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面臨備案前「生死考驗」 6月每天出現兩家問題平台

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雙降

近日,網貸之家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66家(提現困難49家,跑路3家,停業平臺14家)。其中影響較大的如平臺“唐小僧”,據不完全統計涉及投資人數1000餘人,未兌付本金人民幣2億餘元。

相當於平均每天出現2家問題平臺的頻次,也讓業內再次呼籲需要正能量。本月2日,網貸之家聯合23家平臺發佈合規自律倡議書,承諾堅決不觸碰自融等13條業務紅線,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

在一份各家平臺掌門人手書的響應倡議中,宜人貸CEO方以涵表示,宜人貸將繼續堅守合理運營,強化風險管理,加強能力建設賦能行業發展,共建信用社會。

網貸跑路頻現的背後則是6月網貸行業活躍投資人和借款人的雙降。數據顯示,6月網貸行業活躍投資人、借款人分別為408.37萬人、435.2萬人,其中投資人數環比下降1.95%,借款人數下降0.32%。

網貸備案再度延期已成事實

原本應該在6月底完成的網貸平臺第一輪備案工作,已經事實上延期。業內傳聞一方面由於整改尚未完全完成,平臺希望有更多時間,另一方面則猜測備案的要求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上月末,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舉辦的高管培訓中,廣州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再次強調“壓降規模”,即以2017年6月底為基數,網貸機構在整改驗收前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和“業務規模不得再增長”。

不過監管摸查發現,廣州市67家網貸機構中仍有8家網貸機構沒有落實“業務規模不得增長”的監管要求,個別平臺的借貸餘額相比2017年6月增長了66%。

對於監管驗收延期,廣州某金融監管人員在上述高管會議上直言,整改驗收延期並非是給網貸機構喘息時間,而是為了更好地分辨出良幣和劣幣,並在此提醒違反監管要求的網貸機構要高度重視監管要求,進行嚴格整改。

鏈接>>>

百行徵信對接15家機構 多頭借貸亂象有望遏制

由於個人網絡借貸快速發展,但卻缺乏官方有效的信息共享,徵信信息孤島下多頭借貸的情況較為明顯。今年5月,百行徵信在深圳正式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家個人徵信機構。

上月28日,百行徵信與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機構在深圳簽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據悉,這15家機構將成為百行徵信首批接入代表機構,向百行徵信系統全面、準確、及時地報送徵信信息,其中首批接入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包括宜人貸和拍拍貸兩家。

據悉,為了幫助廣州市內互金機構及早接入百行徵信系統,廣州監管層已經組織廣州市內所有P2P平臺的首席風險官和百行徵信方面就數據採集、接入細節等進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