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和一本二本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leejq1985

三本和一本、二本有什麼區別?舉個通俗易懂的栗子吧,如果重本是蘭博基尼、法拉利的話,一本就是寶馬、奔馳,二本就是本田、大眾,三本則是吉利、眾泰了。雖然都是汽車,但無論是做工還是性能,車與車之間都是沒有可比性的。雖然看起來都能開,都能遮風擋雨,但是行駛的穩定性或者是出現碰撞,區別就明顯了,所以一本,二本,三本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那麼,三本和一本、二本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一,錄取批次不同。一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從2017年開始,部分省市已經取消了三本,與二本合併為同一批次,統稱為二本(其實不過是糊弄啥都不懂的學生和家長罷了,呵呵,從學費上可以區別出來的)。

二,學費不同:一本、二本學費普遍在3500—5000年/學年,根據專業不同略有差別,特殊專業可能高一些。三本院校學費相對較高,普遍在10000—15000/學年,部分院校和專業會更高一些。

三,辦學性質不同。一本和二本屬於公辦院校,有極少數二本有民辦範疇,其教育經費都是由國家或當地省市劃撥,教師也有正式的編制。三本大都是民辦或公辦民助範疇,包括獨立學院、民辦高校,屬於企業化運營。國家基本不給教育經費,其教師也沒有正式編制。

四,畢業證不同。雖然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科,但從畢業證上還是可以區分的。一本二本畢業證上加蓋“某某大學”公章,從公章上看不出院系專業,大學校長簽名。三本如是公辦民助性質,如獨立學院,畢業證蓋的一般是“某某大學某某學院”章,學院院長簽名。

五,社會承認度有差距。現在,社會上學歷歧視現象比較嚴重,用人單位都覺得一本比二本好,二本比三本好,在就業和考研的時候尤其明顯,甚至很多用人單位直接對三本說“不”。

六,師資有差距。大學層次不同,師資差距還是很大的。在重本,基本都有幾個兩院院士,多的如清北多達七八十個。一本就很少了,二本很鮮見,三本基本沒有,一些民辦高校很多教師都是從社會上招聘的兼職人員。

七,平臺有差距。在重本、一本這個平臺,你的人脈、知識和眼界都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二本次之,三本就差一些了。這一點從每年大學校招可見一斑。一本二本畢業季都有校園招聘,特別是一本,用人單位以高校、機關、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居多。而三本畢業生普遍需要到社會上趕人才大集的。

八, 社會資源不同。對一個大學來說,校友是一個寶貴的資源。一本因為生源好、就業層次高、職場升遷快,所以社會資源比較豐富。二本相對來說差一點,三本因就業層次制約,其畢業生社會資源與一本、二本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管理那點事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我是二本畢業,前提在此,噴子勿噴!

從學費上講,一本二本學費每年5000左右,加住宿1200左右,生活費自理。三本學費12000-18000不等,個別上20000,住宿費各個學校不一樣,生活費自理。

從學歷上講,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大學本科,但是一本二本畢業證上校長簽名是該大學校長,三本就是某學院院長蓋章,說白了,就是民辦出錢掛在某大學上,畢業其實某大學不認可。

從就業上講,我這裡說的是普遍現象,不排除有個別例外,噴子勿噴。一本大學就業公司條件,名氣,待遇都是最好的,二本次之,三本還要差一點。拿我來說,當時華為公司只在一本名校開展校招,絕對不會到二本三本學校招聘,差一點的公司一本學生看不起,就到二本學校開展校招,二本招完了再去三本招。本人當時找工作去過一本大學,本人大學,三本大學參加過校招,12年,一本大學待遇普遍4000-6000,二本就只有3000-4500了,到了三本就只有2000-3000了,有的甚至更低,我見過一個1200的。

再說考公務員方面,這方面大家都是一樣的,本科,都可以考。只是一本不願意考,三本不屑於考,二本使勁考。這方面二本還是挺悲催的。

最後,強調一下,我這裡只說現實,沒有羨慕一本,自卑二本,歧視三本。三本也有很優秀的同學,一本也有自暴自棄的學生,二本夾在中間左右不是人!

