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古代,各地都有不同的名勝或優美風光,常常被稱為“八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三十六景”等。這些地方景色宜人,且蘊含人文典故,故成為一個地域的代表景觀。大城縣自明朝就有“八景”之說,載志入畫,代代相傳。現將圖畫和所配之詩輯錄於下,以備觀賞。

一、釣臺煙水

西子牙河北村東北里許地方,今屬靜海縣。傳為姜子牙釣魚臺,實為後人為姜子牙立廟的地方。據縣誌記載:“臺存河中, 二水合抱,浩蕩波浮,有江南水雲之狀。”孟子云:“東海之濱是也”。姜太公避紂曾到此垂釣,這裡水漲臺高,可稱奇觀”。

避紂東來寄海濱,

高臺環水日垂綸。

鷹楊一奮煙霞去,

頃使周家奕葉新。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二、文昌香霧

據縣誌記載:文昌閣在儒學即孔廟以西。過去這裡經常有人焚香祭祀。因香火很盛,縹渺若霧,故稱文昌香霧。(約在後來的縣電大附件)

文昌廟宇位西城,

雄偉大殿琉璃頂。

逢年過節舉香祭,

煙霧縹渺升太空。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三、龍潭清漾

在今祥和裡一帶,舊時每遇霖雨匯為碧波盪漾的景觀。據傳:這裡過去每逢霖雨,諸水匯聚於潭,潭水常年不涸,碧波澄清。

龍潭毗鄰文昌閣,

每逢霖雨泛碧波。

騷人遷客行至此,

縱情吟詩詠高歌。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四、蠟廟曠觀

今新風路和南環路交接的西北地方,舊有八蜡廟,岡高可供遊客登眺。據縣誌載:蠟廟即八郎廟,在城南半里,建在一個高崗上,站存上面可以遠眺。

城南里許有蠟廟,

足登高崗可遠眺。

一行小樹收眼底,

綠樹叢叢映禾苗。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五、交河春瀾

今交河張交河、繳交河、馬交河、郭交河。其含義是兩河相交,指子牙河與黑龍港河相交之處。過去這裡是春水泛綠,湍急紫回,碧波盪漾,水色天光十分秀美。

二水交流泛綠波,

滌風時送綺紋多。

縱觀湍急紫回處,

始信洲源自巨河。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六、郭底夕照

今郭底村至祖寺村一帶。因地勢較高,又為宋時屯兵點,古人常在此懷古抒懷。相傳,這裡過去日出時或日落時,影均在西,東西遙映,色皆紅,別有意趣。

丹霞繚繞夕陽紅,

堤畔風光自不同。

十里園林金瑣碎,

半空樓閣錦玲瓏。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七、麟窪曉霞

今古文化街一帶。據縣誌載:麟窪在城北里許,相傳這裡牛產麒麟,被不識之士鞭撻而死。該處曾出現曉日方升,紅霞掩映之景觀。

城北小窪有傳聞,

一頭黃牛產麒麟。

不識之士鞭撻死,

仁獸祥光繞樹林。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八、鳳台晴樹

後趙時在郝莊一帶,宋後移至今鳳凰莊。舊時可供遊人登高望遠,懷古幽思。這裡有百尺高的土臺,天晴的時候,可以在這裡登高遠眺;月明的時候,站在這裡一看,彷彿有鳳來儀。這裡過去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堪稱佳景。

風去於今幾百年,

空臺猶有路人傳。

晴雲四塞春如海,

綠樹千景花欲燃。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附:明萬曆年時任大城知縣狄同奎(江蘇溧陽人)八景詩

釣臺煙水

寂寂漁磯傍水隈,兩河分帶海潮來。

鷹揚已作風雲客,熊夢空餘煙雨臺。

冥色如階封古樹,波流拍岸護蒼苔。

遙憐萬里桐江月,一點清光去復來。

文昌香霧

古木陰陰廟宇幽,澗毛猶睹百年羞。

香菸霧靄氤氳合,紫氣清氛縹緲浮。

為有星辰同日月,不煩霜露惕春秋。

行人指點明禋處,隱隱文光貫鬥牛。

龍潭清漾

寒潭清澈碧溶溶,曾見風雲起臥龍。

曉霧半籠臺蘚合,秋風微動水紋重。

光搖五色連瀛海,影落三臺近帝封。

寄語濯纓高蹈客,更從何處覓奇蹤。

蠟廟曠觀

玄冬索享賽先農,祠宇森衛倚翠峰。

四野當空堪眺遠,萬山臨海欲朝宗。

花香草色留春意,幽幽樵歌送夕春。

納納乾坤無限景,一時都在望中供。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交河春瀾

河中燕尾匯中流,春水汪汪泛碧洲。

竟日微風拖素練,滿天疏雨起浮漚。

尋源已識非無木,赴海應知未肯休。

獨有澄清最深處,白雲明月兩悠悠。

郭底夕照

孤城繚繞負王畿,隱隱村郊藹翠微。

崦塢但看來夕照,行人錯認掛朝暉。

歸雲擁樹光偏麗,倦鳥棲枝意欲飛。

莫謂東隅非暮景,更憐夕郭有餘暉。

麟窪曉霞

郊遊曾作聖王祥,遺蹟還留渤海芳。

旭日半懸蒼樹杪,飛鴉兢帶彩霞光。

苔痕不斷昭仁趾,草色如滋豁大荒。

莫道鬱蔥非瑞應,五雲深處有垂裳。

「京畿人文」燕亢生:大城縣古八景

鳳台晴樹

高臺漠漠草離離,王晉風流不可追。

聲斷玉蕭人去遠,望迷舟穴鳳歸遲。

碧梧尚掛朝陽景,翠竹空凝午夜思。

喜有舜文當此際,月明彷佛看來儀。

(注:配圖來自光緒年撰《大城縣誌》,配詩和釋文源自大城在縣博客,有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