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廢危作為環保的細分領域,越來越受重視,其市場規模也在高速增長。但危廢行業存在著明顯的護城河即技術壁壘。而東江環保作為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卻頻頻被揪出環保問題,難道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就可以減少處理廢氣的成本?

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6月25日,東江環保遭央視點名股價突然閃崩跌停,截至收盤報15.68元,跌幅9.99%。

東江環保是一家專門從事危險廢物處置的上市企業,具備40多類危險廢物的經營資質,原本是一家區域龍頭,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將危廢的足跡遍佈在珠三角、長三角、福建、湖北、河北、江西、新疆等地,從而躋身全國危廢龍頭企業。

但是在2016年,東江環保被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查組指出,其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許可範圍超出了實際的處置能力,被令整改。而一年半過去,東江環保卻被央視點名背後貓鼠同盟,批評其多地企業汙染物檢測數據造假,設備參數可手動修改。受此消息影響,東江環保H股目前大跌19.4%,A股跌停。

危廢公司併購不斷

根據環保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危廢產生量達到4853噸,市場預計至2020年將達到8488萬噸。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危廢市場將迎來千億危廢市場,對於環保市場中這塊搶手又燙手的“香餑餑”,先後引來跨界者和資本方的佈局,包括東江環保。但危廢行業一直存在著市場佔用率不高,利潤率下滑,處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

雖然東江環保涉足危廢近20年,並通過不斷的併購以佈局危廢行業以在行業藍海中分一杯羹。但是,東江環保的整個體系擴大了,處理能力卻沒能一同跟進。2016年,在東江環保擴充自己危廢版圖的時候,卻被中央環境保護組揪出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江西省政府令其在2017年4月底整改完畢。

然而,一年半過去,被央視點名背後的貓鼠同盟,其多地企業汙染檢測數據造假,誇張的是,設備參數可手動修改。有業內人士指出,這虛假數據的背後,是企業在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減少運行成本。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東江環保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1億元,同比增加18.44%,扣非淨利潤為4.6億元,同比增長22.23%。

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自2012年登陸深交所上市以來至2015年三年間,東江環保發生了15個對危廢企業的收併購,涉及金額逾14億。2016年,公司併購隊列又增加了南通惠天然、如東大恆、衡水睿韜、東恆環境、浙江江聯、華鑫環保、華泰環保、濰坊藍海8家子公司,這8家公司乃危廢處理企業和環保技術公司。

2017年,東江環保又馬不停蹄的收購了五家企業,而在這五家企業中,四家都屬於工業危廢處理。實際上,東江環保在提高投資併購的步伐來獲取多領域的優勢。東江環保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從一家區域型龍頭企業變身為環保行業的龍頭企業。

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而在東江環保跑馬圈地時,公司的原實際控制人張維揚與廣晟公司於2016年6月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廣晟公司控股東江環保達15.72%,搖身變為實際控制人。廣晟公司為廣東省國資委下屬大型省國有企業,總資產1300億,已發展成為以礦業、電子信息、工程地產、金融為主業的產業集團。而在國資企業加碼下,東江環保無疑“錦上添花”。

東江環保被央視點名“貓鼠同盟”,三年15次併購隱患重重

不過,實控人變更後不久,東江環保被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江西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違法現象普通,其中,江西東江環保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範圍超出了實際的處置能力,被令整改。2017年四月底,到了要求整改的最後時刻,在東江環保公司的處置現場,企業負責人表示,整改措施已經如期完成,二噁英的控制水平,在國內都是最高水平。

為減少成本,修改廢氣參數?

在被整改後,東江環保似乎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5月份東江環保便發佈了定增預案,募集資金不超過23億元,用於江西、山東濰坊、福建、江蘇南通、廣東東莞、河北衡水等地廢危、工業固廢以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這一年,東江環保又收購了5家企業,危廢圈地運動仍在繼續。而在6月份併購途中,東江環保的高管團隊發生了變動,部分廣晟公司的人進入了高管團隊,產生了新一輪的高管層。

併購手段使其在危廢領域快速佈局,2017年年報顯示,危廢業務收入佔比達76%,危廢業務佔營收的比重進一步提升。但是,當一年半過去以後,央視第一時間欄目名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江西豐城:東江環保背後的貓鼠同盟》的報道,指出多地企業汙染物監測數據造假。不僅如此,作為排汙企業,東江環保的操作人員卻可以進入到管理員的界面修改參數設置。

一面快速併購擴大廢危市場,一面又對環保廢氣問題熟視無睹,在被令整改後仍然對環境違法無動於衷。而廢氣不經處理排放,實際上是在節省成本。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東江環保的營業成本構成中,工業廢物處理處置服務中的技術服務費同比減少84.64%,,市政固廢處理處置服務中的原材料同比減少73.52%。

對此,國家環保督察辦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企業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它為了減少成本,用虛假的數據,在掩蓋自己的違法事實,如果直到督察進入時仍存在這種情況來看,任憑企業這種虛假的數據長期矇混過關,那不是明顯的弄虛作假行為嘛?”目前,江西豐城市已經要求企業停產整治,這家企業,包括法人在內的多名責任人,被江西豐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有意思的是,國金證券早間卻發佈研報稱,東江環保作為國內危廢處理絕對龍頭企業,“2018清廢行動”進一步激發公司長江流域危廢處置產能釋放,維持“買入”評級。而在已經參股的流通股東中,東江環保恐“坑倒”一眾投資大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