各位學子,人生是自己的,不要被那些所謂的讀書無用論騙了,那些提出讀書無用論的人說不定子女出國留學了,成績好得不得了。這個社會是有不讀書當大老闆的,我就想讓你看看成功率有多大,別給我說馬雲,中國有幾個馬雲?看看坐在公司的白領,你去問問他們的待遇,再問問他們的學歷,你能找出幾個高中生?我就問,各位願意走高就業,優就業的大學,還是願意走低成功率的不讀書,況且,難道每一個成功的老闆都沒有讀書嗎?醒醒吧,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學習,好好高考,考得好才能上好大學,好大學才能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好條件,有了好條件才有女人跟你,才有男人欣賞你,才能有美好生活!


汗毛森

三本和一本、二本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普通高等院校,都是四年制,畢業時都是標明本科,都會獲得國際、國家和社會的認可。

它們的普通區別在於:

1、學費不同

一本、二本的學費都是五千左右,根據專業有所不同。但是三本的學費一般都在一萬五左右,是一本和二本學費的三倍。

2、教育資源的不同

一本的教育資源是最多、最優秀的,國家給的扶持也大一些;二本其次;三本最後。好的學校一般每年都有知名教授去學校開講座,學校的教授級別的老師也比較多。

3、辦立範疇不同

一本的學校一般都是公辦院校,二本大多數學校都是公辦的,少數的是民辦,三本的學校一般都是公辦民助的範疇。

4、錄取時間不同

一般錄取的順序是"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專科一批、"專科二批。

其實,現在高考時很多省份已經沒有三本了,比如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安徽、新疆等23個省市已經取消第三批次。

可能一本大學的優秀學生會比較多,但是仍然也有不好好學習的;三本中的學生可能優秀學生比較少,但是真的有很多三本學生在大學期間很努力學習,去做兼職,去創業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

在我看來,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學生也沒什麼區別,可能只是在求職的時候更容易被HR看見簡歷吧。但是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學歷不那麼重要了。

綜上所述,三本和一本、二本在學費、教育資源、辦立範疇、錄取時間等上有些區別,但是最終決定你們之間區別的是你在大學四年中努力的程度。所以,不管你是在哪所大學,一定不要放棄學習和進步。


——END——

你覺得三本和一本、二本有什麼區別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n

{!-- PGC_VIDEO:{"thumb_url": "19c400109047b77cbe48\

費曼學習法

高考前,總是聽說這樣一句話:考上了大學都一樣,上大學主要得靠自己。天真的我們真的以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會很大,然而進入大學一兩年後,自己發現已經和當年考入好學校的同學相距甚遠。不得不感嘆當年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考一個好的學校,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究竟是什麼拉大了曾經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我們的差距?

我們不得不承認學校之間存在的各種差距。

一、好的學校通常擁有良好的硬件、軟件設施。

這類差距一直存在,但是會逐漸縮小。例如宿舍條件,教室設備的條件等等,其實現在很多學校都有了新校區,那麼新校區的硬件設施比起一些老校區的設施肯定會好很多。

二、學校能提供給你的平臺較好,獲得的資源不一樣。

這是學校之間存在的主要差距之一。比如從講座方面來說,好的學校經常會有知名教授學者等去講座,而一般的學校一年可能只會有那麼幾個有分量的人物來開一場講座。在學生活動方面,好學校參加全國性的甚至國際的活動、比賽的機會較多,而在一般的學校,通常是校內的活動一大堆,卻引不起關注。

三、能夠接觸到的人和事各有各的厲害。

在一般的學校通常都會經常感嘆某個學長學姐有多厲害,某個老師有多牛。而在好的學校,自己身在那個圈子,不會感嘆那麼多,身邊的人各有各的厲害,並且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大家都在向更高處走。

而上面這些差距帶給大家的: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標準的不同。

在名校,很少有去感嘆老師有多牛,同學有多厲害,反而大家都在一個積極努力的氛圍之中。學習也不僅僅是快期末時候的事,自習室每天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裡到處都是叼著麵包奔跑的人。

