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乖,聽話”

“我不!”

文/暖暖媽

前幾天,作為一枚本科影視傳媒出身的童鞋,我受邀去看了動畫影視《貓與桃花源》的媒體點映場。這是一部完全由國內製作團隊操刀的影視,講實話,能有這樣的效果,我深感欣慰。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這是一個有關“聽話”和“夢想”的故事。

故事發生從兩隻貓之間,“毯子”是父親,穩重老實與世無爭。“斗篷”是小兒,活潑可愛充滿冒險精神,與人們一起生活的,還有一隻鸚鵡。

小兒的夢想,就是想去冒險。可毯子父親從這件事上,對他的忠告是:

“貓不是鳥,不能飛!”

的確如此,作為一隻貓來講,家裡有吃的有喝的,又長得那麼可愛,完全靠賣萌就可以過好舒適的一輩子,哪有必要心懷遠方去自找苦吃?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更重要的是,出於父親有過傷痛的經歷,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斗篷的媽媽。他不希望小兒重蹈覆轍。

但對小兒來講,支撐他一定要出去的信念卻是:“父親講過,媽媽從遙遠的桃花源——貓的桃花源。所以,我要去桃花源找媽媽。”

雖然父親百般阻撓,可是當小兒真的開始冒險後,作為老爸,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從小兒遇到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用自己全部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小孩,給他最有力的支撐。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影片讓人感動的地方很多,我不想一一劇透,但這一幕,卻是最令人動容的。

——“貓不是鳥,不能飛!”

這是貫穿從影片開頭父親告訴小兒的“經驗之談”。

可小兒斗篷講:“我要飛!”

小兒斗篷真的太不“聽話”了。這種不聽話的代價,是斗篷即將面臨的一場充滿恐怖驚險卻又有驚喜收穫的探險旅程。

原來,不聽話的小孩,都可能有意外的驚喜從前面等著呢。

也許你們一定會以為,我想講,我也是個不那麼聽話、有著自己個性的小孩。所以斗篷就是我的個人寫照。

你們錯了。

我小時候,是一個尤其乖尤其聽話的小孩。

乖到什麼程度呢?天氣熱的時候,我明明想吃一根奶油雪糕,卻不敢跟媽媽講。即使媽媽主動問我,我也不敢講我想要帶巧克力脆皮貴的那一隻。但我內心真正的想法還不是如此。我的眼神,早已經穿過那條被夏日曬得滾燙的柏油馬路,熱切地盯到對面的小賣店門口的冰櫃門上了。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我得到的,是媽媽的一句:“真乖”。

可是我還不開心。

後來我長大了。我也知道了,我以前的那種渴望得到他人認可,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渴望的心態,不是真的乖,只不過是一種

討好型人格。

經歷了青春叛逆期的我也不再是那個往日的乖小孩。高中分文理班的時候,全家人都希望我能學理科,出於人們一直期待我之後能成為一名醫生。但我無,我選了我喜歡的文科,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學到了我喜歡的專業。

直到目前,暖姥姥偶爾提起當年文理分科的時候,出於她內心對我的期望和我當年的叛逆對她的衝擊,她對此始終是有一點耿耿於懷。她講:“女小孩,學一個醫生,是多穩定多實用的職業啊,你非不聽話。小時候你多乖啊,真的沒想到長大後一點都不聽我的。”

我跟暖姥姥講:“媽媽,可是我目前很快樂。我做的工作是我喜歡的。”暖姥姥沒再講什麼。但是她一直不知道,

其實我內心深處很感激她對我當年“叛逆的堅持”所給予的最後的妥協和默許。

那種最無奈卻仍有力量的支持,只能來自身邊最親近的人。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這讓我想起上週末《奇葩大會》裡武志紅的一段演講。

於是武志紅約了這種女孩一家見面。

聊天經歷中,他終於弄明白,為何媽媽死活不同意這段情感。只是出於女兒以前講過什麼事情都會告訴媽媽,但還是偷偷戀愛了,

半年後被發現,媽媽覺得是女兒背叛了自己,騙了自己。

覺得女兒不再聽話,從而無法接受這段戀愛。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後來這種女孩的選擇是,跟她心愛的男票分手,然後離開了她的媽媽。

女孩最後以這種方式獲得了獨立,但這種獨立很慘,兩敗俱傷。

絕大多數中國的爸媽,對自己的小孩最大的褒賞就是:“真乖”、“真聽話”。而我們所處的社會,這種聽話的邏輯就那麼看似正確的一直存從著。

當爸媽認為,小孩聽自己的話是天經地義的事,那麼爸媽就輕易對小孩做出很多殘酷的事而不自知,甚至小孩也不知道。而當爸媽徹底信任聽話邏輯之後,人們就會真的自我催眠成小孩的救世主,認為自己所給予小孩的都是對的,講過的話,都是真理。

真的太可笑了。

小baby講堂:小孩,我希望你不要那麼乖

我的一個好朋友,從小喜歡寫作,想當一名編劇,可是父親覺得這種職業不穩定,百般講服她考了三線城市的一名公務員,每天過著毫無變化的生活,每一天都是重複著昨天,預演著明天。才剛剛三十出頭,心都老了。即使自己提起筆,業餘時間想寫點什麼的時候,來自家人的無視使得她自己也逐漸失去了興趣。最後,丟掉了自己以前擁有的最寶貴的特質。

聽話這件事,真不是件好事。

我們習慣了聽話,便也失去了活力。

這不就是現代社會父輩與小孩之間的亙古不變的話題嗎?而中國式爸媽一直標榜的“愛小孩”的這種方式,或許真的應該反思一下。

從小孩的成長經歷中,很多父母都會想做一個指揮官或者意見領袖。一旦出現不聽話的現象,就會吹鬍子瞪眼放出輿論迫使小孩低頭。可是我們自認為對的路,就真的是適合小孩去走嗎?我們從呵斥小孩“不聽話”的時候,到底是想讓小孩聽什麼?小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為何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就像《貓與桃花源》這部影視裡,父親對小兒的愛,從一開始小心翼翼卻強硬地打壓,到後來逐漸喚醒內心深處的勇氣認同小兒的追求,我看到了父親對小兒真正的尊重和關愛。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暖暖的一種容器,把她成長路上的成敗得失都包容進去,不管是事情做的好還是不好,我都會認可她,支持她,鼓勵她。而保護一個小孩成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讓他一直從你的翅膀下躲著,而是從成長的路上,那個不那麼聽話的小孩,他的成績能夠得到鼓勵,他受到的挫折能夠得到包容和安慰。

等小孩們長大,我們從身後,目送人們日漸遠離。

我想,這才是我們跟小孩之間最健康最有愛的相處方式。

小福利:

本日,這部影視也正式上映了。暖媽打算自掏腰包,送大家一些福利。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影視裡學會愛的正確方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