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深度工作力的10個技巧

文/古爾浪窪

提升深度工作力的10個技巧

1、集中注意力於單一問題,持續思考

我們走思考時,注意力容易渙散,因此,要經常注意鍛鍊思考單一問題的持續力。

技巧如下:

◉持續性單一思考

儘量在散步、慢跑、淋浴等花費體力累的活動時,有意識讓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問題上來,而不是信馬由韁,聽之任之,這樣就會形成持續性思考,而不是碎片化的思考。

◉不繞圈子

在思考中,如果已經有了答案,或者有了相對可以捕捉的模塊和框架時,有意識引導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階段,而不是重複在一個問題上繞圈。

◉將思考結構化

在思考的過程中,儘量建立有框架的思考過程和模式,也就是用結構化的方式去思考,讓思考變得有效率,千萬不要用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的散漫式思考。

比如,安排一項工作,你就用5w2h的要素去思考,不管大小事,進行的時間長短,你都會完整思考到為什麼要做,誰做、什麼時候做、哪裡做,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或者做多少等等。這樣的好處,是你不會漏掉重要的要素。

比如寫作模式,就是:構思、組織素材、寫初稿、修改。如果你明白這種結構化的方式,你從哪塊入手都可以,先有素材,寫上幾句,回頭再去改改,構思出整體框架或主題,組織新的素材,寫成初稿,或者按照順序一氣呵成,都可以。這樣的好處是你不會弄了一半不知道怎麼進行下去了。

2、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進行下去,或者不能深入的原因,是我們過於隨便,結果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讓自己不能短期內快速集中精力。

解決的方法是,建立儀式,這樣容易讓自己收斂和束縛散漫,從而快速進入到某種狀態。比如固定的時間幹固定的事,這樣你就不會想我啥時候開始幹,幹完還要幹什麼;比如不要在床上讀東西和寫東西,而是一定要坐在桌子前讀書和寫作,這樣你就不會懶懶散散,容易打瞌睡;比如用電腦寫東西的時候關閉網絡,這樣就不會因為上網到處亂逛而浪費時間。

沒有一成不變大家都可用的儀式,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只要自己覺得合適就行。

3、像管理公司一樣管理自己

在公司,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的條條框框和規矩規範,所以,公司的很多事物,不會隨便改變,會比較自動地運行下去。

同樣的道理,如果希望自己在深度工作方面也能有效執行到位,最好建立一些原則和規則,從而幫助自己建立紀律,從而來保障效率及執行力。

比如,我自己是這樣子來保障自己能有效執行的:

◉專注於最重要的事

嘗試的越多,完成的越少,將最重要的事情擺在最前面,才是確保優先完成的最有效方法。

◉建立清晰目標和完成節點

有時候,很多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就是因為目標建立的不清晰。比如,是完成,還是做了,還是有結果,還是令自己和客戶(上司、同事)滿意的結果。不同的目標,做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說上面這樣的方式是對做工作的理解,有點籠統的話,具體的項目,我就會給出具體的可量化的指標。比如,是準確率、合格率、廢品率、銷售金額達到多少。越具體,就越容易執行和管理自己。

◉及時做效果評估,予以獎懲

不管是什麼項目,完成後都自己做個評估。如果只是自己知道,不需要客戶或者上司確認的項目,也要評估,並獎勵或者懲罰自己。比如,做得好,達到預期目標或者效果,可以獎勵自己吃頓好的,住個好點的酒店等等。總之,要儘量自己管理好自己,鼓勵自己,驅動自己,刺激自己,肯定自己,讓自己有動力。

提升深度工作力的10個技巧

4、給自己放鬆和分心的時間

人畢竟不是機器,不能只是機械地要求和執行,因此,適當的時候,也要安排放鬆和分心的時間,以便調整狀態。

比如,如果不是時間緊迫或者必須要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的項目,偶爾也會在查閱資料,或者工作的間隙,上網瀏覽一下。這一方面是讓自己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讓大腦適當放鬆,一方面,也是調節深度工作時的焦慮、壓力與適當的遊離與新鮮知識及信息有個交替,從而降低工作的枯燥度。

5、建立自己的工作哲學

這個聽起來似乎有難度,其實並沒有那麼深奧。簡單講,就是有一些自己特色的工作習慣和方法堅持。

比如,是晨型工作還是夜型工作,是喜歡切香腸式把大項目切開一段一段完成,還是精神高度集中一口氣式完成等等。

這種建立的方式沒有定勢,按照自己的特點逐步摸索和建立即可。

6、下班即結束工作

下班就結束工作,不是說到下班點工作做不完丟下就走,而是建立一種固定時間表完成工作的習慣,也就是要慢慢嘗試優化一天的工作量及時間安排,讓其科學和合理,並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你就會形成自己的工作節奏。

提升深度工作力的10個技巧

7、量化深度工作

比如,做會議記錄是淺度工作,做一份預算方案則是深度工作。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因為工作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厚此薄彼。一份會議記錄要與一份預算方案一樣,做到符合要求並達到要求,這個不需要去費腦筋思考和區別。

真正的區別是,一份會議記錄與一份預算報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同。一份會議記錄可能15分鐘就能做完,但一份預算可能需要一週才能完成。

量化深度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8、確認淺度工作與深度工作的時間比

淺度工作與深度工作都是我們需要做的,這個誰都一樣。但花在同樣一份淺度工作和深度工作上面的時間卻會大不一樣。如果你能有效管控淺薄過所佔的時間和精力,那麼,你就可以將更多精力調整到深度工作上去。

9、別獨自工作

我寫過一篇《不要一個人吃飯》,是講,在飯桌上與不同領域的朋友交流,我們會獲得不同領域的信息,汲取到不同工作的經驗,這些對我們開拓視野和提升工作能力是有幫助的。

同理,工作也一樣,沒有人是全能冠軍,工作中一定會有自己不會或者完不成的事,因此需要同事的協助。

實際上,越是深度的工作,越需要同事的配合。因此,學會與別人協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

10、學會懶惰

懶惰並非指偷懶,而是指,該休息要休息,該借力要借力,需要別人的幫助,就大膽張口,不要啥事都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則沒有人是全能,所有事情都能做完;二是,光靠自己踮腳見是增加不了多少高度的,站在別人肩膀上才能看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