而如果是在一所一般的學校,可能很多同學會感受到:自己積極向上點、努力一點就會遭到周圍人的排斥和嘲笑,逃課睡覺是常事,學習氛圍很差,最努力的時候就是期末複習的時候。

而個別一些稍微努力點的同學,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會覺得自己相當不錯了,或者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學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錯,然後就害怕被排斥而放棄去努力。

在書《精進》中,把我們所說的這種差距描述得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其實在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裡,最可怕的地方不僅僅是資源的匱乏,更可怕的是在最需要開闊眼界的時候被限制了眼界,在最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候降低了要求的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當你在感嘆過了六級好厲害的時候,可能在另一所學校的同學的六級已經上了580;當你說課程好難我肯定會掛的時候,別人都是奔著儘可能高的績點去考的;當你認為過會計從業好厲害的時候,別人已經在關注cpa、cfa了…

潛移默化之中,你的標準越來越低,再加上自己的失望和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因為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緣故,也會被樹立為你的榜樣。

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否定自己,因為你扒拉扒拉周圍的人,好像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準做不到,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普通985高校和正經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麼天才和常人的差別,考上好學校的人,若是高考手多抖兩下真可能和你考得一樣。

可是後來這四年的耳濡目染,讓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數了。於是久而久之,你們的差別已經變成了質的差別。

我們再來看一下找工作時的差距

對於很多企業單位,在招聘時都會首先考慮名校學生的面試機會,而且很多公司或者事業單位招聘信息上明確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但這也僅限於畢業前後,這樣做也並非沒有理由。

剛畢業時找工作,學校只是給了一塊敲門磚。因為你沒有其他的資料證明自己,公司面對無數的候選人,也是無處下手的,這時候,文憑就充當了一種篩選的機制。不同的文憑至少代表了:一定的專業基礎、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學習態度、一定的學校風氣。一個公司如果願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撈針,可能對公司來說不是壞處。

其實看學歷這個問題,看的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學歷背後折射出的學生的學習能力、領悟能力、自律能力等等。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一般學校學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職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學習、累積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

三年之後,學歷只是很輔助的功能,學習力、能力、責任心、為人處事這些點成為工作能否快速上升的關鍵。工作兩三年後一般來說只要你有了過硬的能力誰還會管你是不是名校出身?老闆要的是人才,誰會管你是什麼出身。

所以,不是說211、985的大學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再好的環境和資源,自己不把握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假的。

劉宇是一個211學校的學生。自己能考上一個211,他說可能是高考那兩天運氣太好。進入大學,他就真正開始放飛自我。每天沉迷網遊,掛科,重修每個學期都有他一個。靠著自己的英語天賦勉強飄過了六級,他自己也覺得很厲害的樣子,因為他看到很多人努力去複習去準備也沒過。

而他的室友,專業成績年級第一。每天早出晚歸,沒課的時候也基本是在圖書館裡。大四的時候,室友順利保研了,而他還在為未來何去何從焦愁著,為過去後悔著。

就是這樣。相同的條件,當你在沉迷歡樂和安逸的時候,有的人正在奮鬥不止。當你沉迷於網遊時,有的人正在自我完善。你以為你“淪落”到一個“理應墮落”的地方,有的人卻正在看看抓住一分一秒,不斷提升。

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去努力了,就算是在多不好的院校,那目標你也很可能會達到。

這是一個胖魚的故事。本科某地方工科院校,4月份已經確定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大一的時候成績也不怎麼樣,甚至掛過科,但從大一開始,他的想法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他進入大學就把重心放在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方面,也就是希望能通過打競賽提升自己。

大學四年,拿了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獎項,在一次大賽上拿獎之後,他說:一起參加比賽的有清華北大的,復旦同濟交大等等,但是我們的表現不比他們差,敲代碼完全不輸於他們,原來,所謂的985,211,也沒那麼可怕。

大二暑假的時候,他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二的成績參加了某985大學的夏令營活動,接觸到很多在互聯網、計算機方面能力很強的人,也在這裡看到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在這樣一個氛圍之中,他開始暗自下決心考研,並且目標是北京大學。

