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貝司手、唐朝樂隊創始人張炬因車禍去世周年紀念

「祭奠」貝司手、唐朝樂隊創始人張炬因車禍去世週年紀念

1995年5月11日,中國搖滾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貝司手、唐朝樂隊創始人張炬因車禍在北京去世。1988年和丁武共同組建“唐朝”。雖然年輕,卻曾參與組建三個樂隊,是年輕一代搖滾樂手中人緣最好的人之一。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點,竇唯、張楚、何勇以及作為嘉賓演出的唐朝樂隊,所參加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正式開演,現場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和近萬名觀眾。在沒有人能預料到的狀況下,這場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演唱會,幾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議的狀態。紅磡體育館歷來嚴格的規定阻止不了上萬名決心要站起來的觀眾,他們用雙手和喉嚨舞動、嘶吼,他們用雙足頓地、跳躍,連向來見慣演出場面的媒體和保安人員也陷入了激動的情緒中,在香港,幾乎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樣瘋狂。

隔天港臺的報紙大都以空前顯著的版面報導這場演出的盛況,“搖滾靈魂,震爆香江”、“中國搖滾,襲捲香港”、“紅磡,很中國”許多評論文章先後對這場演出做出評述,更多文化人和音樂人先後發表許多意見,大家都對演出當天的熱烈反應做出高度評價,也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北京的新音樂樂手們帶給港臺的衝擊正式來自於此,他們首次證明偶像不是一成不變的神話。在香港,這個華人娛樂工業的中心裡,有上萬個群眾同時瘋狂於“真實”的力量;他們首次證明,來自豐厚大地母親的文化養分能夠讓人產生新的視野和想象,他們見到了久違的音樂本質,發現這是和靈魂相通的線路,因而拋開了慣有的矜持,吶喊瘋狂。而帶給港臺唱片業與媒體的衝擊也是來自於此,他們開始相信,商業應該只是一種流程,一種制度,商業不是一種音樂形式。 這次演出首次結合來自中港臺各方的工作人員,他們都對中國人的文化有一種強烈的使命和想象,他們大都相信中國人將會有更繁盛的文化景觀,那也不是來自於虛構的娛樂幻境,而應該是來自於更真實廣闊的創造力量,他們在這場演出中,都看見了這樣的希望。

「祭奠」貝司手、唐朝樂隊創始人張炬因車禍去世週年紀念

  而對於長久和北京新音樂樂手共事的工作人員如我,並不能維持太久的興奮,至少興奮是不夠的。我們看見過去十年來,他們在音樂中如何投注全部的生命,我看見他們每一個音符都是生命的延伸,我看見他們對音樂深刻的感情,在香港所帶給人們衝擊熱潮並不是他們創作的目的,在香港,他們公開告訴媒體,北京才是他們生命的源頭,中國才是他們創作的根,對所有流連於商業體制中尋求發財致富的人們而言,他們的想法幾近不可理解,我們卻覺得,這才是中國新音樂的本質,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有更多的未來要去面對,有更遙遠的任務在等待,香港演出的成功,只是一開始。

在這場演唱會里,來自北京的新音樂正式揭去神秘的面紗,直接展示自己的創作力量,為中國新音樂的未來指陳了明確的方向,同時,更要感謝第一個參與這場演唱會的樂手們,由於他們的實力演出,使得這場演唱會專輯成為歷史性的記錄。最後,謹以此張專輯紀念張炬,紀念這場他的最後演出,紀念他在短暫的生命裡剩下對中國新音樂最閃亮的光痕。...

1995年張炬參與面孔樂隊的第一張專輯《火的本能》的創作,裡面很多貝斯的演奏都是張炬彈的。

1995年5月11日,那個沒有人願意回憶的一天,他永遠離開了我們,永遠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搖滾事業。

  《禮物》2005年5月

十年前那個悲傷的夜晚,一顆愛音樂的心在公路盡頭停止了跳動,唐朝樂隊貝斯手張炬就這樣消失在了朋友們的視線之外。一年後一張名為《再見張炬》的合輯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張炬在朋友們傷感的音符裡騎著他心愛的摩托漸行漸遠……十年似乎是一瞬間,帶走了無數記憶,但張炬從未被朋友忘記;十年是一個輪迴,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已懂得生命的意義,充滿希望地繼續前進,在路上我們看到了炬炬欣慰的笑容。

十年後的春天,十年的情感凝結為一份充滿希望的《禮物》,當年的朋友們再度聚首,在炬炬的指引下,用心歌唱,唱出往日激情,唱出未來的希望。

2005年4月,由北京聲音工作室發起,著名音樂人巒樹擔綱製作,張炬生前好友唐朝樂隊、許巍、周曉鷗、張楚、高旗、汪峰、李延亮、陳勁、馬上又、姜昕、

《禮物》,這是為了紀念因車禍意外去世的原唐朝樂隊著名貝斯手張炬而作的唱片。這張合輯唱片共收錄13首作品,搖滾、民謠、電子、說唱……風格各異,無論哪種風格,每一首歌講述的都是張炬帶給朋友們的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