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簡史》節選 200年一遇的丁戊奇荒

八十七

丁戊奇荒——200年一遇的大旱災,人口銳減

1876-1878年,洋務運動“求強”“求富”之際,約200年一遇的特大災荒浩劫華北,大旱持續4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5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死亡人數上千萬。在震撼世界的“丁戊(wù)奇荒”中,官方賑災的速度趕不上災民的增速,“桀驁者沿街搶奪,捨命而不悔”,甚至有災民“飢則掠人食”。1877年底,蘇州災民超過2萬人,大量的災民繼續南下,杭州城內人滿為患,“吃大戶”騷亂不斷,清政府不惜血本全力賑災,設“粥廠”,嚴懲腐敗官吏,安撫災民,整治暴亂。1876年,特大旱災,至此已有一年半沒有降大中雨雪,赤地千里,民以榆樹皮、樹葉、蒺藜充飢,到處發生人相食的慘狀,餓殍盈野,村落成墟。1877年,大旱、大飢,餓死者甚眾,人相食,十室九空。

其時,1876年,滎陽、汜水秋麥無收。1877年,鄭州市區、中牟、登封、滎陽、滎澤、新鄭遇特大旱,一春無雨,赤地千里,糧食歉收,民以榆皮、樹葉為食,蒺藜為食,漸及六畜。餓死者甚眾,十室九空,餓殍載道,村落為墟,人相食。鞏縣設男女粥廠各一,十里之內者每天舍稀粥一頓;十里之外者,每天發米4兩(125克)。知縣李掄元以工代賑,使饑民修築縣城至年底。是年,黃河在鄭州石橋決口,寬300餘丈,水深1.7米,淹沒中牟等40餘縣。奪溜賈魯河入淮。1878年,光緒四年二月,糧價騰貴,鞏縣小米每石(95公斤)制錢6300文(合銀子4.2兩);高粱每石(90公斤),制錢4400文。是年春,疫病流行,死人甚多。清廷賑款及各處捐款贈銀兩共約25萬兩。全省災民每人得銀5分,可買米1.2升。同年夏,登封王村發生霍亂,患者過半,其中死者過半,有的全家死絕。

丁戊()奇荒中,鄭州地區餓死多少人,是個未知數。然,人相食,從古至今,鄭州歷史上不止一次發生過,這種非人的社會現象從原始社會一直延續到20世紀中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