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所講的是嗩吶的故事,而嗩吶則是婚喪嫁娶的上黨八音會(有些地方叫“樂(yue)響”班子)的樂器之一。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俗稱喇叭。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在農村,嗩吶的出鏡率比較高,紅白喜事都離不了它的出場。嗩吶是參與婚喪嫁娶的眾多樂器之一,它與其他樂器和使用這些樂器的人組成一個班,有的地方稱之為“樂響”班。“樂響”就是紅白喜事所必不可少的項目。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有了它,人們只聽響聲就知道喪事進行到了哪個流程,是宴席的開始,還是上廟祭祖等,都能一清二楚,可知曉拜堂,敬酒一系列事宜,好去捧場沾沾喜氣兒。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可以說“樂響”不僅表示喜事的喜慶,喪事的隆重哀悼,也充當了一個傳遞訊息的工具。在沒有通訊工具的年代,有了“樂響”就省了很多事,比如,到了該開宴的時候不需要挨家挨戶的去請,人們聽著“樂響”就不約而同的知道該吃飯了。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在這個“樂響”班子裡還會有炮,鳴炮也是有講究的。在該鳴炮的時候,“樂響”班子裡有一個又大又長的喇叭,吹響它,炮才能鳴放。鳴幾聲炮,代表意思也不同,如果鳴炮三聲,就說明辦的是喪事,如果鳴炮四聲,則說明辦的是喜事。炮聲很響,乃至四鄰八鄉都能聽到,於是他們就知道xx村是在辦喪事還是喜事了。

農村以前婚喪嫁娶的風俗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的一些傳統風俗在逐漸消逝,傳承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現在紅白喜事基本上就不讓吹了,“樂響”班子也逐漸解散,消失,就如《百鳥朝鳳》的嗩吶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