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壽借錢「續命」 攤上「好」大股東

7月2日,中法人壽披露了最新一次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了其與控股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鴻商集團”)的借款協議。

據此,今年以來中法人壽一共向鴻商集團借款5次,總金額達4130萬元,加上去年9次借款共計1.3億元,中法人壽向鴻商集團的總借款金額已超1.7億元。

總經理出缺

借錢維持日常運營

中法人壽又一次向大股東“伸手”借錢,主要目的仍然是應對其出現的流動性風險,用於支付存量保單到期、退保等與客戶相關的利益支出,滿足維持日常運營的基本需要。

7月2日,中法人壽披露的借款金額為540萬元。而上一次中法人壽披露借款信息是在6月12日,兩次披露間隔僅約半個月時間。

儘管中法人壽多次向鴻商集團借款,但這並不能緩解其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流動性風險依然嚴重。根據該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該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法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進一步下跌至-5226.32%,公司淨利潤約為-2248.7萬元,淨資產約為-1.02億元。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例,根據中法人壽披露的數據,一季度其實際資本約為-1.19億元,最低資本約為228.4萬元,若要達到100%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該公司至少需要增加實際資本1.22億元。

第二大風險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自2017年4月份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中法人壽表示。一季度,中法人壽的淨現金流約為-790萬元,而去年四季度的淨現金流約為372.9萬元。“測算淨現金流、綜合流動比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均暴露出公司流動性風險,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中法人壽表示。

第三大風險是人員不足。中法人壽表示,因目前其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業務全面停擺

錯過發展時機

在成立的最初幾年,中法人壽也曾風光無限,而自原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在2009年成立全資子公司中郵人壽之後,中法人壽無論業務發展還是增資擴股都一路坎坷。

從業務發展方面來看,2017年中法人壽年度保費收入僅約18.06萬元,今年前4個月這一數據為11.30萬元。而在2009年,其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2.7億元,這也是其成立13年以來保費收入的頂點,從2010年起其年度保費收入就一路下滑。到2013年,其年度原保費僅約1056.10萬元,再到2017年的18.06萬元,業務全面停擺。今昔對比,可見落差。

而從壽險全行業來看,從2009年到2017年,原保險保費從8144億元增長至約26040億元,漲幅達219.7%。“壽險行業這些年的發展中間雖然經歷波折,但整體發展速度很快,中法人壽錯過了發展好時機,令人感到遺憾。”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為了促使業務重新走上正軌,解決增資的問題,中法人壽也進行了長期努力,但每一次出現的“救星”總未能堅持到最後,擬引進股東名單頻繁變更。“公司將加大與各方的溝通力度,加快公司增資進程。”中法人壽表示。

2016年11月份、2017年4月份,中法人壽分別發佈增資公告,但此後就沒了下文。其最新一次關於增資的信息出現在2017年8月份。當時,該公司通過關於增資擴股的決議,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萬元,鴻商控股、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公司將參與增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不參與增資,並擬新增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參與定向認購。若這一增資計劃得以落實,鴻商集團的股份將下降至33.30%,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3.3%。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中法人壽要走出困境,估計必須引入新股東進行增資。首先要理順股東關係,解決資金問題,下一步才能談得上重振業務,樹立品牌,而這將要經歷漫長的過程。目前,中法人壽的業務基礎幾乎沒有價值,含金量都集中在牌照上。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