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學子成就了第一代雷達戰士!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作為祖國的千里眼,

國家的長空之盾,

他們用自己火熱的生命

編織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電磁天網,

捍衛著祖國遼闊壯美的領空。

百人一條槍,千人一張網,

他們就是交大雷達老兵!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天眼風雲》講述雷達部隊的故事

近年來,我國的航空航天和國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我國發射系列火箭,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之間,發射火箭後,各種跟蹤信息能夠迅速、準確的返回發射基地中央控制檯的指揮中心......

這些偉大成就,都離不開“Radar”一詞和幕後英雄的奉獻。大家可曾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雷達技術、裝備和系統,均是“零”基礎。在祖國最需要懂得雷達知識的人才的當口,最急需瞭解雷達近況的學子之際,交大人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這樣的重擔。

他們有著怎樣的報國情懷?烽火歲月中演繹了怎樣的勵志故事?一部雷達兵題材電影《天眼風雲》將為大家揭開雷達部隊的“神秘面紗”,致敬交大雷達老兵!

天眼風雲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影片取材於原空軍雷達學院院長郭錫林將軍的長篇小說《天波浩渺》,生動講述了1949年上海解放後,為了防禦國民黨軍空襲侵擾,人民解放軍成立首支雷達隊,徹底保衛了上海安全的故事。解放上海的英雄連連長周長生,一群意氣風發的大學生,一隊驍勇善戰的蘇聯空軍英雄,在充斥著挑戰危機和使命擔當的戰鬥中經歷著萌發的友情、愛情;奉獻著青春、生命……

影片真實展現了新中國第一代雷達兵科技報國的赤膽忠心,還原了知識青年科技報國的使命追求。寄託了幾代雷達兵的革命情懷,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雷達兵題材的 “軍事故事片”。

首映禮

地點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文治堂

內容丨12:00-13:30電影首映

13:30-14:00主創及交大雷達兵分享

報名方式丨掃描下方二維碼,憑jAccount賬號報名,每人限領2張,滿額為止。

雷達部隊與交大學子

上世紀40、50年代交集,新中國剛剛誕生之際,百業待興,百民思平,國防保衛力量也面臨從單一陸軍轉變成多軍種的起步階段。“二六大轟炸”後,上海軍管會情報處請示經陳毅市長批准,直接向交大“召喚”,迫切期望交大學子赴情報處(暫借)工作三個月。這個無比重要的任務經校黨委研究,落在了工學院電機工程系“電四訊”畢業班同學的肩上。

面對祖國的召喚,上海大城市的迫切需要,“電四訊”畢業班的20多名黨團員自願放棄尚還有一個學期即將畢業的“願望”,在1950年2月16日春節大年夜的下午,毅然趕赴上海警備司令部情報處(提籃橋安國路76號一幢8層樓高的大廈)報到。3月1日,華東軍區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郭化若任司令兼政委,4月初成立上海防司指揮部。這樣,這批21位學子全身心投入掌握雷達技術的實踐中,同時也融入大上海防空保衛工作的事業中。

他們的名字被載入雷達事業的史冊(以年齡排序):黃秀銘、李曾善、曹美琪(女)、計燕華、林學昌、石松年、史濟民、周思文、吳炯明(女)、孫祥麟、盧象疇、喬雲臺、葉隆駿、陳輔倫、李龍蓀、劉瑜(女)、夏克同、沈逢吉、唐安琪、劉箎、桂體仁等21位交大學長。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1950年6月21日,部分學子回校,攝於圖書館前。

至1950年底,經市政府同意和發文,動員上海各所高校大三以上學生參幹參軍。許多學子不光自己一人報名,還出現了姐妹、兄弟或姐弟一起參軍的感人景象。當年,交大何捷明同學就帶著自己的弟弟一起參幹。有學長回憶,交大這次參幹參軍總數估計在300人以上。這批人中有不少於12位學子,在赴京的列車抵達南京後調轉方向回滬,加入到上海防司雷達部隊,進行為期半年的雷達培訓。他們是:何捷明(女)、李均(女)、李著勲、吳翔、楊炳元、蔣澤廉(女)、黃為群、黃績生、陸平(女)、陳樂水和史健波等。而在這個雷達培訓隊裡,第一批交大大哥、大姐擔任了培訓隊的教員。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1956年,給女兵授銜,後排左起為陸平,中間為何捷明。兩位1950年底參幹,加入雷達部隊。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當年登在《解放軍畫報》的第一位女雷達技術副連長陸平。

邊幹邊學,交大學子勇擔責任

在安國路報到後,交大學子分成七個組,邊學習原版的《無線電原理》“雷達”章節、《雷達原理》等書籍知識,邊拜師請教邊摸索各類雷達的名詞、技術和裝備。在交大蔣大宗等老師的指導下,交大校友錢尚平的幫助下,他們很快承擔起了觀察、操縱、報告等值勤重擔。在缺資料、缺器材的情況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劉瑜學長回憶道,她曾經協助防空處領導,以身說“法”,動員中學、技校或社會青年,積極參加到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這樣的實例、事蹟在交大學子參與防空工作的初期舉不勝舉。

有了交大學子的參與,許多雷達專業技術的難題被一一解決和攻破。交大學子來到安國路後,第一次向上海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時,由此產生了多個“第一”。第一個破解了雷達有“眼”(號稱:千里眼)無影的難題。第一個在雷達熒光屏上發現敵情、執行戰鬥任務的雷達站,誕生在交大人的手中。第一個用雷達替代人工跟蹤初見端倪,具有真正意義的雷達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開始誕生。第一次由雷達、火力等部隊協同作戰的雛形開始萌發。由此,也有軍事學者評價到,安國路76號是誕生新中國“雷達兵的搖籃”。交大第一批學子無疑是這個“搖籃”中的骨幹人群,許多交大人為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1950年3月,架在安國路76號樓頂的“日四式雷達”,人物左起葉隆駿、曹美琪、石松年、夏克同

致敬英雄!69年前,交大学子成就了第一代雷达战士!

2017年,上海交大學生雷達兵周耐德、劉瑜、喬國生出席電影開機儀式。

劉瑜老前輩是1949年上海交大電機系四年級大學生,是和其他20名同學被陳毅司令員特招的第一批雷達兵,曾經在安國路76號四式雷達工作值班。周耐德先生、喬國生先生分別在上海第一、二期雷訓隊結業,加入雷達兵。曾在上海大廈Π-3雷達工作值班。多年過去,老兵記憶猶在,他們用過的雷達兵器早就化為灰燼。在《天眼風雲》的道具中,部分還原。

回顧雷達部隊的初創時期,也就是在1950年期間,參加防空雷達部隊的交大學子不少於52位。他們後來在祖國天南海北,像“種子”一樣,做技術帶頭人、技術副連長或教員等,培養出一批批雷達部隊的骨幹隊伍。回顧這段歷史,在新中國初創時期,交大學子的作用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他們為雷達部隊的誕生、發展和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鍊金歲月裡總醞釀著別樣的味道,

那一段埋藏在歲月長河裡的故事,

交大學子義無反顧、勇擔使命。

他們以滿腔熱血,

詮釋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交大精神。

讓我們向第一代雷達戰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