開學進入大三,考研的事情已經定下。但眼前不但還有比賽要參加,而且自己的四六級都沒有過。之前考了兩次四級都沒過,也就是說,他需要在準備考研期間一口氣把四六級過了。

大三上學期,除了上課、準備比賽之外,其餘時間基本是在學習英語,在考前40天的時候加入了我們的四六級全程通關班,順利通過了之前考了兩次都沒過的四級,下半年六級也順利通過了。

真正開始複習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中旬,暑假也沒回家,一直為自己的目標奮鬥著。雖然挺累,但是內心充實。初試高分過線,複試的時候著重講到了自己的各種競賽歷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考上。

一路走過來,胖魚說,他也有一些經驗想告訴我們。

一、要確定自己的想法和目標,並且要做出行動。

自己一開始就想著通過打競賽來提升自己,所以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比賽,在應試能力、實踐能力和素質方面有有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意結交人脈。

參加了那麼多的比賽,平時肯定少不了隊友的支持。也因為這些活動才認識了很多同學,他們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在後來的學習和準備當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資源。

三、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這一點不用多說了。大學四年參加的無數競賽就是因為自己的喜歡,所以做到了極致,才有了現在的我。當你做到極致的時候,它就成為你的特長,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在學習上的投資永遠不要吝嗇

我在大三之前考了兩次四級都沒過,大三面對比賽項目、考研、課程,對於四六級都沒過這件事其實壓力是很大的。這時候加入了有道考神,在四六級的備考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不得不說老師們的經驗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五、多嘗試。

大學,四年時間。說長不長,因為你會發現過得很快。說短不短,四年,足夠改變一個人。多嘗試才會知道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才會知道自己合適什麼不適合什麼。這四年,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很多時候都應該跳出校外,進入更加寬闊包容的天地,發現更多未知可能。

還是這句話

不管讀的什麼學校

關鍵靠自己

逆襲的故事有很多

牛逼的故事也很多

你可能會說

那都是別人

那又不是我

不嘗試

你怎麼知道


悅食客家

三本和一本、二本有和區別:1、錄取批次上的不同 一本、二本、三本是相對於統招錄取而言的,就是錄取批次。一本就是本科一批,也就是本科第一批次錄取;二本就是本科二批,也就是本科第二批次錄取;三本就是本科三批,也就是本科第三批次錄取。 2、對應的院校一般也不同 一般情況下,一本錄取院校屬於重點本科,二本錄取院校屬於普通本科,三本錄取院校屬於私立院校或獨立院校。 特別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各地開展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批次合併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截至2017年3月29日,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山東、福建、四川、廣西、湖北、江西、遼寧、廣東、內蒙、重慶、貴州16個省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已經取得積極成效,取消批次對減輕基礎教育焦慮和高考焦慮具有重要深遠的意義。

網友二:

最實質的區別就是畢業證學位證不同,我讀大本的時候,學校當時連畢業證的封皮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是正紅色,三本是綠色。而且師資,教學環境,學校實力方面三本,至少現在的三本是肯定比不上大部分一本二本的。原來的很多人鼓吹的什麼老師還是一本的老師之類的已經基本不存在了,就算有也是很少一部分年輕老師,即使還是零幾年那會,校區、老師沒分開,我們系裡出名的教授博導們也是不給三本上課的。

再然後,不管你什麼分數考上三本的(不排除有的學生不會報志願,當時上了二本線不少,被三本吹鼓動去上了某某名校的掛名三本),在就業和考研面試的時候,老師都會覺得你就是學習能力很一般,小時候不努力,二本考不上的人。甚至我研究生畢業那年,就看見有的央企簡歷篩選的時候,第一學歷是三本的不收的,所以對這塊也有影響。

網友三:

1、985、211大學都是一本,畢業證書後面有後綴學院的是三本。

2、許多非211、985的一本大學,由於種種原因,會招大比例的二本專業,比如江蘇的南京審計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等,二本專業和一本專業的畢業證書是沒有任何區別。

