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弱隊何以能「逞強」

俄羅斯世界盃上的“勵志劇”一部接一部。小組賽有韓國隊將衛冕冠軍德國隊拉下馬,1/8決賽首日有東道主俄羅斯淘汰奪冠熱門西班牙,昨天凌晨日本隊又差點掀翻大牌雲集的比利時。

細品這一碗碗“雞湯”可以發現,世界盃賽場上儘管對手無法選擇,命運的主動權其實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膽氣壯,弱隊也能“逞強”。

俄羅斯世界盃|弱隊何以能“逞強”

靠頑強拼出自己的精彩

“與日本隊的比賽就是場熱身賽”,賽前,比利時媒體如此表示;更糟糕的是,日本隊最後1場小組賽還背上了“消極比賽卻以公平競賽規則晉級”的輿論包袱,此番如果不拼,結局恐怕是灰溜溜捲鋪蓋回家。

可是,面對實力明顯強過自己的歐洲紅魔,日本隊並沒有擺大巴,而是擺出了硬碰硬的姿態,陣型前壓高位逼搶,捨得跑動敢於對抗,讓比賽開場就進入了白刃戰。正是憑藉這種“拼”的勁頭,日本隊安然度過上半場,並在下半場開始不久就上演了4分鐘連進2球的好戲,可惜因為經驗欠缺以及難以彌補的先天性防空不足的弱點,被對手壓哨絕殺。

此前,俄羅斯和韓國隊也曾用一股拼勁擊敗了比他們強大的對手。足球有句行話:跑動出戰術,與西班牙的比賽,俄羅斯隊跑動距離多出9公里,多名隊員跑到腿抽筋,他們能拖進點球大戰,這種頑強應該起了很大作用。

數據顯示,日本隊與比利時隊的比賽,前者多跑了1公里;而韓國隊與德國隊的比賽,素以“跑不死”著稱的太極虎,更是比德國戰車多跑了3公里。

高水平聯賽讓球員得到歷練

俄羅斯世界盃|弱隊何以能“逞強”

頑強的意志在關鍵之戰中展現,卻在日復一日的歷練中養成。

足球在俄羅斯並非最受關注的項目,也不是最有代表性的項目。但憑藉60年的足球底蘊,以及越來越成熟的職業聯賽體系,俄羅斯足球有了長足進步,2001年啟帷的俄超聯賽對俄羅斯足球發展的作用尤其明顯。

俄超也曾經歷過燒錢階段,也曾在轉會窗口摘得標王,胡爾克、維特塞爾、埃託奧等球星都曾效力俄超。後來,俄超更加註重引援和青訓之間的平衡,聯賽逐步趨向成熟。本屆世界盃俄羅斯隊的23人名單裡,21人來自俄超,可以說,成熟的聯賽體系培育了優秀的人才。

日本隊和韓國隊能在世界盃上與強隊掰手腕,也離不開他們的足球發展策略,與俄羅斯不同的是,他們更多的是讓有潛力的球員“走出去”。在與比利時隊的比賽中,日本隊首發11人有10人效力於歐洲聯賽,23人名單中15人是旅歐球員,這還不是日本留洋球員的全部。目前,日本在海外效力的球員高達478人,分佈在53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中有305名球員在歐洲各級別聯賽效力,40餘人能夠站穩一線隊,英超、西甲、德甲都有他們的身影。

韓國的海外球員人數雖然不如日本,但也有299人,其中105人在歐洲聯賽踢球,17人在一線隊有比較穩定的位置,像孫興民更是熱刺不可或缺的主力。

高水平比賽的歷練,不僅提升了球員的水平,還磨礪了他們的鬥志,由這些球員組成的球隊班底,加上正確的戰術指導,爆發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