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課堂|高一文言文必修知識點總結!馬克!

輕輕課堂|高一文言文必修知識點總結!馬克!

《過秦論》知識點總結

【通假字】

1、合從締交 (“從” 通“縱”)

2、制其弊 (“弊”通“敝”,睏乏,疲憊)

3、陳利兵而誰何 (“何” 通“呵”,呵問)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贏糧而景從 (“景” 通“影”,像影子一樣)

6、百有餘年 (“有”通“又”)

7、外連衡而鬥諸侯 (“衡”通“橫”)

8、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詞類活用】

A. 名詞作狀語

1、 天下雲集響應 (像雲一樣) (像回聲一樣 )

2、贏糧而景從 ( 像影子一樣)

3、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內立法度(對內)

5. 外連衡而鬥諸侯(對外)

6、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東) (向北)

B.名詞作動詞

1、過秦論(指出過失)

2、甕牖繩樞(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3、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稱帝稱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動詞作名詞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敵兵,敗北的敵兵)

D.形容詞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變小變弱)

E.形容詞作名詞

1、自以為關中之固 (險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勢)

F.使動用法

1、卻匈奴七百餘里 使……退卻

2、約從離衡 使動用法 使……離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連橫而鬥諸侯 使……爭鬥

5、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使……滅亡

6、會盟而謀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詞多義】

①制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統率、指揮

②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丟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逃亡的敵兵

吞二週而亡諸侯 使……滅亡

③固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銳利、鋒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勢

⑤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 丟失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遺漏、忽略

⑥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規章、制度

試使山東諸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量、計算

⑦因

因遺策(沿襲,動詞)

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因河為池(憑藉,依據,介詞)

⑧及

非及向時之士(趕得上,追得上,動詞)

及至秦始皇(到,介詞)

⑨兵

趙奢之倫制其兵(軍隊,名詞)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詞。)

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①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2、被動句

①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①陳利兵而誰何。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③自若也

(2)定語後置

①鑄以為金人十二 ②伏屍百萬

(3)介詞結構後置

①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②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③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固定詞組】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

《師說》知識點歸納

一、 通假字

1、傳道受業解惑 (“受”通“授”,傳授)

2、或不焉,或師焉 (“不”通“否”)

二、 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㈡……的原因(或緣由)。(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 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傳 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

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

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3)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4)於

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於)

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5)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

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

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傳”)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 後置的標誌)

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四、詞類活用

1、其下聖人也亦遠矣(方位名詞作動詞,低於)

2、而恥學於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3、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則足羞(意動用法,以…為羞)

5、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6、吾師道也(名詞作動)

五、文言句式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賓語前置句)

2、不拘於時,學於餘。(介賓短語後置句、被動句)

《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複習歸納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寶玉,經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衡、比較)

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後)

13、脩敬: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於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麼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願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三、一詞多義

1、以

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於諸侯(介詞,憑藉)

④願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連詞,相當於“而”)

四、詞類活用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後: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後)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於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使不超出範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於是相如前進缶)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鄙卑下賤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後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於趙王。(狀語後置。=君於趙王幸)

5、今君乃亡(於)趙走(於)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被動句)

9、得罪於大王(狀語後置。=於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於諸侯。(狀語後置。=使不於諸侯辱)

12、請奉盆缶(於)秦王。(狀語後置。=請於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於)澠池。(省略句)

《蘇武傳》知識點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

⑥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於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7.武等實在 。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稍: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 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義:牽連 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 古義:判罪 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 古義:財物 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 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 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 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鬥兩主 鬥:使動用法,使……爭鬥。

(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歸:使……歸

(8)屈節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網、檠 :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弓弩。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 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通使相窺觀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 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 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 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 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 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食:吃。

3)廩食不至 食:糧食。

4)給其衣食 食:食物。

⑤發

1)方欲發使送武等 發:打發。

2)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 發:發動。

3)恐前語發 發:被揭發。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於蠻夷。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於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賓語前置句 ,正常語序“募百餘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張衡傳》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 (“員”通“圓”)

(2)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常從容淡靜。 古: 言行舉止適度得體。 今: 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2)舉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車特徵拜郎中。古: 特地徵召。 今: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徵象標誌

(4)覆蓋周密無際。 古:四周嚴密。 今:周到細緻

(5)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對的或並列的幾個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車,治威嚴。 古: 官吏初到任。 今:從車上下來。

3.詞類活用

(1)妙盡璇璣之正。(正,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道理)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與眾不同)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多有)

4.翻譯下列句子並總結句式特點: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狀語後置)

(2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3)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省略句)

