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熱量攝入,會不會造成肌肉產生分解代謝?

一塊大腹肌

想增肌的朋友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掉肌肉」,

睡的掉肌肉,做有氧掉肌肉,捱餓沒吃東西也掉肌肉,尤其是對於捱餓這一點,很多人都精確到按照小時進食,肚子一餓就恐慌。實際上,在飢餓過程中,由於生化代謝的激烈變化,人體必然產生體脂消耗和肌肉,同時分解而引起消瘦、乏力,生理上必需的熱能主要來自脂肪(佔80%以上)和蛋白質的分解。

肌肉是由肌原纖維組成,肌原纖維由纏在一起的兩種絲狀蛋白質(肌凝蛋白和肌動蛋白)組成。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單位。飢餓證明你的血糖已經下降了,大腦的攝食中樞開始提醒你需要進食。這與脂肪的消耗沒有直接關係。有氧運動的時候,你並沒有覺得飢餓,但是卻會有效地消耗脂肪。

人體是一個十分複雜精密的「儀器」,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儘可能地保持體內各大系統平衡,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大營養素在吃進身體後主要會被消化成糖,氨基酸以及遊離脂肪酸,然後通過血液流通到各大器官和組織中用於供能。不管是運動,日常安靜還是飢餓狀態,都是按照順序來進行消耗。先消耗某一類物質比如糖,消耗完了再消耗脂肪,脂肪消耗完了再消耗肌肉,都是在同時進行的,只是在消耗比例上會在不同情況下存在差異。

糖的主要功能是供能,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能和儲能,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維持組織的生長更新和修補。肌肉跟體內蛋白質是非常寶貴的,重要程度遠遠大於脂肪,人體天生也有優先保護體內所儲存蛋白質的設定。由於蛋白質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在一般的餓肚子狀態下,組織分解「掉肌肉」的可能性幾乎就不存在。

飢餓狀態下身體供能方式變化:

當人體停止進食,體內營養物質逐漸消耗,可供代謝的糖類不足進入飢餓狀態,就會帶來一定的低血糖反應,尤其是對依賴葡萄糖供能的大腦而言,一察覺到這種信號,就會向身體發出指令,進而合成和釋放能夠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激素,比如胰高血糖素。在此激素的作用下,為了保持身體的血糖水平,最先充當主要能量物質的是來自於肝糖原分解的葡萄糖,與此同時,來自脂肪分解的甘油也始終提供了一部分能量。隨著這個過程的進行,肝糖原逐漸被大量消耗,為了保護依賴糖類供能的神經組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被抑制供能減緩,糖異生作用增強。

超過24-48小時以上不進食才有可能面臨真的掉肌肉風險,所以偶爾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沒能進食也不要過於慌兮兮,只要在能吃的時候儘量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跟碳水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早上和鍛鍊後需要乳清蛋白,因為消化吸收速度之快別的比不了,其他時候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

為了保證身體器官的健康安全,體內的蛋白質一直處於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合成成蛋白質,而等到飢餓狀態持續時間較長超過2-3天,隨著大腦和循環系統細胞對飢餓狀態的適應,糖異生作用減弱,會慢慢的過渡到更多使用脂肪供能的階段,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減少到飢餓初期需求的三分之一。

整個飢餓狀態下的供能情況,短期以糖原利用為主,糖異生次之,脂肪再次之,而在這三種形式下,相當於只有在糖異生這一個環節會有比較多的蛋白質被動用,而這不單是在糖原被大量消耗後才會發生,這基本需要8個小時以上完全不進食才可能會發生。

研究發現,兩小時中量的有氧鍛鍊可耗盡體內90%的白氨酸對(肌肉生長非常重要的一種氨基酸)。通常情況下,正常的白氨酸水平可防止因鍛鍊過度引起的肌肉分解。

從增肌和減脂的作用激素來看,增肌主要是產生睪酮,睪酮能夠促進合成代謝,生長出更多的肌肉。減脂主要是產生皮質醇,皮質醇能夠分解肌肉,很不利於肌肉生長。

從增肌和減脂的飲食來看,增肌更多的會採用碳水+高蛋白的飲食模式,促進熱量的積累。減脂更多的是低熱量+蛋白的飲食模式,阻止熱量的積累。


綜合來看,顯然增肌和減脂是一個區別很大,甚至會相互排斥的生理過程,所以絕對的增肌和減脂幾乎是不存在的。所謂絕對,是指肌肉的總量是增加的,同時脂肪總量是減少的,通俗來說即變強壯又變瘦了。


YoyoYoga攸攸瑜伽

很多在減肥期的朋友都非常擔心啊,自己每一餐都吃的很少,這樣子會不會造成肌肉流失?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不只是肌肉,甚至就連內臟都會作為能量供應。

所以說擔心肌肉流失是最沒有用的想法,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減少肌肉流失。

保持運動健身

身體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你辛苦練出來肌肉,如果隔一段時間不練的話,就會慢慢的流失掉。哪怕你熱量供應充足,依然避免不了肌肉的流失。

所以時刻刺激肌肉,讓肌肉時刻保持活性,這樣就能使肌肉能減少流失。

充足蛋白補充

我們在減肥的時候是減熱量,而不是營養不良。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主要原料,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加一些蛋白質,必要的話使用蛋白粉。

如果腎臟沒有毛病的話,是不需要擔心蛋白質過量的。國外有很多健身愛好者一天的飲用量都是在六勺左右。其實過量的蛋白質攝入可以達成增肌減脂的效果。

強硬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