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理和人工智慧需要建立數據價值觀

6月30日下午,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在京舉行了一場主題為“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的高規格的公共政策閉門圓桌會,匯聚了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知名研究機構及高校專家、國內外領先企業高管共60餘人,分別從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商業、數據開放、隱私安全、法律、倫理等層面,圍繞當前我國數據治理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數據治理趨勢(GDPR影響分析),數據治理政策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影響,我國企業如何參與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共政策制定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並針對我國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寶俊、信息化部總經理兼信息安全部總經理孫世臻、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越出席了本次會議。期間,趙越提出建立數據價值觀的觀點,引起了現場嘉賓的討論和共鳴。

數據治理和人工智能需要建立數據價值觀

(“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公共政策圓桌會現場)

趙越提出,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也存在數據認知不清、數據治理不當、法律法規不全、缺乏人文和道德約束等現象,出現了一些負面事件。要防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濫用和失控,應該從意識形態開始建立科學的數據價值觀體系。數據價值觀是對商業價值和個人隱私、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現實與理想等的認知和選擇基礎。建立數據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數據認知、數據法律法規、數據商業價值、數據社會價值、數據國家價值、數據人文和道德價值等方面綜合考慮。

數據治理和人工智能需要建立數據價值觀

(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越發表觀點)

趙越表示,建立數據價值觀的前提是要對數據有正確的認知,需要理解數據的時間性、成本性、知識性、社會性等關鍵屬性。有人認為數據是金礦和石油,也有人說未加工的數據是垃圾,其實都是對的。因為數據本身不是資產,沒有價值。數據的價值實現是一個沙裡淘金的艱苦過程,是髒活、累活、苦活。從數據的時間性角度,同一份數據內容,是半年前的數據,還是一個月前的數據,還是實時的數據,數據的時間價值可能有很大的區別;數據從採集分類、傳輸、存儲、處理、挖掘建模到轉化為場景應用過程中需要很大的成本,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聯通也是經過幾年時間和大成本投入才積累出實際的能力;從數據的知識性角度,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不同算法和模型,同一份數據也會產生不同的價值,這需要知識和能力的不斷積累;數據不僅有個人屬性,還有社會屬性,需要推動數據的確權。在保護個人隱私和權利的前提下,也需要承認企業對數據的製造、分析、處理的價值,保護企業的合理數據利益。

趙越最後總結到:“作為國有企業,聯通大數據在進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創新過程中,會積極踐行數據價值觀和企業責任,為全行業數據價值觀的建立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