3、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白紙一張,考究大學畢業生能力的最大標準就是學歷,可能許多經驗豐富的大公司的HR對一二本大學瞭解很清楚,但沒有誰能清清白白的瞭解所有普通一本大學的一二本專業設置,所以這些大公司就不去考究你是什麼學校了,直接將錄取圈劃成211、985,或錄取專業的王牌學校了,比如除了南京審計大學的審計專業,其他專業都不認,這讓許多優秀的學子也失去了求職機會。

4、建議能上二本的同學多側重甄選普通一本大學二本專業,畢竟畢業求職時普通公司的HR還是不可能分得清那麼多專業的,會有一本的優勢!

網友四:

不管是幾本,區別在於大學裡的師資和資源不一樣,另外收費不一樣,這是區別!其他的管理都比較嚴!放在人的一生當中來看,其實有可以說沒有區別,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初中只有50%的人能上高中,另50%上中專,高中考大學時只有50%上本科,另50%上大專,所以能考上本科的智商考不差,只是考上本三的學生也許發揮失常也許談戀愛也許貪玩了!綜規整個社會,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企業精英,英雄不問出生,他們不唯學歷不唯運氣,全部共同點就是終生學習畢生努力,走上了人生的頂峰!所以不要糾結於人生的一小步,只有時時刻刻奮力拼搏努力進取的人,終將獲得人生的成功!在歷史的長河中,畢竟人生是彈指一揮間的事!

網友五:

我是農民工,只讀了五年書,老婆大字不認識,現在在市裡開個裝修的小店,95年生了一雙胞胎兒女,14年兩個小孩高考,兩個三本,兩個傢伙感覺對不起我們,我就說寶貝你們已經很能幹了,比你們爸爸媽媽強了好多倍,他們都說要去讀專科,怕讀三本要得錢多,我堅決說不行一定要讀本科,管他幾本。現在每年兩個人學費3萬加上伙食費差不多6萬一年,明年畢業了!我讀書太少了,好多字寫不出,反正不管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兒女比我強就行。

網友六:

第一他們都是本科,你未來可以直接考研這是唯一的共同點。不同點首先是你需要交高昂的學費,其次學校環境不利於學習,沒有太高考研學習氣氛,證書社會認可度不高,但是比專科好。三本和二本沒啥區別。就是學費比二本貴。和一本相比差距很大,畢竟一本社會認可度高,二考研幾率比三本高很多,一般一本學校綜合度很高,有很多其他專業可供選擇,但三本的相對較少,很多都是獨立學院就是一個三本學校。


英語老司機

一本大學,在中國有重點一本(211,985工程)和普通一本。他們大都分佈在中國的大城市和各省省會,有著最多的國家科研經費的關照,最好的教師資源,最好的教學設備,最好的專業實驗室,最好的學習氛圍。而最讓二本,三本學生羨慕的就是中國的頂尖企業往往會在一本進行校招,因此一本畢業的同學在畢業找工作時有很大的優勢。而著名企業招聘時的一句:非211,985工程不招,讓很多人感嘆社會的不公,只恨自己在高中沒能成為學霸。對,學霸,一本的錄取率之低在考生大省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因此每個人都在為了成為學霸努力,必須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才有可能擠入一本陣營。一本基本上都是公辦高校,學費不高,普通家庭供得起,也很自豪自己的孩子考上一本。

二本大學,基本上都是地方性高校。比較好的二本一般分佈在各省的省會和比較發達的地級市,一般的二本基本上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地級市都有一所,基本都是XX(市)師範學院,發展好一點的地級市會有一所XX(市)理工學院。二本大多以XX學院為名,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才有機會改名成XX大學。二本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比較一般,科研經費國家沒有什麼重點關照,撥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一塊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那種。二本的大學學習氛圍一般,全要靠自己。二本大學大多都是公辦高校,學費也不貴,一般的家庭都供得起。上二本的同學覺得自己學校不好的大都通過考研去考一本的研究生。

