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百度爲 AI 投入年營收的15%,推出首款無人駕駛大巴與全功能 AI 晶片

李彦宏:百度为 AI 投入年营收的15%,推出首款无人驾驶大巴与全功能 AI 芯片

謝思瑜在視頻中表示:阿波龍的商業化落地也同步展開。已經完成總裝的阿波龍,即將發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園、湖北武漢、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

李彦宏:百度为 AI 投入年营收的15%,推出首款无人驾驶大巴与全功能 AI 芯片
李彦宏:百度为 AI 投入年营收的15%,推出首款无人驾驶大巴与全功能 AI 芯片李彦宏:百度为 AI 投入年营收的15%,推出首款无人驾驶大巴与全功能 AI 芯片

最後,李彥宏帶來了發佈會現場的一波小高潮——發佈國內首款雲端全功能芯片“崑崙”。

李彦宏:百度为 AI 投入年营收的15%,推出首款无人驾驶大巴与全功能 AI 芯片

今年這次開發者大會是我們第二次舉辦,去年我們也辦了一次,去年我來參加開發者大會的時候是坐著無人車來的,結果在五環上還吃了一個罰單。後來,就不斷的有人問我:你們的無人車什麼時候能夠量產?

現在已經7月份了,但是大家知道,創新總是有很多風險,有很多不確定性,造車也跟造PPT不太一樣,造車經常會有延遲交付。我們做軟件的也都知道,一個新的系統要想上線的話,是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的,會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延遲交付。

那麼,我們過去吹的牛到底在這個月能不能實現呢?請大家看大屏幕。

全國首款 L4級量產自動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

Robin:是的!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我們吹的牛實現了!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量產!現在,我就來連線位於廈門的金龍客車生產車間,讓我們看看現場的情況。

謝思瑜:Robin早上好!AI開發者大會的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金龍客車董事長謝思瑜。現在我正在福建廈門,金龍客車的高端車生產線給大家做直播。大家即將看到的是搭載了Apollo的無人小巴“阿波龍”批量下線的盛況。

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看!我們的阿波龍向我們駛來了!這是阿波龍量產的第100輛!現在我宣佈,“阿波龍”百輛正式下線!

謝思瑜:好的,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阿波龍”的內部情況。“阿波龍”的內部設計非常有科技感,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輛車全車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搭載了Apollo L4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系統,適用於景區、廠區的場景。這輛車造型前衛時尚、內飾精緻考究,試乘也非常舒適,歡迎大家來體驗!

接下來,我還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已經下線的“阿波龍”即將發往北京、雄安、福建平潭、廣州、深圳、碧桂園、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

Robin:謝謝謝董事長!謝謝您的祝福,再見。在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一起見證了汽車領域自動駕駛的“從0到1”的轉變,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因為它徹底地改變了汽車工業,也必將徹底地改變我們每一個人未來的生活。

剛才我們看到,“阿波龍”已經發往了各個地方,包括北京、廣州、深圳、平潭、雄安,還有日本的東京。我也打聽了一下日本東京是什麼情況,他們說是和軟銀的合作,要把“阿波龍”放到核電站的園區裡用於接駁,也要放到老年人的社區裡用於老年人的接送。所以,阿波龍不僅僅已經量產下線,而且已經在各地開始了使用。

其實,除了載客的無人駕駛之外,我們今天還要發佈一個載貨無人駕駛的車,這個車就是左手邊這個叫“新石器”的載貨無人駕駛車,後續在李震宇的演講中會給大家詳細地介紹這方面的情況。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望這個歷史時刻,看汽車工業發展的話,很可能會跟一百年前T型車的下線有一個對比。那個時候,T型車最初下線是用了1000多個零件做出來的版本開始了量產,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一般的現代主流汽車已經到了有3萬個左右的零件。

而今天,無人駕駛汽車的生產和下線沒有再增加這些硬件元器件,相反的,它沒有方向盤,沒有了駕駛位,硬件元器件反而在減少,但是在軟件層面它的複雜度卻在迅速地提升。

一年前,Apollo平臺是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的開源開放的平臺,那個時候我們公佈的Apollo1.0有3500行代碼。經過一年的發展,Apollo 3.0的代碼已經長了6倍,到了2萬個左右的代碼。而今天下線的阿波龍小巴車,因為是一個生產性的系統,它所用的代碼量又遠超過目前在開發平臺上的代碼數量。所以,大家看到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進步,主要會體現在軟件層面。

