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6月20,雕爺發內部信宣佈阿芙精油賣給御泥坊。稱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一次愉快的合併。在內部信最後雕爺還用獨棟別墅與雙拼別墅的例子來說明只要兩家公司方向一致,理念相似那麼“雙拼”就一定好過“獨棟”。

不過這次交易真的就像雕爺說的那麼好嗎?小豹覺得不盡然。

首先,雕爺與御泥坊創始人戴躍峰的交易,破壞了湖畔大學的潛規則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這次交易的對象是湖畔大學一期學員御泥坊創始人戴躍峰和二期學員阿芙精油創始人雕爺。他們倆也是湖畔大學前兩屆中唯二的兩個做化妝品行業的創始人。

不過此前曾有湖畔大學的學員對媒體透露過:

馬雲幾次提醒我們,不喜歡湖畔大學互相做生意,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跟自己的同學做生意。保持同學關係的純粹很重要。

是啊,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跟自己的同學做生意?雕爺,戴躍峰,我替馬雲問你們呢!

對這次合作,雕爺在內部信中是這樣描述的,自己最近跟隨湖畔大學去革命老區古田學習,在課餘聊天中順便想到了生意:

“那天晚上時,我和戴躍鋒聊了聊天,各自談了個人夢想和企業使命……(此處省略135個字,大意是說雕爺發現了戴躍峰非常熱愛化妝品領域,而戴躍峰也對雕爺的調性把握以及品牌營銷很是欣賞)既然這樣互補,我們幾乎一同想到了:為什麼不合作呢?”

這一次,化妝品界兩個淘品牌的強強聯合,雕爺和戴躍峰的惺惺相惜,卻在無意之中破壞了馬雲給湖畔大學學員們立下的潛規則:不鼓勵湖畔大學學員之間互相做生意。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戴躍峰(右)曾獲雷軍投資,他比雕爺小8歲,比雕爺先進湖畔大學,如今也收購了雕爺的核心資產阿芙精油。

其次,雕爺團隊中部分員工並不服氣,融合是個問題

阿芙賣身消息出來後,天下網商就有一篇報道說雕爺手下的部分員工並不甘心自己公司被賣給同期成長起來的御泥坊。

“可能只有我還活在夢中,突然覺得所有的驕傲,都崩塌了。”

“如果是被歐萊雅收購,可能心情就會不一樣。”

——阿芙精油部分員工的心聲,來自天下網商報道

如果長此以往,想必日後兩家公司的融合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另外,儘管雕爺信誓旦旦的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包括我在內的高管團隊,不會有大的變動”,但知名投資人經緯張穎去年底給創業者建議時,也曾經公開講到類似的問題:

你也需要記住在中國是沒有聯席CEO制度的,6-8個月會有一方不得已離開;善待合併業務線員工;處理好各自背後利益和訴求各異的投資人,有些時候他們是助力,但也有些時候他們是阻力。

張穎這話,當時是說給共享單車的創始人們聽的,但其實對任何一個行業裡發生合併的公司都很適用。雕爺說的“很長時間不會變”,會不會超過6到8個月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另外雕爺在合併消息公佈之前,就做了一次自我反思了。

6月18日,雕爺在反思文章中透露,學習完我黨革命早期的光榮歷史以及聽完馬雲“企業就是運營一群人,去做一些事”這句話後,突然“猛醒”——自己原來連個合格的創始人都不是。

雕爺在6月18日的反思文章中將創始人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第三層的人只知道琢磨產品(雕爺自認為此前自己是第三層境界);第二層的人只知道琢磨組織(雕爺拿馬雲舉例);第一層的人是產品與組織雙修,比如喬布斯,比如毛爺爺。

而雕爺是在這次猛醒之後,自覺應該開始琢磨組織的時候,反而將阿芙精油轉手出去了。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雕爺想成為一個“組織的優秀產品經理”,那就需要對組織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在這關鍵時刻,他卻將自己最核心的公司賣了,等於放棄了話語權。

難道雕爺想另起爐灶,重新按自己的思路再造一個新組織?這就需要雕爺來回答了。

第三,雕爺所說的兩家公司“雙拼”一定好過“獨棟”嗎?