三本大學,大多是民辦大學,獨立學院之類的,往往有著遠超一二本大學的學費,這是最讓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三本的民辦大學更像是一個企業,教學設施和教學設備和你交的費用是對等的。三本的教學質量和民間的資本投入有關,若有不差錢的教學科研經費的投入,也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三本的經費來源是完全要靠自給自足的,為了增加收益,三本的學費往往居高不下。一般的家庭是供不起孩子上三本的,三本會苦於招不到學生而努力宣傳,所以每次高考前後我們會發現打廣告宣傳的最厲害的是三本。

一本,二本,和三本,像極了當代中國的階層分化。還在上高中的你還是努力去考取一本,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未來吧。


考生之前的努力奮鬥就是為了高考報志願時有更多的底氣和把握。而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有很多考生和家長都還不太瞭解本專科學校的區別,下面再詳細解說一下。,同學家長們不容錯過!

 1、大本包括重點本科和普通本科兩種形式:

  大本採用教育主要有兩種實現形式:985、211重點本科高校(簡稱重點本科)和普通123本高校(簡稱普通本科),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同等學歷和文憑的本科高校,只是“985、211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高校”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後者注重理論實踐應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後者重應用

  “985和211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院校”同屬大本。(大本學制:大學本科4-5年,可申請學士學位)二、我國高等教育大學生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

  大學本科(簡稱大本、本科、大學)和大學專科(簡稱大專、專科)。兩者區別主要有兩點:

  學制:大學本科4-5年,大學專科2-3年。

  學位: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大學專科沒有學位。

  一般一本大學即經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教育廳批准可在該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此次考生的高校。目前我國可在全國招收本科一批的大學主要有教育部直屬或其他主要部屬以及部分省屬重點大學(一般多為985工程或211工程院校)。有些一本院校主要以本省為主體,全國部分省份一本為次。

  總體上來說,一本大學大都是部委直屬大學或者“211工程”大學,而二本大學大多為省屬大學或者非“211工程”大學,二者在師資、硬件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學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對來說,考上一本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同學讀的是二本大學。

  2、三本院校與一、二本院校的區別:

  (一)、高考中本科按錄取批次劃分為三個批次,一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

  (二)、三本和一、二本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本科層次的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屬於“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是不標明幾本的,只表明是本科,都以自己高校的名稱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證書,所以一、二、三本的畢業生都將獲得國家、國際、社會上都承認的學歷證書。

  所謂的區別:

  是入取批次不同:一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

  是收取的學費不同:一本、二本相對稍少一些,但一些轉設二本學費也相對稍高一些,三本院校學費相對也稍高一些。

  一本是“公辦範疇”的;二本大多數是“公辦範疇”的,但有極少數也屬於“民辦範疇”的;三本:主要是指“獨立學院本科院校”等,是“公辦民助範疇”的。


3、大專包括高專和高職兩種形式。

  大專教育主要也有兩種實現形式: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高專)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高職),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重能力,後者重技術。高專和高職同屬大專。

  4、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本科教育層次。

  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分為四個層次和等級:

  專科教育層次

  本科教育層次

  碩士研究生教育層次

  博士研究生教育層次

  總之,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就是(本科教育層次)。1、2、3本高校是同一個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高校”只是側重不同。“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高校”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後者注重理論實踐應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後者重應用。

  本科高考入取批次的不同,本科123本叫法稱呼的不同,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本科(123本)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不同,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所以123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學歷和文憑的高校,只是側重不同,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論研究,普通本科高校(普通123本高校)重理論應用即重點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應用。



蘋果的綶呀

北京三本的續費知道多少嗎?一年69800,4年就是快30萬了。一般的家庭根本上不起。外省市的三本費用會低一點。


那麼一本二本三本有什麼區別呢?