自動駕駛實現了從0到1,未來必然會實現從一到百、千、萬,會在各個場景實現落地和應用:會在公園變成掃地車,會在碼頭變成運貨車,會在各種各樣我們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場景(應用),在農田裡變成插秧的車,變成摘果子的車,在小區裡變成運人的車。在各種各樣的場景裡遍地生根、開花、結果,而這些都會由我們開發者逐步的定義,逐步的實現和逐步的完成。

人工智能不僅僅改變了方向盤,也必將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會改變人和機器交互的方式,也就是說人機對話也在發生著非常大的改變。在開發者大會召開之前,我們選擇了一部分參會人給他們打電話,提醒他來參加我們的開發者大會,下面,在我們徵得同意之後,放兩段打電話的錄音。

對話式AI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機交互方式,重構工作和生活。

Robin:我不知道接到我們電話的人有多少人聽出來了這是機器人,即使是對於那些已經聽出來是機器人的開發者,好像大家也都感覺很不錯,能夠跟機器人對話。很可能在未來我們跟對方通話的時候,通常都會要問一句你是機器人嗎?雖然是很簡單的一些對話,但是聽起來很自然,而這種自然的對話背後所需要的技術是非常不簡單、非常複雜的。

這麼大的投入,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有這個能力進行的。這就讓我想起另外一個問題,二十年前,當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有一個詞叫做“數字鴻溝”,講的是那些有條件上網接觸互聯網和人和那些沒有條件上網接觸互聯網的人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在AI時代,“智能鴻溝”我們該怎麼去解決,怎麼去填平呢?

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過去講“用電量”是衡量一個經濟是否繁榮、是否健康的指標,今後我們可以用“用腦量”來衡量一個行業智能化的程度,當然這個用腦量也包括使用開發者人的數目。開發者所屬的行業其實遍及了幾乎所有我們想到的行業,從文化娛樂到企業服務,到教育培訓、金融、交通物流、智能硬件、生活服務等等各個方面,都有我們的AI開放能力。也正是因為開源和開放,AI正在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毛細血管當中。

開發者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應用,到底起什麼作用呢?他們可以把人從重複、低效和繁重的腦力判斷工作當中解放出來。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播放聖象地板智能監測案例視頻】

【播放美國零售CheckPoint案例視頻】

陳醫生:應該來說,是比內地來講稍微差了一些。

Robin:您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您開發這套寄生蟲蟲卵識別的系統呢?

現在,我們這個系統可以識別十多種寄生蟲卵,其中幾種已經在小範圍臨床應用當中,發現它的準確度穩定在97%以上。未來幾個月,我們有信心使得這套系統識別寄生蟲卵種類達到臨床上常見的40多種,我們接下來也會把它的識別速度和識別的準確率進一步提高。

Robin:速度肯定沒有問題,因為機器永遠比人快。準確率相當於二十年經驗的醫生,這個還是相當震撼的,我也覺得非常自豪。這套系統如果應用的話,對當地的醫療事業會有什麼幫助嗎?

Robin:那真是太好了,感謝您對邊疆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貢獻!我也很期待AI技術早日能夠在醫療領域能夠有廣泛的應用,為更多人們的健康帶來好消息!謝謝陳醫生。

“用腦量”將成為行業智能化關鍵指標

李彥宏發佈中國首款雲端全功能AI芯片——“崑崙”。

Robin:這就是我們的“崑崙”芯片,這是中國第一款全功能的雲端AI芯片,可能適用於語音、圖像、自動駕駛等等很多方面,而且它的算力也非常強大,而且它是可編程的,也非常的靈活。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迎來了中國IT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但是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高端芯片,高端芯片一直是靠進口的。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心中永遠的痛。但是,當人類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時候,情況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也非常感謝,今天有這麼多開發者來到開發者大會的現場,來一起參與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業,這其中有很多其實是非常年輕的開發者。比如95後的黎英明同學,他綜合利用多種AI技術打造無人政務機,也完成了自己從實習生到產品總監的蛻變。

(本文首發鈦媒體,整理撰文/蘇建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