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親近的人也要保持距離

Q:我今年剛退休,跟老伴兒朝夕相處,幾個月下來矛盾不斷升級。她是個非常善於持家的人,從前我工作忙,大事小情都是她張羅。退休後她還像原來一樣,衣食住行管慣了我能理解,可是我出去學習書法、繪畫,偶爾唱歌她也管。我每次騎著自行車出行前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把我當成小孩一樣,總怕我摔倒、磕著,連走哪條路她都叮囑再三。

我知道她是為我好,也跟她說了好多回,我需要點兒個人空間。我期待的晚年生活不是這樣的,我希望她有她的愛好,信任我,給我點兒自由。我該怎麼辦?

再亲近的人也要保持距离

A:其實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下面給您講個豪豬取暖的故事,您最好跟老伴兒一起來讀。

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它們不知道大家應該保持多遠的距離最好。離得稍微遠一點兒,互相借不到彼此的熱氣;往一塊兒湊近了,身上尖利的刺就扎到對方了,就又開始疏遠;離得遠了,大家又覺得寒冷……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終於找到了一個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溫暖。人和人,就像豪豬取暖,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要想情感長久,一定不要忘記“再親近的人也要保持距離”的簡單道理。我相信您老伴兒讀了這個故事後會有所感悟。

再有就是,中國人普遍不會表達自己的深層感受,而是用生氣來抗拒別人的做法。舉個例子,您老伴兒在做類似的事時,您表現得很反感,告訴她不要這樣做。其實,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說“你剛才做了……事,我感覺特別不被信任,我期待你能信任我。”這樣一句話,效果勝過您生氣十次。

夫妻間讓對方感受到被愛也很重要。《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說,愛的語言有五種:讚美的言辭、精心時刻、肢體接觸、服務行動、愛的禮物。當您讓她感覺到被愛後,她就會逐漸變得靈活,可能思維也不再那麼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