現在這個問題的問法就有問題了。因為很多省市的二三本已經合併了,沒有了三本了。所以也不存在三本和一本二本的區別了。主要是一本二本的區別了。


若是想報考,想知道一本二本學校的區別。那麼老王告訴你幾個指標吧。


教育部直屬?市屬還是其他組織直屬。

若是想判斷好學校,那麼看看他直屬的是什麼?若是教育部直屬的高校,那一定不會太差。若是市屬或者其他組織直屬,那就另說了,要看專業和具體學校了。

大多數教育部直屬的高校不是985,就是211,這都是有一流專業或者就是一流高校了。


為什麼要區別一本和二本的高校呢?因為教育質量不同。師資水平不同。會導致學生的水平有差別。好的學校的師資大多都是高水平的。比如你看現在985高校的招聘信息,絕對是非海歸博士不要。而一般的高校就不一樣了。所以這還是最根本的問題。


都說師傅引進門,學習在個人,所以師傅是很重要的。



老王偵查記

首先,本人二本,畢業六年。本來不喜歡回答,但是怕學弟學妹們被誤導,所以來說說。

學歷很重要,至少對於一般普通人是這樣,有權有勢的肯定不在乎,我初中高中有幸都在擇優班,只是成績不太好,畢業六年,看得比較多。

學歷能為一個人提供一個平臺和門檻,不同的學歷能走不同的路,起碼起點不一樣,至少像一汽、廣汽之類的管理層和技術層門檻是985,多大的關係必須985,不然只能從基層做起,因為有朋友在裡邊上班。還有飛利浦、福特也是985起,這些都是國家對學子的保護,不然好工作都被有關係的佔光了,這點國家值得表揚,當然都有同學在裡邊工作,知道真實情況才敢說,一般這些企業都是一進去工資就超一萬,七險二金,跟我們比多了一倍多。

不是很善於言辭,總之不要相信學歷無用,如果你家沒錢沒權沒勢,那麼讀書是最容易就能把你帶入上層社會的路,他為你提供平臺。

打個比方,有一個很好的崗位,有一千人來應聘,你負責選人,沒有人有時間一個一個看,那麼學歷就可以幫你篩了很多人,而且各個部門無話可說,就是這麼簡單。

我是雲南貧困山區的農民,我覺得讀書確實改變了我的命運,而且是好的改變,言盡於此,共勉


我是晴天20101461

1、在達線分數上的差別

一本大學包括985和211這一些國家的重點大學,錄取的分數線要達到當年劃分的一本線,主要是指在高考考試後,各大高校在本科層次階段第一批次招錄學生的院校,學制通常是4-6年制的,學生在通過考核畢業之後,可以取得相應的本科學歷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一般來說師資和科研能力較強;

二本類的院校,和一本院校在大的方面基本上沒有出入,是第二批次招錄學生的院校,主要是一些省屬本科院校或者是普通的公辦學校,綜合實力略低於一本類院校,學制也是分為4-6年;

三本類的院校,是本科層次第三批次錄取考生的院校,所以也有稱之為“本科三批”,同屬於普通高等院校,學制為4年。

2、師資教育力量的差異

俗話說的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本類院校作為本科類院校食物鏈的頂端,自然聚集了大量優秀的教師,比如說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大家都熟知的一本類重點大學,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和學者的光臨,他們多是傾其一生的心血,專心致志的研究自己的專業,而且會不斷的加強與國際一流諮詢之間的聯繫,這樣的教育資源和國家的教育投資,都是普通的二本和三本類院校,不能觸及的。

這些課程能夠真實的讓你感覺到學校老師教育帶來的明顯差距,而在線教育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產物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育的階級溝壑),如果你在初中,我推薦你去優酷搜索一下你們專業的課程,在高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這類軟件上進行公開課學習了。

自我認知與自我成長是決定你未來的最關鍵因素,只要每天成長一點點,你就會成為最優秀的人之一,其實變得優秀,變得有競爭力,沒有那麼的辛苦,重要的是找到好的渠道和學習方式。從不同渠道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也是你需要鍛鍊的。

3、整體氛圍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於每個人的作用都是潛移默化的,一般來說,一本院校的學子,通過多年的學習堅持和思維知識的積累,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一所一流的本科類院校,那麼這樣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產生出的正能量磁場也是不可估量的,雖然在二本類和三本類的院校,也有很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有更好的“圈子”,會讓我們進步的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