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達40℃!高溫來襲,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熱害!

局地达40℃!高温来袭,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热害!

局地达40℃!高温来袭,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热害!

,高溫繼續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幾天,華北、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黃淮、四川盆地、江漢西部以及江南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

當前的春玉米大多處於七葉至吐絲期間,但在高溫面前,玉米也難過!

南方早稻正處於灌漿結實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根據氣象預報,江南地區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8℃,局地可達39-40℃,高溫日數可能持續6-8天。持續高溫不利於水稻灌漿結實,影響千粒重。

“炎值”爆表!玉米如何不難過

玉米熱害指標,以中度熱害為準,苗期36℃,生殖期32℃,成熟期28℃。開花期氣溫高於32℃不利於授粉。

局地达40℃!高温来袭,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热害!

以全生育期平均氣溫為準,輕度熱害為29℃,減產11.9%;中度熱害33℃,減產52.9%;嚴重熱害36℃,將造成絕產。


最高氣溫38-39℃造成高溫熱害,其時間越長受害越重,恢復越困難。

高溫對玉米生長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在高溫條件下,光合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葉綠體結構遭到破壞,引起氣孔關閉,從而使光合作用減弱。

另一方面,在高溫條件下呼吸作用增強,消耗增多,幹物質積累下降。38-39℃的高溫脅迫時間越長,植株受害就越嚴重,越難恢復,所用時間也越長。

縮短生育期

高溫迫使玉米生育進程中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加速,各個生育階段縮短。如雌穗分化時間縮短,雌穗小花分化數量減少,果穗變小。

在生育後期高溫使玉米植株過早衰亡,或提前結束生育進程而進入成熟期,灌漿時間縮短,幹物質積累量減少,千粒重、容重、產量和品質降低。

對雄穗和雌穗的傷害

在孕穗階段與散粉過程中,高溫都可能對玉米雄穗產生傷害。

當氣溫持續高於35℃時不利於花粉形成,開花散粉受阻,表現在雄穗分枝變小、數量減少,小花退化,花葯瘦癟,花粉活力降低,受害的程度隨溫度升高和持續時間延長而加劇。當氣溫超過38℃時,雄穗不能開花,散粉受阻。

高溫還影響玉米雌穗的發育,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異常,延緩雌穗吐絲,造成雌雄不協調、授粉結實不良、籽粒瘦癟。

另外,高溫易引發病害,並使產量和品質下降。

在預防玉米高溫熱害的方法中,除了選育耐熱品種外,還有以下措施可以選擇:

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在高溫乾旱期間,玉米的自然散粉、授粉和受精結實能力均有所下降,如果在開花散粉期遇到38℃以上持續高溫天氣,建議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減輕高溫對玉米授粉受精過程的影響,提高結實率。

一般在早上8-10點採集新鮮花粉,用自制授粉器給花絲授粉,花粉要隨採隨用。制種田採用該方法增產效果非常顯著。

適當降低密度,採用寬窄行種植

在低密度條件下,個體間爭奪水肥的矛盾較小,個體發育健壯,抵禦高溫傷害的能力較強,能夠減輕高溫熱害。

在高密度條件下,採用寬窄行種植有利於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培育健壯植株,增加對高溫傷害的抵禦能力。

科學施肥

在肥料運籌上,增加有機肥使用量,重點普施基肥促早發,重視微量元素的施用,玉米出苗後早熟苗肥促壯稈,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主攻穗肥增大穗。

另結合灌水,採用以水調肥的辦法,加速肥效發揮,改善植株營養狀況,增強抗旱能力。高溫時期可採用葉面噴肥,既有利於降溫增溼,又能補充玉米生長髮育必需的水分及營養。

適期噴灌水

高溫常伴隨著乾旱發生,高溫期間提前噴灌水,可直接降低田間溫度。

同時,在灌水後玉米植株獲得充足的水分,蒸騰作用增強,使冠層溫度降低,從而有效降低高溫脅迫程度,也可以部分減少高溫引起的呼吸消耗,減免高溫熱害。有條件的可利用噴灌將水直接噴灑在葉片上,降溫幅度可達1-3℃。

減小高溫影響,改變田間小氣候

針對當前早稻長勢和氣象特點,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18年南方早稻生育後期防禦高溫技術意見。

局地达40℃!高温来袭,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热害!

以水調溫,降低冠層溫度

當早稻灌漿結實期出現持續35℃以上高溫天氣時,田間可灌深水,保持5-6釐米水層,增加田間溼度,改善稻田“小氣候”;也可採用日灌夜排,加快水稻葉片蒸騰,降低冠層溫度。切忌後期斷水過早、出現高溫逼熟。

追施粒肥,促進恢復生長

高溫天氣過後,對於受害較輕田塊,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減少損失;對於受害較重田塊,應看苗補施粒肥,每畝施用尿素2-3公斤或噴施葉面肥,延緩葉片落色變黃,增強後期光合能力,促進籽粒灌漿結實,確保安全成熟。

加強監測,做好病蟲防控

高溫高溼條件下,病蟲害易加重發生。

應加強監測預警,強化以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控,大力推行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有效減輕病蟲害損失。

適時收穫,防止穗發芽

南方早稻收穫期間降雨天氣較多,易出現穗發芽,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

要提早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適時搶晴收穫。大力推行帶莖稈切碎和拋灑裝置的聯合收穫機作業,便於秸稈還田和埋茬,提高收穫效率。

一般齊穗後25天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90%變黃時收穫。早稻收穫後應及時烘乾或晾曬至標準含水量,提倡集中烘乾,避免黴變。

- End -

局地达40℃!高温来袭,玉米、水稻要“防暑”,警惕热害!

來源丨綜合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可能你還想了解

KNOW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