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了解一下

有寺之處多有景。山不在高,有古寺則幽美。別看白雲山現有景點中還帶“寺”字的只有鳴春谷內的能仁寺,它也曾是一座廣藏古寺的深山。早在南朝梁時,白雲山已有景泰禪師所建的景泰寺;北宋,太尉蘇紹基建雙溪寺;蒲澗一帶有云巖寺。到清末,白雲山存有白雲寺、雙溪寺、能仁寺、彌勒寺等古寺。宋元明清不同時期評選的羊城八景中,入選的白雲山風景基本為寺院,如“蒲澗濂泉”、“景泰僧歸”等。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我們說說最有意思的“景泰僧歸”。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廣園路旁的景泰新村以及地名“景泰坑”,卻難以想象景泰坑幾百年前松柏參天、懸泉飛瀑的樣子,更別說腦補白雲山上的景泰寺、半山的“僧歸亭”。景泰寺是白雲山諸寺的元老。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代,羅浮山上景泰禪師受廣州刺史蕭督之邀,前來白雲山建寺。然而山上缺水,景泰禪師不辭勞苦,踏遍白雲山,終於在景泰一帶找到水源。從此泉水叫作景泰泉,寺名景泰寺,泉水流成的坑叫景泰坑。也許有人問,起這樣的名字,到了明代景泰帝在位期間怎麼辦?不用改名避諱嗎?傳說當年的廣州地方官確實上書皇帝請求對景泰坑和景泰寺改名。景泰帝卻大方批覆不用改。於是,“景泰僧歸”一景多次當選羊城八景。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可惜,如此美景,在尚可喜攻打廣州時就宣告消亡。尚可喜的軍隊看中了景泰坑,在此鑄紅衣大炮,並大肆砍樹取泉,驅趕和尚。從此,景泰再無僧歸,空餘地名。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雲巖茶室

白雲山的其他古寺同樣命途多舛,只不過比景泰寺好了一點點。宋代古寺雙溪寺,寺廟兩側各有一溪流水潺潺,溪上游還有瀑布景觀,形成“兩水繞寺下瀉,溪上瀑布交流”的美景。抗戰時期,雙溪寺毀於戰火。1964年,嶺南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在原址設計了一座雙溪別墅,爾後接待過不少國家領導人和國賓。能仁寺始建於清咸豐和同治年間, 以劉永福的虎字摩崖石刻聞名,後毀於戰亂,1993年重建。“蒲澗濂泉”所指的雲巖寺,是人們為紀念秦代方士鄭安期而建。傳說鄭安期是個孝子,為治母病,在某年七月二十五日到白雲山採菖蒲。他在山的東邊溪澗處懸崖邊發現菖蒲,攀崖時藤條斷了,命懸一線之際,崖下升起白雲,雲又變鶴,揹著他飄然遠去。此後,此溪澗被叫做蒲澗,鄭安期墜崖處叫鄭仙崖,崖上建雲巖寺。每年七月二十五,雲巖寺是人們拜祭祈福之處。雲巖寺在抗戰時亦遭破壞,現舊址上建有云巖茶室,山下仍有“廉泉路”。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雙溪別墅

白雲山長期以來是遠離市井塵囂的遠郊深山,卻和廣州城中的寺院有關聯。六榕寺、華林寺僧人墓葬群都在白雲山。一般遊客不知道,只有那些從白雲山十幾個門進去過的資深爬山人才知道墓葬群在山中何處。從白雲山柯子嶺門崗(大金鐘路)進山,門崗附近的和順岡東麓就是六榕寺高僧的墓塔群,其中有六榕寺前身寶莊嚴寺創始人曇裕大智法師之墓。據說曇裕法師是諸葛亮之後。在柯子嶺的二龍谷,有華林寺創始人宗符大師墓塔。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白雲山柯子嶺高僧墓群

這麼多古寺的故事、古寺高僧墓葬只是白雲山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來打卡的遊客都詫異白雲山這樣“普通”的小山怎麼評上國家5a級景區(還是廣州市風景區第一家5a),瞭解了白雲山和古寺的淵源後,還會懷疑嗎?

白雲山這種小山,怎麼評上5a級景區的?山中古寺瞭解一下

今日白雲山

圖片來自羊城晚報、花城網、粵嶺文化、友好獅子、jyhal,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