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年老重症,兒女都到床前!美國老人兒女十八歲自立,他們怎麼生活?

祥2620493

“四世同堂”、“子孫繞漆”曾經是多少中國老人的生活狀態,然而,這種傳統的金字塔結構的家庭越來越少。多數家庭越往下,家人越少,甚至只有一個,或者“斷後”。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老病時兒孫繞床的美好時代已經過去了,老人年老重症時,未必兒女都在床前。


一則兒女心有餘而力不從,可能是經濟,也可可能是精力;二則久病床關無孝子,更有一些人無子,無子的現象。

當一對夫妻要養一到兩個孩子,四個父母的時候,甚至還有爺爺奶奶時,如何分身乏術。

正如有些文章所說的:父母漸老,孩子還小,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養老危機,已經到來。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

網上流傳的那張名為《獨生子》的照片,勾起了多少人的無奈與擔憂。

網上流傳的一些話題:你會停下工作去照顧生病的父母嗎?生存呢?

是的,你不得不相信,孝順才是最大的奢侈品,看過了身邊的朋友贍養父母掏空了一個家。

復旦好多老師,兒女都在國外,重病時都是學生們輪流值班。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文風樸實,情真意切。《我倆兒子上清華和人大,可我還是進了養老院》,夫妻倆在省城研究所工作,兩兒子畢業名校,在北京工作,老兩口生病時還是空巢,兒子們不可能一直放下工作來照顧,去北京養老又不可能,最後還是進了養老院。

養兒防老,真的是行不通了,不啃老就不錯了。

朋友們經常說:現在就規劃自己的養老,根本不能靠孩子,也靠不上。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養老已經不可能由家庭、子女來完成了,必須由國家統籌、配套才可能解決。事實上,國家也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前幾天聽上海的朋友講,六十歲以上的上海老人,可以享受護工進家,一小時6元錢,其它的上海政府補貼。可惜的是,這一政策全國只有上海適用。

美國的老人們早已不靠兒女養老了,主要原因在於國家的市場來化養老保障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養老金、和私人保險業的發展,美國建立了有償護理服務的市場化養老體系,實行“三條腿板凳式”養老體系: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障體系,退休體系和個人資產收益並行。

美國老人會入住高檔的私人老年公寓,或者政府資助的養老機構,後者是主流,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的老人,自己只出約三分之一的費用,其它由則由政府支付。

同時,家庭照顧的比例也在持續增長,就像前面說的上海的情況,把護工請到家,政府補貼一部分。

一個華人朋友的媽媽90多歲,跟隨他們移民美國,屬無收入人群,享受白卡,在家享受護工上門服務,可以24小時,全免費。六十歲快要退休的朋友;輕鬆了不少。

在美國由家人贍養老人的也不少,不過並不需要家人動手,而是像我朋友這樣僱傭家庭保健護理員、醫護人員。


方立在加州

中國的父母愛兒女比愛自己更深刻,如在不得以的情況下也原意用自己生命換取兒女的生命,中國父母非常偉大。那這中國民族傳統美德。中國有句話,“我把你養大成人,你把我養老送終。”

這是基本規律,基本道德。那美國的父母也許我太瞭解不切實,但也知一二,美國父母對女兒很小就放手,陪養他們獨立自強,有的7.8歲時就放手讓去森山野林去陪養野外求生存,17.18歲時基本上都是自食其力,獨立自強的了。

所以以這點與中國差距很遠,中國7.8歲時象寶一樣一點子都不能傷害,中國一般是結婚了才成家立業的結婚前都是聽父母的多……也許美國兒女遠離父母到外面去創事業的多,這樣我本人也非常贊成這觀點。所以萬事都是雙面性的,有好壞之區別很明顯。

最後美國老人就苦了,兒女不在身邊,所以應該很早規劃好遠大計劃,老了該怎麼怎麼為自己安排安排。一樣的不管是中國美國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留幾張底牌規劃好老了打算,萬事靠自己才是贏家……


上海心靈姐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