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期間網際網路彩票停售,中國連最後一點參與感也消失殆盡

中國隊無法參與世界盃為自己的國家搖旗助威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人喜歡看世界盃和大家一起在網上買買彩票,在朋友圈分享競猜結果,可是今年

世界盃期間互聯網彩票停售,讓這唯一的消遣也戛然而止。

國內互聯網彩票全面禁售卻阻擋不住私彩氾濫

“禁售令頒佈後,現在買彩票想上網找一個正規平臺太難了,世界盃期間售彩的大多都是國外的私彩網站,不敢買怕錢打水漂”彩民劉先生說到,國內互聯網彩票停售,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網民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支持和擁護,反而對於停售一事,表現的憂心忡忡。一方面,國內互聯網彩票停售,卻意外助長了國外私彩網站代理人和代理機構的泛濫。另一方面,網民認為互聯網彩票停售之後,世界盃參與感就更低了。前幾年的世界盃,足不出戶就可以邊看世界盃邊參與競彩,而今連叫訂機票外賣都可以用手機上網解決,可買彩票還和30年前毫無區別。

世界盃期間互聯網彩票停售,中國連最後一點參與感也消失殆盡

世界盃期間互聯網彩票停售,中國連最後一點參與感也消失殆盡

大眾都在期待著能夠有一個正規平臺可以讓彩民和球迷重燃熱情,據瞭解,距2015年4月八部委發佈的互聯網彩票禁令已經過去了三年,在互聯網彩票停售的陰霾下,整個行業進入了休克狀態,世界盃期間互聯網彩票全面停售。在這三年內,互聯網彩票行業重新洗牌變化翻天覆地,開售通知卻“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未現身。

在2015年八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叫停互聯網彩票之初,不少人仍抱有僥倖,樂觀的認為停售時間並不會太長,甚至有人期待年內就能開售;然而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之後,互聯網彩票開售卻仍遙遙無期。在三年的漫長等待中,互聯網彩票行業格局鉅變,少數堅持下來的企業掙扎轉型,不少彩票企業甚至嘗試探索海外發展,慘淡經營卻尚未恢復昔日輝煌。大多數未被注意到的,則是為數眾多的小型網彩公司,主營收入長期為零的情況下,這類彩票公司早已消失殆盡。

與此同時,非規範平臺卻野蠻生長劣幣驅逐良幣,彩票行業陷入種種亂象。某在售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停售對業務的影響很大,牌照遲遲不發,用戶離開了,人才也走了。只能根據現有政策的要求,符合現行規範的情況下,低效的開展業務。”現在彩票的監管政策

只堵不疏一刀切的管制政策和休克療法不分良莠禁止了一切彩票平臺的業務,致使部分剛需用戶流散到境外非法彩票平臺。

地下、境外非法彩票對國家公益彩票的衝擊不容忽視,在個別地區還相當嚴重,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落後縣、鄉鎮的非法彩票災情堪憂,極大的衝擊了國家彩票的正常銷售。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業內人士稱是因為相比國外博彩公司,國內彩票業務的返獎比例並不高,境外博彩有90%-95%的比例是返給中獎用戶的,代銷佣金也高於國家彩票。這導致國內互聯網彩票業務暫停後,大量彩民繞過監管,通過地下錢莊參與境外博彩。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年前的2015年,南方某地發生過一起境外私彩案件,某非法私彩公司在一個月內的境內銷售額達到4000億人民幣。相比之下,在三年後的2017年全年,中國福體彩全國銷售規模也剛超過4000億人民幣,勉強達到境外非法私彩公司三年前在國內一個月的銷售規模。

而在長達三年的禁售中,正規互聯網彩票產業卻遭遇著寒冬的打擊,規範的互聯網彩票平臺業務大面積停頓,境外非法平臺卻趁虛而入,旺盛的彩民需求在合法供給真空的情況下,購彩資金大量流入非正規平臺,

一方面造成政府公益金的流失,另一方面彩民也成為境外非法私彩的受害者,利益無法受國內法律保護。

在線下,這些猖獗的違法從業者直接在彩票銷售店附近兜售違規彩票,或者在彩票銷售店內直接拉客,甚至乾脆直接在彩票銷售們店掛羊頭賣狗肉銷售私彩。這一情況在邊遠落後縣、鄉鎮尤為突出。現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起,這些違規銷售的私彩,開始打著代售、遊戲的名義,以各類變相的賭博行為對彩票市場造成衝擊,由於監管缺失,彩票機構沒有執法權,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國家彩票

彩票是國家公益事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每張彩票銷售額的25%都會作為公益金投入國家和地方兩級的公益事業中。回憶起20年前,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當年10月,為了支援洪澇災區人民,民政部接受國務院下達發行賑災彩票的任務,五個月內就完成了發行賑災彩票50億元的任務,所籌公益金15億元,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用於災區災後重建,算得上中國福利彩票在彩票歷史上

最輝煌的一筆。而現如今,曾經是整個彩票行業最大的增量來源的互聯網彩票,在國家禁令下停售後,全國彩票市場出現近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而想要真正打破這一局面,似乎唯有依靠大刀闊斧的頂層設計變革。我們也期待的著,隨著監管體制的完善,足球競彩能夠真正成為參與世界盃的一種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