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扎克伯格的聽證會“首秀合格”?

點上面的藍字 航通社 訂閱我們

为什么说扎克伯格的听证会“首秀合格”?

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微博:@lishuhang

這兩天,如同之前所承諾的那樣,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美國國會山參加了總計10個小時的聽證,接受美國國會數十位議員的質詢。

這是一次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聽證過程,不僅被多家全球主流媒體直播,而且到達現場去提問的國會議員,都佔據了總數的接近半數,在以前的聽證會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为什么说扎克伯格的听证会“首秀合格”?

這些議員作為全美用戶,以及全球多達20億的Facebook用戶的代表,以普通用戶的身份對扎克伯格提出所能想到的最尖銳的問題,而在我們看到的直播畫面中,扎克伯格都能一一化解。

他的表現是否已經符合全球資本市場對他的期望呢?這一點,投資者已經用錢投票做了回答。在聽證會期間和結束後,Facebook的股票止住了連日來的跌勢,開始穩步回升。

每一位普通用戶對於扎克伯格的表現自然各有評說。那麼,為什麼資本市場已經能夠認可小紮在這次聽證會上的表現呢?

我們觀看各位議員提的問題就會發現,其中涉及真正核心的技術、算法問題,或者是哪怕在公司經營方面比較難以解答的問題,都是沒有的。

扎克伯格實際上是以車輪戰的方式,重複很多遍回答不同議員提出的同類問題,有時候甚至是旁人聽來非常幼稚可笑的問題。不需要扎克伯格本人開口,我們這些觀察者翻查之前的媒體報道也能給出類似的答案。

为什么说扎克伯格的听证会“首秀合格”?

有一種說法是,在聽證會之前的幾天,包括桑德伯格在內的Facebook多名高管,積極的花錢遊說國會議員,就像以前那些需要做聽證的傳統大企業一樣。

這是美國政壇的一個公開的秘密,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封口費”給的到位,才讓議員們沒有把最尖銳的問題提出來,例如扎克伯格是否需要引咎辭職等等。

但是就算沒有這種陰謀論的說法,我們也能想到議員們提出的問題並不可能過於專業化,讓人難以回答。

其實,美國國會議員跟普通美國老百姓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可以作為人民的代表問問題。至於在具體問什麼問題方面,這些人並不見得就比你我身邊的隨便一個人拎出來要更聰明。

這就決定了大部分議員雖然都很關心國事,可並不是特別瞭解高科技產業的一些特徵。這就導致很多問題實際上是早已經由媒體和專家解答過的,只不過這些議員可能之前沒有聽說過。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擔心的是扎克伯格會不會因為接受議員的盤問,而透露出一些之前從來沒有講過的負面消息。

這種就屬於比較突發性的情況。既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所以資本當然要把之前因為恐慌而拋售的部分補回來。

更何況,就國內外的各種或大或小的公關危機來看,即使是大型的輿論風波,也只是短時間內來勢洶洶,過一段時間等到社會大眾的記憶力逐漸喪失,也會變得風平浪靜。

所以只要最危險的時候可以熬過去,這個事情本來對於公司的影響就不是長期的。只要整個聽證過程當中,沒有透露出任何對公司不利的,且之前從未說過的新信息,就算是扎克伯格的勝利。

但是扎克伯格從事件曝光直到現在,在任何應對媒體盤問和社會追問的場合,都顯得極其保守,能不說就不說。

他終於露出尊容接受CNN的採訪,也是等輿論發酵了一兩個星期之後;就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也說只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自己才要過去,他本來希望是對這個問題直接接手,瞭解最多的工程師先出席聽證。

为什么说扎克伯格的听证会“首秀合格”?

既然對於在知識儲備層面擁有相對優勢的程序員來說,回答議員的盤問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那麼,為什麼扎克伯格之前對此態度始終非常保守,不願意自己本人去聽證會呢?

這就涉及到小扎作為全球最大社交網絡掌門人,對自己的形象管理問題。

一個個性鮮明的創始人,可能會有助於吸引到興趣相投的開發團隊,如果他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招徠生意,也有可能會有一部分忠心耿耿的粉絲。

但是,這種個性能為他拉來初始用戶,卻同時拒絕了興趣相反的另一批人,由此樹立了看得見的天花板,不利於後續的發展。

如果是立志要做一個掌管全球70億人的社交生活的大網絡,以至於現在已經形成了有20億用戶的龐大規模,創始人就不應該有任何鮮明的個性。

就好像北約這樣級別的國家間組織,可能會有一些共同的意識形態作為連結;但到了聯合國這麼大的級別,卻必須保持絕對中立的外部形象,不能有任何看上去拉偏架的徵兆。

正如扎克伯格本次聽證會期間的一個回答中說到,公司員工以工程師為主,內部文化非常傾向自由派(左傾),但公司在產品設計和運營上並沒有任何偏向,保持絕對中立。

如果他不這麼說,面對現在正在執政的保守的共和黨議員們,質疑平臺可能無故封殺親特朗普的賬號時,就難以給出自圓其說的解釋。

在創業之初依然保留著學生氣的扎克伯格,曾經以不太謹慎的姿態,拒絕了一些初始的投資人。這種我行我素的做法,為公司帶來了潛在的負面影響。

但是,當桑德伯格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成為公司的首席運營官之後,就發現必須要對這個書呆子型CEO的個人形象作管理,否則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所以,特別是在Facebook上市以後的這幾年,我們看到的扎克伯格,越來越成為一個圓潤光滑,八面玲瓏,做事無可挑剔的完美形象。

他到北京在霧霾天的天安門廣場前跑步,跟妻子一起坐在意大利某個街角啃麥當勞,在女兒出生時懷抱他並面露笑容。但所有的這些照片背後,都有專門的團隊進行管理,其選景和抓拍角度等都經過精心設計。

另外科技媒體TechCrunch也發現,他們曾經在幾年前聯繫過扎克伯格,並得到他的私人回覆。然而這些回覆過了幾年之後查詢,都疑似被系統刪除。要知道,Facebook刪除用戶間的私信消息,這可是非常嚴重的,並且在其他用戶身上並沒有出現過。

就這樣,每年都會為自己立下一個小目標的扎克伯格,現在越來越作為一個神一樣的標誌存在,而很少有人能跟他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並且感受到這個角色的人情味。如果說多錯多,那麼說得越少越好就是理所當然的。

我相信只有這麼幾年的時間,不足以讓扎克伯格本人的個性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對於更復雜的問題,他只好選擇儘量減少對外出鏡的機會。

目前對於公司來說,要安全度過這場危機的最大的風險,就在於CEO扎克伯格本人。

只要他能夠平安的度過現在和接下來的各種考驗,而不是因為在這種場合下高度緊張,而說出什麼失態的話來,這就是給公司及資本市場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