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揭開清河平原抗戰序幕

他们揭开清河平原抗战序幕

沐浴在晨光中的臨淄區齊都鎮西關村,村裡大街上人來人往,過往街坊彼此打著招呼,一派安靜祥和。今年63歲的崔錦亮在村裡幹著保安工作,據他聽村裡的老人們講述,80多年前也是在這裡,臨淄第一支抗日武裝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成立。軍訓團隊員在李人鳳、陳梅川等人的帶領下,響應黨的指示號召,智取槍支,伏擊日軍,揭開了清河平原抗日戰爭的序幕。

響應號召 成立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

七七事變後,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佔領平津後向南長驅直入,大片國土淪喪。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表抗戰宣言:“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臨淄縣立小學校長李人鳳、進步教師陳梅川、崔棟生等紛紛響應,擔負起發動組織抗日武裝的任務。他們以西關小學為基地組織抗日武裝,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支持和擁護。這時,共產黨員李曦晨來到臨淄,與李人鳳等人共同籌劃組織抗日武裝。他們在廣大群眾中宣傳抗日救亡,組成化妝講演團四處鼓動武裝抗日。同時,對高年級的學生進行使用武器的訓練,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秘密收集槍支。另一方面,他們還定期給區民團上課,宣傳抗日、講授游擊戰術。這些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1937年9月,中埠鎮中埠村的李笑文以國民黨藍衣社“奪取當地武裝領導權”的使命來到臨淄,接著又引來王尚志、李子廉等大批藍衣社分子。臨淄縣長馮謙光很快當上別動隊司令,王尚志成了副司令,控制了臨淄縣的警察和縣區民團。在中共魯東工委支持下,李人鳳、李曦晨、陳梅川等決定利用合法形式組建抗日武裝。馮謙光當時也正想打出抗日這面大旗,擴充自己的勢力。李人鳳等人主動找他商議建立抗日武裝,得到了他的同意,遂定名為“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

1937年11月,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成立,陳梅川任中隊長,李人鳳任副中隊長,不久又由李人鳳任中隊長。軍訓團招收學員120名,編為1箇中隊,轄6個班,每班20人,由李人鳳教授“游擊戰術”,由陳梅川教授“民眾組訓”。當時,軍訓團原定訓練3個月,因日軍侵佔周村、張店,臨淄縣形勢異常嚴峻,隊伍訓練被迫停止,準備抗擊日本侵略者。

伏擊日軍 揭開清河平原抗日戰爭序幕

軍訓團成立後,如何取得槍支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天下午,張店車站鐵路巡警、藍衣社分子李熙光帶著一部分武裝人員到西關小學投奔王尚志,他們裝備著40支步槍,每支槍40發子彈。李人鳳、李曦晨、陳梅川等人以去地主家起槍為由,暫時借用他們的槍支。接著,軍訓團離開臨淄縣城,直奔臨淄西南中埠村一戶大地主家並蒐集到3支槍。此時的軍訓團已擁有近50支槍,1600發子彈,成了名副其實的抗日武裝。

1938年1月,李人鳳率領軍訓團隊員在臨淄矮槐樹村至合順店一帶,伏擊了由張店乘搖車沿膠濟路東犯的一支日軍先遣隊,打響了魯東地區抗擊日寇的第一槍。戰鬥中,這支未經實戰的學生軍擊斃日軍分隊長吉田滕太郎,打死打傷日軍10多名,繳獲槍支彈藥、圖囊、軍旗、戰刀等許多戰利品。這次戰鬥是日軍侵入山東境內後,在膠濟線上遭到的第一次打擊,從此揭開了清河平原抗日戰爭的序幕。

同月,王尚志為了擴充實力,以抗日為名整編臨淄地方武裝。軍訓團為保存力量接受改編,改稱“國民革命軍冀魯別動隊第二梯隊第3大隊”,李人鳳任大隊長。之後,第3大隊粉碎了王尚志將部隊帶到魯南進而吞併的陰謀,並將部隊拉到膠濟鐵路以北的平原地區,此時的第3大隊已發展到300多人。不久,第3大隊從臨淄五區劉地官莊(今臨淄區鳳凰鎮劉地村)轉移到了臨淄鄭家辛村(今臨淄區皇城鎮鄭辛村)附近。

接受整編 在清河平原轉戰八年

1938年春,黨中央和北方局電報批示山東省委:“山東的基幹武裝應組建支隊,恢復和使用八路軍游擊隊的番號”,“凡屬我黨領導的武裝,以用八路軍名義為宜,否則,各地國民黨均將控制”。7月,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副司令員楊國夫在臨淄城北寇家莊(今臨淄區敬仲鎮寇家村)召開整編大會,將第3大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第10團,任命李人鳳為團長,陳興為政治委員,劉鬥辰為副團長,李曦晨為政治處主任。10團下轄3個營,每個營轄3個連,另有特務連、炮兵連各1個,共11個連隊,1800多人,成為第三支隊的主力團之一。

10團成立後,在膠濟線上扒鐵軌、炸火車,在辛店公路旁設埋伏、打汽車,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1938年至1939年1月,侵華日軍先後佔領了臨淄、廣饒縣城,打通了辛店至石村公路,並不斷有運送兵員和軍火的車輛由此通過。1939年1月25日,10團2營在李人鳳的帶領下,在臨淄城北的岳家莊伏擊日軍的運輸車隊,打死打傷日軍百餘人,擊毀日軍汽車7輛。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山東各地的抗日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組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奉命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1939年9月,第三支隊奉命在池上、太河、朱涯一帶進行整軍。根據八路軍山東縱隊的決定,第三支隊取消了團的建制,10團被編為基幹2營,李人鳳被任命為第三支隊副司令員。這支隊伍在清河平原轉戰八年,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中堅力量。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一部分擴編為解放軍7師,出關編入東北野戰軍,一部分劃歸華東野戰軍,投入到了解放戰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