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立信國際正在展出一件《和田青玉雙龍雕鼻煙壺》

深圳立信國際正在展出一件《和田青玉雙龍雕鼻菸壺》

(寬5.5釐米、高5.5釐米,重量86克)

17世紀,盛行於歐洲的鼻菸起源傳入我國,隨之而來的尚有貌寢簡略的鼻菸壺。不久,精巧的東方人起源實驗製造既漂亮又有用的鼻菸容器,就這樣,鼻菸壺在東方大放異彩。

隨著明末清初,鼻菸逐步從歐洲傳入我國。在全部清代,上至帝王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吸聞鼻菸甚是流行。所謂鼻菸,其實是一種菸草成品,相當於如今香菸中的菸絲,但無需焚燒。鼻菸的製造技術較現代菸絲來說雜亂許多,需要將菸草研磨成末,再參加名貴藥材和花卉進行提煉,因此,成品的鼻菸本身就有著極端多元化的煙味。

深圳立信國際正在展出一件《和田青玉雙龍雕鼻菸壺》

(寬5.5釐米、高5.5釐米,重量86克)

製作鼻菸壺的材質種類繁多,有玻璃、瓷、玉、翡翠、水晶、瑪瑙、琥珀、竹黃、象牙等等,融會了中國書畫、雕刻、鑲嵌等多種傳統工藝,因此鼻菸壺又被譽為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全的袖珍藝術品。鼻菸壺盛行於清康熙年間,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料胎、銅胎畫琺琅鼻菸壺更是開闢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其中料胎畫琺琅鼻菸壺是燒製難度的品種。

清代鼻菸壺依照原料可分為五大類:玻璃、金屬(主要是銅胎畫搪瓷,數量較少)、玉石、瓷器以及其他原料的鼻菸壺前期,清宮喜用搪瓷、玉石、象牙等原料製造鼻菸壺,並在壺蓋等包邊裝飾上鍍金原料,極盡奢華。到了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寶貴資料製造的鼻菸壺明顯削減,多為玻璃、瓷成品。

深圳立信國際正在展出一件《和田青玉雙龍雕鼻菸壺》

(寬5.5釐米、高5.5釐米,重量86克)

在鼻菸壺的收藏史上,海外藏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對工藝精湛的中國鼻菸壺加以收藏保護,更撰寫了相關研究書籍,如1895年英國學者赫斯的《中國與其和瓷器、料器鼻菸壺》、1913年美國史密斯夫人的《古代中國鼻菸壺藏品目錄》等。而在這些海外鼻菸壺收藏家中,瑪麗及莊智博夫婦負盛名,他們被業界譽為“近20年來鼻菸壺的藏家”。據統計,其擁有的藏品達1720件,囊括了近3個世紀中國鼻菸壺工藝的珍品,總價值估計約為70000000萬美元,少有藏家可以與之媲美。

孫主編交流方式 188 2652 7274(電+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