雕爺評價這次合併時說,兩個強力國貨精品品牌的議價能力,向各個電商平臺爭取資源位時,肯定遠遠高過一家啊。

我們已經有了8家雕爺牛腩,還有天天爆滿的薛蟠烤串、2家皮娜鮑什下午茶,和切客鬧小丑煎餅。這套品牌矩陣形成的“以中央廚房為供應鏈核心”的成本控制體系和針對Shopping Mall的談判能力,競爭力越發凸顯——雖然餐飲板塊現金流良好用不著去融資,但我猜接近10億的估值應不算誇張。

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只不過以前的多品牌矩陣,換成了現在的阿芙精油與御泥坊的合併,而針對Shopping Mall的談判能力,也換成了如今向各個電商平臺爭取資源位的議價能力。

這算是戰略思路的路徑依賴嗎?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雕爺牛腩初期還曾請蒼老師助陣營銷

反觀雕爺過去幾年走的多品牌戰略,除了阿芙精油一直活得比較滋潤外,其它的如雕爺牛腩、薛蟠烤串、皮娜鮑什下午茶、切克鬧小丑煎餅、馬孔多小鎮、還有三體空氣淨化器等等大多品牌都泯然眾人矣。

如今阿芙精油與御泥坊的合併,會重蹈雕爺的覆轍嗎?這一次,最大的變數,可能是在御泥坊創始人戴躍峰這邊了。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雕爺,本名孟醒,1974年出生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不過孟醒沒能好好利用自己的北京戶口,參加高考,進入大學。他初三就輟學了。此後直到一次“猛醒”,才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1998年的一天,24歲的孟醒路過一家報刊亭,看到它的老闆,50多歲,一表人才,卻在賣報紙。這讓孟醒年輕的心靈即震驚又恐懼,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在中關村賣數碼影像產品。

說來也有趣,小豹聽過至少有3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在1998年的中關村開始創業了,雕爺算一個,與雕爺同齡的劉強東也算一個,與雕爺同屬於湖畔大學二期學員的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也算一個(張亨德說自己1998年13歲時就在中關村倒賣電子配件了)。

如今三人命運大不同,雕爺連續創業中,劉強東算是功成名就吧,張亨德則深陷住百家公司解散的危機中。

20多歲的孟醒創業並不順利,但他回憶當時的自己,心態是“一旦當過野狗,就沒法再當家畜了”。所以他在20年前就已經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了。

孟醒真正變成雕爺,在網絡上成名,應該是在2006年左右,那是他剛剛經歷了一次創業失敗,無所事事的泡在各大網站和論壇上。他在天涯上寫了一篇文章《自廢武功——通過“做減法”賺第一個1000萬》,因而聲名鵲起,當時他是這樣理解創業的:

創業這件事,很多時候,和韓喬生老師一樣。韓老師解說足球,是“眼睛看到了A,腦裡想起了B,嘴中說出了C,觀眾以為他說的是D。”創業呢,往往是“你本來想幹A,幹著幹著卻做成了B,結果在C處賺到了錢,在D點上發了家。”

明不明白?空間的騰挪很巧妙,也很重要。但你萬一不小心,把所有資源全都拴在一個沒增長率的項目上,例如飯館,脫不開身和心,就沒機會往B跳了。

諷刺的是,2012年雕爺在阿芙精油項目之後做的第一個創業就是開了飯館,做了雕爺牛腩。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夢醒了?

他趕上了互聯網思維的學習熱潮,成為了佈道師;他沉醉於風口的追趕,自豪的宣佈達到10億估值,阿芙用了8年,雕爺牛腩用了2年,河狸家僅用了半年時間;只是他沒有記住古人的那句: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近年來,他崇拜喬布斯,分享湖畔大學的學習筆記,對小米黑轉粉,談自己對曾鳴的敬佩,吐槽餘世維的管理培訓,懟用戶的味蕾沒有打開,分析競爭對手嘟嘟美甲的倒掉,吐槽區塊鏈風口,聊美團收購摩拜……

雕爺能有多少精力花在自己公司的管理上?而創業項目那麼多,恐怕連國外擁有5家創業公司的埃隆·馬斯克都自愧不如。

2015年,比雕爺小2歲的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接受創業邦採訪時,曾經這樣評價雕爺:

我和雕爺不同,他聰明的可以什麼都談,但他唯獨不談自己的行業。而我沒他那麼聰明,所以只談互聯網食品行業,因為那是我唯一擅長的東西。(談起雕爺當時正在宣傳的河狸家和515手藝人節,章燎原笑而不語)

雕爺後來的連續創業也像自己說的那樣,本來想幹雕爺牛腩,幹著幹著卻做成了薛蟠烤串,結果沒在河狸家上賺到錢,最後還是靠阿芙精油發了家。

如今雕爺連自己最賺錢的資產阿芙精油都賣了,還笑著說這是一樁好買賣。這對於比雕爺年輕8歲的戴躍峰來說,確實是一樁好買賣。

雕爺孟醒,是不是該在互聯網的江湖裡,夢醒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