩科齊政府變得非常不受歡迎,部分原因是其改革議程。儘管如此,由於政府預算赤字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和低增長預測,目前的政府面臨恢復法國公共財政的挑戰,同時鼓勵經濟增長。

法國的簡要經濟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戴高樂的中左翼政府在重建國家時實施了經濟政策。國家控制了交通,能源,交通等一些重點行業,併成立了規劃機構來規範經濟活動。第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計劃,莫內網計劃和後續計劃成為法國戰後經濟政策的一個顯著特徵。此外,戴高樂在法國開始建立福利國家,並建立了今天仍然存在的重要機構,如社會保障和工作委員會。

法國的戰後經濟戰略被證明是成功的,法國進入了“經濟增長加速期”,在生產率,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工資方面經歷了高速增長。 1983年,隨著公共債務,通貨膨脹壓力以及內外部失衡的不斷加劇,政府開始退出直接經濟干預,一些國有企業私有化和採取更多市場導向的政策。然而,由於政府繼續在一系列關鍵領域持有大量股份。

在此期間,法國政府與主要貿易伙伴德國一起主張加強歐洲經濟一體化。法國是歐洲煤鋼聯盟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創始成員,也是歐盟的先驅組織。此外,法國是第一批採用歐元的國家之一,法國經濟今天仍與歐洲高度融合。

近年來,與許多歐洲國家類似,法國經歷了停滯增長和財政挑戰。在前總統薩科齊的領導下,該國實施緊縮措施來應對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然而,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自2011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失業率仍然很高。為了振興法國經濟,奧朗德面臨削減公共支出的任務,同時刺激創造就業機會。

國際收支

自2005年以來,法國一直保持

經常賬戶赤字,主要由貨物貿易推動。然而,2013年,法國的貿易赤字縮減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儘管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於出口下滑的速度低於進口。

相應地,過去資本流入也有波動,通常受到大量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驅動。 2010年,法國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排名世界第10位,並且歷來是一個主要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然而,外國直接投資在2013年出現大幅下降,下降了77%。在法國投資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

貿易結構

法國是繼其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之後在歐洲的第二大出口國。尤其是法國消耗大量進口消費品。法國也是石油淨進口國,對價格變化依然敏感。

法國是歐盟(EU)的成員國,遵循類似於其他成員國的貿易政策,具有共同的歐盟加權平均關稅稅率。此外,法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有一些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並且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法國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經濟體;然而,貿易壁壘存在一些障礙。在商品中,許多農產品在歐洲一級得到保護,這是法國所倡導的一項政策,法國農民曆來依賴政府補貼。法國接受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投資條例通常是透明的,儘管許多官僚障礙依然存在。相反,金融部門相對封閉,只有少數外國銀行在該國運營。

出口

法國出口各種商品和服務,出口佔GDP的比例接近30%。法國出口美元價值最高的商品包括機械,飛機和航天器,車輛,電子設備和藥品。此外,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和農產品出口國之一,並以葡萄酒,烈酒和奶酪而聞名。法國政府為這一部門提供重要補貼,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在服務業中,旅遊業是重要的出口產品,法國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國家。其他主要出口服務包括商業服務和運輸。

法國出口的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只有約三分之一出口到歐洲以外的經濟體。法國向德國出口最多的商品和服務,其次是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在歐盟之外,美國是法國出口的最大目的地。

進口

近年來,法國一直是淨進口國,消耗大量進口商品和服務。法國最大的進口產品是機械,車輛,原油和飛機。在服務業中,最大的進口法國是運輸和旅遊服務。

與出口類似,大部分進口來自歐洲國家,佔進口總量的68%。法國的主要進口夥伴是德國,比利時,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歐盟之外,法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最多。法國作為歐盟成員國,遵循歐盟對特定進口商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


王不宇在歐洲

法國經濟目前穩定復甦。

歐債危機後,法國經濟一度增長乏力,2008-2014年,國內總產值(GDP)年均增長值僅為0.1%,可謂停滯不前,後受益於歐元區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全球石油價格下跌,2014年初顯復甦跡象。2016年,法國GDP增長

1.1%,今年隨著外部經濟形勢良好(全球GDP平均增幅達3.6%,歐元區經濟亦進入了穩定增長期),法國的經濟增長亦加速,預計2017GDP增長將達到1.8%

受益於良好的全球經濟形勢及繁榮穩定的歐盟市場,法國的外貿開始“起飛”,正逐步擺脫赤字高企的局面(2016年外貿赤字高達481億歐元),預計2018年外貿增幅將達5.9%未來或將減少對法國經濟的拖累。法國央行稱,此次法國經濟復甦不是僅僅由消費拉動,較以往更為平衡,具有持續復甦的潛力,預計2020年前法國經濟將同速增長,預計2018GDP

增幅為1.7%20191.8%2020年重新降回1.6%

此外,法國的財政負擔亦較重,2014年財赤率、公債率分別高達4%95%,目前亦有所改善,法國央行預計今明兩年,法國的財赤佔GDP比例將降至

3%大關,公債率亦將有所下降。

但儘管法國經濟出現復甦,但其經濟增速仍低於歐元區平均增幅,也少於德國,結構性桎梏依然難解。法國經濟發展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但短期看並不足以拉高就業率。未來一段時間,法國失業率仍恐居高不下,法國央行預計2018年法國失業率仍會保持在9.6%左右,2019年會有所下降但降幅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