(4)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被動句)

5.一詞多義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於是)

②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⑥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藉)

⑦因擊沛公於坐,殺之。(趁機)

①精思傅會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於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於是,就)

屬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連接)

② 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 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 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屬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於)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①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善行)

③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擅長)

④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 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歸去來兮辭》知識點總結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

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有事

古:指農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古:正確

今:判斷詞

古:過錯、錯誤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 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 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 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 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 善:以...為善 羨慕

3、一詞多義

引以為流觴曲水 疏導、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發,躍如也 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 掉轉

引兵欲攻燕 率領、引導

秦軍引而去 避開、退卻

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奚疑 順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

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 shèng 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 四的代稱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將要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行走

《滕王閣序》知識點整理

(一)、重點字詞

1、枕:臺隍枕夷夏之交(動詞,倚,據) 2、維:時維九月(介詞,在)

3、序:序屬三秋(名詞,時序) 4、上:儼驂騑於上路(形容詞,高)

5、披、闥:披繡闥(開,小門) 6、曠:山原曠其盈視(形容詞,遠)

7、浦:聲斷衡陽之浦(名詞,水濱) 8、甫:遙襟甫暢(副詞,剛,頓時)

9、遄:逸興遄飛(副詞,迅速) 10、凌:氣凌彭澤之樽(動詞,超過)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詞,遠) 12、數:識盈虛之有數(名詞,定數)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詞,乖違,不順) 14、疏、引:恭疏短引(書寫,撰寫;

15、賦:一言均賦(動詞,鋪陳)

(二)、一詞多義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詞,舊)

②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連詞,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問之(副詞,特意)

④既克,公問其故(名詞,原因)

2、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動詞,沒,乾涸)

③則智者盡其謀(動詞,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歸盡(動詞,完,盡頭)

5、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連詞,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副詞,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連詞,尚且)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三、詞類活用

1、襟、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下: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3、騰、起:騰蛟起鳳(使動用法,使……騰空,使……起舞)

4、屈:屈賈誼於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5、竄:竄梁鴻於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7、目: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名作動,看,望)

8、盡:賓主盡東南之美(副作動,都包括)

9、美: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華天(有)寶(省略句)

2、十旬休假,勝友如雲(聚集)(省略句)

3、漁舟唱(於)晚,響窮彭蠡之濱(省略句)

4、所賴君子安(於)貧(省略句)

5、童子何知(賓語前置)

6、纖歌凝而白雲遏(被動句)

7、懷帝閽而不見(被動句)

8、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介詞結構後置)

9、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介賓結構後置)

《逍遙遊》知識點總結

一、通假字

1、 北冥有魚

2、 小知不及大知

3、 湯之問棘也是已

4、 此小大之辯也

5、 而徵一國者

6、 而御六氣之辯

二、 古今異義

1、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2、 雖然,猶有未樹也

3、 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4、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5、 野馬也,塵埃也

6、 小年不及大年

7、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三、 詞類活用

1、 而後乃今將圖南

2、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3、 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4、 彼於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 此小大之辯也

2、 《齊諧》者,志怪者也

3、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 翱翔蓬蒿之間

5、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6、 眾人匹之

7、 而莫之夭閼

8、 彼且奚適也

9、 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五、 一詞多義

1、 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聞強識

2、 窮

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

復前行,欲窮其林

振固窮,補不足

窮根窮底

3、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歲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4、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長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兒息

5、 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隳名城,殺豪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名列前茅

《陳情表》知識點總結

1、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險釁: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

(2)見背:慈父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奪:舅奪母志(改變)

(4)祚:門衰祚(zuò)薄(福分)

(5)鮮:終鮮兄弟(本指少,這裡是沒有)

(6)吊: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安慰)

(7)嬰:而劉夙嬰疾病(纏繞)

(8)廢: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10)尋:尋蒙國恩(不久)

(11)篤:則劉病日篤(病重)

(12)聽:聽臣微志(准許)

(13)拔擢: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4)區區: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閔:夙遭閔凶(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數後有零數)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蓆子)

3、一詞多義

(1)至:

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2)以:

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於“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3)見:

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4、詞類活用

(1) 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2)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3)聞:臣具以表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4)終:無以終餘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5)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作動詞,遠離)

5、古今異義的詞

(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義:六個月。②今義:第六月)

(2)成立:至於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秀才:後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秀人才。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②今義:身心勞苦)

6、句式

(1)急於星火(介詞結構後置)

(2)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

(3)謹拜表以聞(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聖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則告訴(陛下)不許(省略句)

(6)少仕(於)偽朝(省略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