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身西藏,身份证“民族”这一栏填写的是“其他”的族群


米什,居住在西藏察隅地区的僜人,过去曾被称为“米什米什人”,也就是“不开化的人”。僜人是西藏人口最少并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个特别的族群,称为僜人,他们在身份证的“民族”这一栏,填写的是“其他”。撰文、摄影/土豆 唐建明

僜人从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陆续搬下来也就40—50年时间。在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当地政府动员人下山,围绕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以察隅地区为主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里,建房定居,形成村落。

新村一如其名,是一个崭新的村庄。村庄入口大门上装饰着刀、枪和箭,门的两边挂着羊头和牛头。这些动物都是僜人过着林中狩猎生活的时候,主要的肉食来源,如今成为大门华丽的装饰,目的是为了向游人展示僜人不算古老,但日渐过去的生活习俗。


僜人传统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但因为气候条件好,用新村村主任夏电夏的话来说:“这里插什么长什么。”鸡爪谷是僜人喜欢种植的一种作物,当地人称之为“芒琼”,主要用于酿酒。用鸡爪谷酿出的这种口感微甜的低酒精饮品,被称为鸡爪谷酒,家里若是来了客人,主人会先给客人敬三杯。依着村道而建的新房,全木质板材呈三角形的屋顶,采用铁皮做内层再铺设木板或者树皮做装饰,既实用又保持了传统风情,不用担心下察隅雨水。

僜人部落原来是杜希布林部落,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僜人部落中属于人口最多的一个部落。僜人首领的传承采用世袭制,阿鲁松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部落的酋长。阿鲁松16岁就当上了部落的首领,并带领村民走上改革之路。

在阿鲁松家厨房的一面墙上,挂满50多个油光发亮的牛头, 这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也是僜人杀牛比富的风俗的产物。僜人有杀牛比富的习俗,谁家挂的牛头多,就说明谁家富有,因此每年村民都要杀牛请客,甚至借钱买牛杀,一度将耕牛赶尽杀绝。为了杜绝这个陋习,在1999年的新年,阿鲁松一次杀了26头牛,宴请上千人,再也没有村人有财力超越这个记录,于是止住了杀牛比富的风俗。


现今整个僜人村和僜人的观念都已改变,阿鲁松的家每天在对客人的迎来送往中度过,俨然一个旅游基地示范点。他的家人也经过培训,成为旅游接待工作人员。而全村的村民仅旅游一项户均收入可达万元,旅游已经成为僜人继养殖和采集药材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