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進去叫“益生菌”的都會有用,寶寶吃益生菌要注意

不是吃進去叫“益生菌”的都會有用,寶寶吃益生菌要注意

關於益生菌的小科普

①什麼是益生菌:人體內生存著數以億計的細菌,其中對人體有益的被稱為益生菌,其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維持著宿主的微生態平衡,賦予人體健康。

②益生菌的作用: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由於環境、飲食因素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衡,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各種腸道問題就會找上門來,繼而影響全身性抵抗力,而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幫助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從而增強腸道機能。

具體來說,益生菌可通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起到緩解腹瀉的作用,並能抑制有害菌在腸道生長,促進腸道蠕動,從而改善便秘發生。此外,益生菌還能通過刺激腸道內的免疫機能,將過高或者過低的免疫活性調節至正常狀態,這種調節作用也有助於預防過敏性疾病發生以及提升抵抗力。

不是吃進去叫“益生菌”的都會有用,寶寶吃益生菌要注意

盤點益生菌服用無效果的四大原因!

1沖服時的水溫、水量有誤

家長都知道衝奶粉有水溫限制,而益生菌也不例外。這是因為只有“活著”的腸道益生菌(活性益生菌)才能發揮作用。。在益生菌生產過程中,水溫和水量會影響益生菌的活性。。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攝氏37度。如果水溫過高,益生菌在進入胃前就已經被“殺死”了。。因此,衝調益生菌需使用低於37℃的溫水,可以與牛奶、米粥、果汁等流食同服,建議1.5g益生菌的用水量不超過100ml。減少益生菌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

2選擇不適合寶寶食用的益生菌菌株

有些媽媽對益生菌知之甚少,於是走了“歪路”,認為益生菌都一樣,大人能吃的孩子吃問題也不大。事實上,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根據國家計委發佈的“可用於嬰兒食品品種名錄”(2016年第六次公告),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菌株僅為9株,目前大多數益生菌產品僅適用於3歲以上的兒童,因此父母必須瞭解菌株配方,選擇益生菌的嬰兒配方產品。。

3將益生菌與抗生素一起服用

有些父母知道益生菌能緩解服用抗生素後的不良影響,於是會將益生菌同抗生素類藥物一同給寶寶服用,認為這樣做可以事半功倍,實則大錯特錯!這會直接導致抗生素在殺害“有害菌”同時,也將剛剛進入寶寶體內的“有益菌”一同消滅了,自然也就發揮不了作用。基於這個原因,建議兩人應至少兩小時或更長時間服用。。

4用益生菌飲料代替益生菌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酸奶和乳酸菌飲料打著“益生菌”的名號出售,致使有些媽媽理所當然地把這類飲料當做益生菌,認為給寶寶服用也能有同樣的效果。這種想法和做法顯然十分錯誤,原因有以下3點:

①益生菌飲料中一般是發酵用的乳酸菌,並沒有針對性的健康功效,而且這類菌在進入身體時也不能經受住膽酸、胃酸的考驗,還沒抵達腸道就“死”掉了!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寶寶腸道的種種問題。

。但在運輸、貨架銷售等過程中,往往無法保證其連續儲存條件,從而導致活菌不斷減少,且活菌數無法保證,因此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不是吃進去叫“益生菌”的都會有用,寶寶吃益生菌要注意

家長選擇益生菌的三大關鍵原則!

1確保含有足夠的活菌數量

活菌數量是決定益生菌功效的前提條件。如果產品中的活菌數量不夠,益生菌的功效必然會受到影響,很難發揮作用。。在選擇益生菌給嬰兒時,活菌的數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數量,但不越多越好,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需要:0-6月齡的嬰兒需要服用五十億株細菌,而7個月以上的嬰兒需要服用一百億株細菌,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選擇。。

2分清益生菌的功效和配方

益生菌有很多不同的菌種,每個菌種包含多種菌株,所以一款益生菌中含有的菌種、菌株差異,功效也都大不相同。母親在為嬰兒選擇益生菌時,應根據嬰兒的症狀和生理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益生菌產品和配方,“症狀細菌”可以解決相應的問題。。此外,有效的菌株組合也能提高益生菌的產品功效,益生菌主要包括兩大類,乳酸桿菌類(主要作用於小腸,如鼠李糖乳桿菌、乾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類(主要作用於大腸,如乳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如果一款益生菌同時含有這兩類菌種,則作用更全面,效果也會更好。

3選擇適合嬰幼兒服用的菌種

寶寶作為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特殊人群,安全性自然是最重要的挑選標準。所以,選擇一個著名的公司,良好的品牌為嬰兒,並選擇益生菌與專業配方。。正如上文所述,根據計劃委員會發出的“嬰兒食品細菌清單”,目前只有9種益生菌列入名單。。因此,當母親選擇益生菌時,要小心,看看它們所含的細菌是否列在清單上。。

不是吃進去叫“益生菌”的都會有用,寶寶吃益生菌要注意

預防性地為寶寶補充益生菌,可以為腸道健康保駕護航,增強身體免疫力,促進營養吸收,幫助寶寶全面發育成長,讓寶寶贏在成長關鍵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